RFID射频卡分类及标准

射频卡分类

1、 按照供电方式分为有源卡和无源卡。有源指卡内有电池提供电源,所以其作用距离叫远,但寿命受限,体积较大,成本也高,不适应在恶劣条件下工作;无源卡内部不电源,利用波束供电技术将接收到的射频能量转化为直流电源为卡内电路供电,所以作用距离较短,但使用寿命长对工作环境要求不高。

2、 按载波频率分为低频(LF)射频卡、高频(HF)射频卡、超高频(UHF)射频卡、微波(MW)射频卡。低频射频卡主要有125kHz和134.2kHz两种。高频射频卡频率主要为13.56MHz,是现在国内应用最成熟广泛的卡片,卡片的种类也非常多。 PHILIPS (NXP)公司的 Mifare One卡(型号为S50)、S70卡、UltraLight卡、 DesFire卡,这几种卡都属于ISO14443标准定义的TYPEA卡。超高频射频卡主要为433MHz、915MHz、2.45GHz、5.8GHz等,读卡距离最大可达数十米。通常载波频率越高,数据的传送速率也会越高。

3、按调制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主动式射频卡用自身的射频能量主动地发送数据给读写器;被动式射频卡使用调制散射方式发射数据,它必须利用读写器的载波来调制自己的信号。

4、 按有效作用距离可分为:密耦合卡(作用距离0~2厘米)被称为CICC卡(Close-Couple ICC)、近耦合卡(作用距离小于15厘米)被称为PICC卡(Proximity ICC)、疏耦合卡(作用距离约1米)被称为VICC(vicinity ICC)以及远距离卡(作用距离从1米到10米,甚至更远)。

5、按芯片分为只读卡、读写卡和CPU卡。射频卡芯片存储容量的大小和其频率是相关的。常见芯片内存容量功能协议对照表:
RFID射频卡分类及标准_第1张图片

6、按卡片的安全等级来分的话分为存储器卡、逻辑加密卡和CPU卡。存储器卡就像一个无人看守且大门敞开的仓库,什么人都可以随便在卡中存取数据;逻辑加密卡则给仓库加了一把锁,只有有钥匙(密码)的人才能打开使用。CPU卡则如同安排了专人看守仓库,卡里面有CPU芯片,存储数据要验证口令,且可能不同的应用有不同口令,存取数据受到更加严格的控制,安全性最高。

射频卡的标准—国标标准

10536:密耦合卡(CICC)的国际标准。
第一部分规定了CICC的物理特性;
第二部分规定了CICC的耦合区域的尺寸和位置;
第三部分规定了CICC的电信号和复位规程。

ISO 14443:接近卡(PICC)的国际标准。
第一部分规定了PICC的物理特性;
第二部分规定了PICC的射频功率和信号接口;
第三部分规定了PICC的的初始化和防冲突算法;
第四部分规定了PICC的传输协议。

ISO 15693:疏耦合卡(VICC)的国际标准。
第一部分规定了VICC的物理特性;
第二部分规定了VICC的空中接口和初始化;
第三部分规定了VICC的防冲突和传输协议。

参考文档 :
https://blog.csdn.net/u012388993/article/details/78420975

你可能感兴趣的:(RFID射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