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进阶(二)Objective-C底层原理

这篇读书笔记主要介绍了Objective-C底层的一些东西,比如Objective-C对象模型、objc_msgSend消息发送原理、方法混写(Method Swizzling)和ISA混写(ISA Swizzling)。

Objective-C对象模型

我们都知道Objective-C是一门动态性语言,这种动态性的核心是objc提供的Objective-C运行时,比如objc_msgSend就是一个核心函数,每次使用[object message]语法都会调用它。我们先来了解下Objective-C对象模型。

Objective-C是一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每一个对象都是一个类的实例,在Objective-C中,每一个对象都有一个名为isa的指针,指向该对象的类。每一个类描述了一系列它的实例的特点,包括成员变量的列表、成员函数的列表等。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接受到消息,而对象能够接受到的消息列表保存在它所对应的类中。

注意:

  • 每一个对象都有一个isa指针,这个指针指向的是它的类。
  • 类中包括成员变量、成员函数列表等。

在Xcode中打开objc.h文件,会看到如下代码:

/// Represents an instance of a class.
struct objc_object {
    Class isa  OBJC_ISA_AVAILABILITY;
};

通过注释我们看到objc_object代表一个对象的实例,在对象实例中我们看到了isa指针,验证了我们刚才说的话。

根据面向对象的设计原则,所有事物都应该是对象,所以在Objective-C中,每一个类实际上也是一个对象,每一个类也有一个名为isa的指针,每一个类也可以接收消息,例如代码[NSObject alloc],就是向NSObject这个类发送名为alloc的消息。

在Xcode中打开runtime.h文件,会看到如下代码:

struct objc_class {
    Class isa  OBJC_ISA_AVAILABILITY;

#if !__OBJC2__
    Class super_class                                        OBJC2_UNAVAILABLE;
    const char *name                                         OBJC2_UNAVAILABLE;
    long version                                             OBJC2_UNAVAILABLE;
    long info                                                OBJC2_UNAVAILABLE;
    long instance_size                                       OBJC2_UNAVAILABLE;
    struct objc_ivar_list *ivars                             OBJC2_UNAVAILABLE;
    struct objc_method_list **methodLists                    OBJC2_UNAVAILABLE;
    struct objc_cache *cache                                 OBJC2_UNAVAILABLE;
    struct objc_protocol_list *protocols                     OBJC2_UNAVAILABLE;
#endif

} OBJC2_UNAVAILABLE;

objc_class代表一个类,从上面代码中可以看出类中有一个isa指针的。前面说到isa指针会执行它的类,那类中的isa指针指向什么呢?因为类也是一个对象,所以它也必须是另一个类的实例,这个类就是元类(metaclass),所以isa指针指向的是它的元类。元类保存了类的方法列表。当一个类的方法被调用时,元类会首先查找它本身是否有该类方法的实现,如果没有,则该元类会向它的父类查找该方法,这样可以一直找到继承链的头。

如前面所说元类也是一个对象,那么元类的isa指针指向谁呢?Objective-C为了设计上的完整,所有的元类的isa指针都会指向一个根元类(root metaclass),根元类的isa指针指向自己,这样就形成一个闭环。上面说到,一个对象能够接收的消息列表是保存在它所对应的类中的。在实际编程中,我们几乎不会遇到向元类发消息的情况,那它的isa指针在实际上很少用到。

再来看看继承关系,由于类方法的定义是保存在元类中,而方法调用的规则是,如果该类没有一个方法的实现,则向它的父类继续查找。所以,为了保证父类的类方法在子类中可以被调用,所有子类的元类都会继承父类的元类,简单来说就是类对象和元类对象有着同样的继承关系。

最后用一张图对对象模型做一个总结,如下图:

iOS进阶(二)Objective-C底层原理_第1张图片
1-1 对象模型.png

objc_msgSend

Objective-C运行时的核心就在于消息分派器objc_msgSend,消息分派器把选择器映射为函数指针,并调用被引用的函数。 要想理解objc_msgSend的背后原理,先来理解下NSInvocation这个类。

NSInvocation是命令模式的一种传统实现,它把一个目标、一个选择器、一个方法签名和所有的参数都塞进一个对象里,这个对象可以先存储起来,以备将来调用。当NSInvocation被调用时,它会发送信息,Objective-C运行时会找到正确的方法实现来执行。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理解下NSInvocation的作用,比如[NSObject alloc],此时会发送一个alloc消息,这条消息都包含什么内容呢?它怎么找到alloc的实现方法呢?这些都是通过NSInvocation来完成的,它包含了消息要传递的内容,也告诉了该怎么找到对应的方法实现。

解释一下什么是方法实现?一个方法实现(IMP)是一个指向具有如下签名的C函数的函数指针,注意是指针。

id function(id self, SEL _cmd, ...)

NSInvocation包含了一个目标和选择器,目标是一个可接受的对象,选择器则是被发送的消息。比如[NSObject alloc],目标就是NSObject,选择器就是alloc。一个选择器大致是一个方法的名称,之所以说是大致是因为选择器不必精确映射到方法。比如[NSString length]和[NSData length]会映射到不同方法的实现,但他们拥有相同的选择器。

NSInvocation还包含一个方法签名(NSMethodSignature),它封装了一个方法的返回类型和参数类型,记住它不包括方法名称,只有返回类型和参数类型。你可以手动创建一个方法签名,如下:

NSMethodSignature *sig = [NSMethodSignature signatureWithObjCTypes:"@@:*"];

但是应该尽可能少使用signatureWithObjCTypes:方法,获得方法签名常用的方法是为它请求一个类或实例,比如可以使用methodSignatureForSelector:方法从实例中请求实例方法签名,或者从类中请求类方法签名。也可以使用instanceMethodSignatureForSelector:方法从一个类中获取实例方法签名。两个方法有点绕口,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看下区别:

SEL initSEL = @selector(init);
SEL allocSEL = @selector(alloc);

// 从NSString类中获取实例方法(init)的方法签名
NSMethodSignature *initSig = [NSString instanceMethodSignatureForSelector:initSEL];
// 从test实例中获取实例方法(init)的方法签名
initSig = [@"test" methodSignatureForSelector:initSEL];
// 从NSString类中获取类方法签名
NSMethodSignature *allocSig = [NSString methodSignatureForSelector:allocSEL];

最后,NSInvocation还包含了所有的参数。至此,对于[NSString length]和[NSData length]就可以通过NSInvocation对象包含的信息,找到它们分别对应的方法实现。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如下:

NSMutableSet *set = [NSMutableSet set];
NSString *stuff = @"stuff";
SEL selector = @selector(addObject:);
NSMethodSignature *sig = [set methodSignatureForSelector:selector];

NSInvocation *invocation = [NSInvocation invocationWithMethodSignature:sig];
[invocation setTarget:set];
[invocation setSelector:selector];
[invocation setArgument:&stuff atIndex:2];
[invocation invoke];

NSLog(@"set is : %@", set);

注意,第一个参数被置于索引2处,索引0是目标(self),索引1是选择器(_cmd),NSInvocation会自动设置它们。另外,必须把参数指针传递给参数,而不能传递参数本身。

接下来重点要介绍下消息传递是如何工作的?

在Objective-C中调用方法最终会翻译成调用方法实现的函数指针,并传递给这个方法实现一个对象指针、一个选择器和一组函数参数。每个Objective-C消息表达式都会转化为对objc_msgSend的调用,看下objc_msgSend的工作方式:

  1. 检查接受对象是否为nil,如果是nil,调用nil处理程序。
  2. 检查缓存中是不是已经有方法实现了,有的话,直接调用。
  3. 比较请求的选择器和类中定义的选择器,如果找到了,调用方法实现。
  4. 比较请求的选择器和父类中定义的选择器,然后是父类的父类,以此类推,如果找到了选择器,调用方法实现。
  5. 调用resolveInstanceMethod:(或resolveClassMethod)。如果它返回YES,那么重新开始。这一次对象会响应这个选择器,一般是因为它已经调用过class_addMethod。
  6. 调用forwardingTargetForSelector:,如果返回非nil,那就把消息发送到返回的对象上,这里不要返回self,否则会形成死循环的。
  7. 调用methodSignatureForSelector:,如果返回非nil,创建一个NSInvocation并传给forwardInvocation:。
  8. 调用doesNotRecognizeSelector:,默认的实现是抛出异常。

先看下第5步,首先可以想到的就是用resolveInstanceMethod:和resolveClassMethod:在运行时提供实现,这通常是@dynamic合成属性的处理方式。简单来说,就是需要自己实现属性的getter和setter方法,通过resolveInstanceMethod:方法来把setter方法和getter方法和属性绑定在一起。

如果第5步返回NO的话,系统接着会首先尝试一次快速转发,也就是调用forwardingTargetForSelector:,看其能否返回一个对象,如果有对象返回,就转发给返回的对象。快速转发的原理其实就是先从缓存里找下是否存在对应的选择器。

如果快速转发返回nil的话,接下来就进行普通的转发,调用forwardInvocation进行普通的转发。

objc_msgSend还有几个相关的函数:objc_msgSend_fpret、objc_msgSendSuper、objc_msgSend_stret、objc_msgSendSuper_stret。SendSuper格式的函数很明显是把消息发送给父类,而带stret的在返回结构体时处理大部分情况。在Intel处理器上返回浮点数时,带fpret的函数处理大部分情况。

方法混写(Method Swizzling)与ISA混写(Isa Swizzling)

在Objective-C中,混写(Swizzling)是指透明地把一个东西换成另一个,我们可以利用Objective-C中的运行时来实现混写。我们先看下方法混写,Objective-C提供了以下API来动态替换类方法或实例方法的实现:

  • class_replaceMethod替换类方法的定义。
  • method_exchangeImplementations交换两个方法的实现。
  • method_setImplementation设置一个方法的实现。

我们来看下三者的区别:

  • class_replaceMethod,当需要替换的方法有可能不存在时,可以考虑使用该方法。
  • method_exchangeImplementations,当需要交换两个方法的实现时使用。
  • method_setImplementation是最简单的用法,当仅仅需要为一个方法设置其实现方式时使用。

系统中提供的KVO使用到了isa混写,具体是怎么实现的呢?当你观察一个对象时,一个新的类会被自动创建,这个新类继承自该对象的原本的类,并且重写了被观察属性setter方法。重写setter方法会负责在调用原setter方法之前和之后,通知所有观察对象:值的更改。最后通过isa混写,把这个对象的isa指针指向这个新创建的子类,对象就神奇的变成了新创建的子类的实例。

注意一点:把isa指针指向新创建的子类,被观察的对象就变成了新创建子类的对象实例,这是由于isa指针永远指向其对应的类。用一张图来说明下:

iOS进阶(二)Objective-C底层原理_第2张图片
1-2 KVO.png

键值观察通知依赖于NSObject的两个方法:willChangeValueForKey:和didChangeValueForKey:。在一个被观察属性发生改变之前,willChangeValueForKey:一定会被调用,这就会记录旧的值。而当改变之后,didChangeValueForKey:会被调用,继而obserValueForKey:ofObject:change:context:也会被调用。可以手动实现这些调用,但很少有人这么做。一般我们希望能控制回调的调用时机时才会这么做。

使用KVO的一个明显的优势就是零开销观察的优势,如果给定的实例没有观察者,那么KVO不会有任何消耗,因为根本没有KVO代码。而即使没有观察者,对于委托方法和NSNotification还得工作。

参考文章:

招聘一个靠谱的iOS开发者

唐巧 iOS开发进阶书籍

欢迎关注国士梅花

国士梅花

你可能感兴趣的:(iOS进阶(二)Objective-C底层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