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呆子”的一种解释

关于“书呆子”的一种解释_第1张图片

有人质疑大学教育,认为传统大学不如技校实用,读大学只是一种经历,学到的东西99% 会归还学校,只有在职场重新学习才算真正合格。这种质疑有合理成分——大学生学习力、思考力强,动手能力有时偏弱,容易变成“书呆子”,可以用眼高手低形容。

这种现象很容易解释,大多数同学注重的学习是狭隘的理论学习,或机械背诵(知识),或考证考研为目的的功利学习,往往忽视各种能力、技能、方法的培养,所以会出现“眼高手低”的断层。无论应付考试,评奖学金,保研出国,考证工作,这种可考核的“知识”以记忆为主,实质是表面学问,并不深入。

为了更深刻理解学习,我们可以简单对其分类,大致分为理论学习(靠理解)、知识传承(靠记忆)、能力培养(靠领悟贯通)、技能掌握(靠练习)。大学真正价值在于思维模式的构建,学习习惯的养成,知识之外的能力培养,这些底层架构是内核,知识为外延。好学校所附带的学习氛围,社会价值,人脉关系,以及随之带来的个人眼光、境界、机会的提升才是它的附带价值。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个人努力才是关键。

粗线条来看,学习是技巧与努力并重的过程,形而上的理论、能力需要理解悟性,技能性的技巧、方法、经验需要在实践中打磨,二者皆不可荒废,不然就学偏了。同学们学习压力来自外界,按社会评价体系被动学习,大部分时间用在知识背诵上,对理论理解、能力培养、技能打磨欠火候,所以和社会要求脱节,走向社会必须重新回炉,把知识融合贯通,理论与实践结合,这时才“合格”。

关于“书呆子”的一种解释_第2张图片

我们认为,真正有效率的学习不是磨洋工,而是合理规划时间,劳逸结合,理论和实践结合。底层思维、能力一旦具备,深化下去会慢慢接近成功,过程是个水磨工夫。思维、格局、境界的养成比单纯背诵知识重要,而在实践中应用知识能更快更牢固掌握,有助提高效率,如此看来,单纯背诵的“书呆子”并不高明。

好在学校越来越重视实践,西方也有很多项目制教学,智商、情商、财商等素质养成,口才、交际、执行、策划能能力培养都需要在实践中提高。所以,参加研会,兼职,实习,恋爱,聚会,旅游,活动,甚至学炒菜,在理论知识学习之余,多运动,多实践,你会收获更多。有些技能一旦学会,一辈子忘不了。比如语言,游泳,骑自行车,厨艺……这些技能投入产出比极高,必须要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书呆子”的一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