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数量经济学


        一、"九五"期间数量经济研究概况
    近年来,国内外数量经济学者围绕着数量经济学的前沿研究领域,从理论方面和实践
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最具说服力的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大
部分授予了一些数理经济学家和计量经济学家,200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给了美国的两
位微观计量经济学家James.J.Heckman 和Daniel.L.McFadden,他们的研究代表了数量经济
学的杰出研究成果。
    1、国际数量经济学的新发展
    (1)计量经济学领域的新发展
    ① 计量经济学在模型结构方面的扩展,主要涉及非线性计量经济模型的发展;经典的
常参数模型向变参数模型的扩展;非因果关系的时间序列模型的发展;无参数、半参数回
归模型的发展;以及由根据经济理论和经济行为规律设定的经典线性模型扩展为在误差修
正模型和协整理论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动态计量经济学模型。
    ② 计量经济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主要是扩展的最小二乘方法、
最大似然方法;利用非样本信息的贝叶斯估计;局部回归估计;广义矩估计方法。
    ③ 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样本数据主要是连续的、服从正态分布的截面数据和时间序
列数据。近年来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是利用其他类型的数据,以满足较为
特殊的研究对象的需要,如平行数据、离散数据、受限数据、持续数据等。
    ④ 数量经济学应用领域也由多为宏观经济领域研究,向微观经济领域扩展,如企业、
家庭、个人行为分析等等方面。
    ⑤ 作为决策科学化重要手段之一的计量经济模型的研究工作也在不断扩展。许多国际
机构与学术研究机构在其长期从事宏观经济模型工作中,业已积累了一批宏观经济模型。
他们持续不懈地对已有的模型进行评估与完善,以期提高他们计算的精度与实用价值。例
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多国计量经济模型(Multimode模型)由1990年的Multimode Maek
Ⅱ发展为1998年的Multimode Maek Ⅲ型模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用它来分析其成员国政策
和多边监督。
    (2)数理经济学研究的新发展
     ① 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的开发与应用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中比
较有影响有:世界银行德维斯、德莫罗和罗比森(K.Dervis、J.de. Melo、S. Robinson,
1982)开发的可实际应用的一般均衡模型,该模型可用来模拟和分析发展中国家采用不同
发展战略时的经济影响和效应;澳大利亚霍里奇、帕门特和皮尔逊(M.Horridge、B.Parm
enter、R.Pearson,1993)开发的ORANI-F单一国家模型,可用来进行单一国家的政策模拟
和经济预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贝格欣、德苏斯、罗兰―霍尔斯特和门斯布鲁格希(J.
Beghin、S.Dessus、D.Roland-Holst、D.Mensbrugghe,1994)开发的用于模拟和分析环境
保护政策的CGE模型;以及美国赫特尔等(T. W. Hertel,1996)开发的用于全球贸易分析
的GTAP多国模型等。
     ② 非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经济博弈论的一个发展趋势
是向经济学各个分支全面渗透。博弈论占据了大量篇幅的《微观经济学教程》(B. Kreps
)和建立在博弈论基础上的《产业组织理论》(J. Tirole)都成了当前最流行、最受欢迎
的教科书。特别应该提到的是经济博弈论为信息经济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信息经济
学的所有模型都可在委托―代理模型的框架下进行分析,而委托―代理模型本身就是一个
具有两个局中人的信息不对称的动态博弈模型。鉴于博弈论对经济学的巨大促进作用以及
纳什(Nash)、塞尔腾(Selten)、豪尔绍尼(Harsanyi)、莫里斯(Mirrlees)、维克瑞(Vicke
ry)五位学者对经济博弈论发展的突出贡献,他们分别获得了1994年和1996年度的诺贝尔经
济学奖。
    (3)经济微观模拟模型研究发展迅速
近年来微观模拟模型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取得长足进展。一方面,基于数据库技术的微
观模拟模型,如收入转移模型(TRIM)、美国经济交易模型等,已被西方国家政府部门和
经济学者广泛使用,作为他们分析经济政策和经济理论的工具。另一方面,基于主体(Ag
ent)技术的微观模拟模型也取得一些重大的理论成果,如美国Sandia实验室研制的Aspen
模型,Sanda Fe实验室研制的人工股票市场,Vriend研制的市场自组织模型,Arifovic研
制的进化博奕模型等。
    2、我国数量经济研究概况
    我国整个国民经济是一个复杂的巨大系统,又处在变化着的世界环境中,数量经济研
究工作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空前的挑战。我国在向市场经济渐进式改革的过程中需要相当
长的过渡期,这期间经济运行机制、开放的程度和宏观调控手段都在不断发展变化,这既
给数量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带来了难度,又促进了数量经济研究的发展。
    ① 近5年来是我国数量经济学理论研究大发展的时期。全国在原有的2个数量经济学博
士点的基础上又设立了4个博士点和为数众多的数量经济学硕士点。数量经济学界近5年出
版的有关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经济对策论、投入产出分析、运筹学、博弈论、中国
实用宏观经济模型、中国CGE模型及政策分析等等的专著和教材就有几十本。清华大学李子
奈教授编著的《高等计量经济学》是面向数量经济研究生的"九五"国家教委重点教材,书
中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近年来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在模型结构、估计方法和数据类型方面新
进展。
    ② 近年来我国数量经济学者致力于数量经济的应用研究,为国家、地区、部门、企业
研制了大量的模型,在规划、计划、预测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每
年春秋两季的"经济形势分析预测座谈会",国内各研究团体、预测机构纷纷利用各种经济
预测方法对我国未来一年的经济走势、宏观调控方向、力度等提出研究报告及政策建议,
深受国内外经济学界的重视和好评,在秋季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座谈会的基础上形成、出
版的《经济蓝皮书》获得了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信息中心为联合国世界计量
经济联接(LINK)模型所研制的"中国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技术经济
研究所研制的"中国宏观经济年度模型";吉林大学研制"国家财政模型及经济景气分析系统
"等,都是较大型的正在使用的模型系统。近年来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制
的"体制转轨中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PRCGEM)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制的"中国经济
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使得一般均衡理论不再是空洞的理论,而成为了政策分析,提高决
策能力的有效工具。
    ③ 我国数量经济学在发展的同时,还存在许多问题。第一,数量经济学是一门迅速发
展中的学科,需要不断补充新生力量,只有培养大批高素质的研究人员,才能使数量经济
学的发展后继有人,才有希望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第二,虽然在理论研究和应用研
究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国仍缺少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先进成果,还远远满足不了经济发
展的需要。第三,我国统计数据缺乏与质量低下也制约了我国数量经济学,尤其是应用领
域的发展。
    3、高校研究的特点
    高校是我国数量经济学发展的主力军,在数量经济研究上发挥着巨大的优势。
    ① 高校研究以基础理论研究为基础和特长。近年来数量经济学的博士点和硕士点大多
设在高校,高校涌现出一大批从事数量经济研究的专家学者。1998年7月教育部高等学校经
济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首次将计量经济学列入经济类专业核心课,这是我国经济学科教学
走向现代化和科学化的重要标志,也表明我国数量经济学研究已经进入经济学主流。高校
通过理论研究,发展和丰富了数量经济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手段,并以理论为指导,应
用各种数量经济方法分析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变化、原因和问题,预测未来的发展
趋势,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政府决策机构提供咨询建议。
    ② 高校研究注重长期动态跟踪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国内外研究资料和经验,能够围绕
着国际数量经济学领域的前沿问题进行研究。由于高校具有理论研究和长期跟踪研究的优
势,可以对国民经济中的重大问题和经济中出现的突发现象从理论上和定量的角度加以深
入研究。
    ③ 高校研究能够发挥跨学科交叉研究的优势。我国高校一般学科建设较为齐全,为多
学科交叉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科研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跨学科交叉研究正在不断兴起,这种研究方式不仅使高校科研资源得到优化,而且,将具
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使我国能早日位于国际数量经济研究的前列。
    同样,高校科研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由于高校研究注重基
础理论研究,科研工作在贴近现实方面不足。其次,高校研究受资料、数据和信息获得时
滞的限制,对经济的短期即时性研究没有优势,高校科研要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在科研体
制方面有较大突破,教育部设立的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将在科研体制改革、创新方面起到重
要的作用。
        二、"十五"期间数量经济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目标和重点研究领域
    1、发展趋势
    在进入了21世纪的今天,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速,数量经济学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
越重要。中国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改革开放的深入使得中国经济的复杂性
空前提高,提出了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例如,近年来出现的需求不足、通货紧缩
等问题,对于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作用机制、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需要深入
加以分析。再如,中国加入WTO后,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但如何应对这些机遇和挑战,
不是泛泛而谈就可以解决,必须在数量水平上作出可靠的分析。类似的问题还很多,核心
是如何实现国民福利最大化和国民经济的最优增长。在这些问题上,数量经济学是大有作
为的,中国的数量经济学者将会在这些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
用。
    (1) 经济对策论、非均衡论、非线性论、非稳定论和经济周期波动等都是今后国际
研究的前沿领域,也是中国数量经济学未来研究的前沿领域。
    (2) 经济数量分析除应用数学模型外,模拟技术发展迅速,如美国Sandia实验室研
制的Aspen模型。这种模拟能为不容许进行直接试验的复杂的现实经济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
供了一个"经济实验室"。
    (3)数量经济学在金融领域也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从理论研究上将为解决当今金
融领域面临的大量问题提供正确的思路,为进行金融创新开辟新的途径。数量经济学方法
将为在金融资产配置与选择、风险与收益的度量、金融资产定价、金融风险管理、和金融
工程化方面的研究提供分析手段。
     2、主要目标任务
    "十五"期间的主要研究目标和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数量经济理论研究
    1) 数理模型理论 主要研究一般均衡模型、经济政策模型、市场机制模型等的假设条
件、数理推证和关系检验。
    2) 经济计量理论 主要研究非经典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时间序列(结构时间序列和非
平稳时间序列)方法、模型参数识别和估计方法、数据分解和滤波方法、假设检验和Bayes
计量方法等。
    3) 经济对策理论 主要研究非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动态博弈理论,重点研究委托-代理、
激励机制和政策相容性等理论问题。通过研究为经济模拟、监测和调控提供理论基础,同
时能够对诸多重大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2)数量经济应用研究
    1) 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分析预测 主要研究用于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分析预测的数量
经济模型方法和开发技术,以及利用现实经济数据,把数量经济理论与模型方法应用于经
济系统,进行系统运行分析、结构分析,政策分析、对策分析,为政府的经济决策提供参
考。
    2) 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 主要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和产业经济
发展制约因素,对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发展决策进行可行性、可靠性、风险性分析,为各
级政府和企业的经济决策提供咨询、建议。
    3) 金融市场的发展与优化 主要研究金融与财务决策、金融资产定价、金融市场的优
化规模与优化结构及风险控制,为中国金融市场的优化发展服务。
    4) 企业经营与决策 主要研究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公司理财、资本运营以及企业经营
的优化理论与方法,为企业改革发展与经营决策服务。
    (3)数量经济软件开发与模拟试验
    1) 景气分析软件 结合80年代后期以来国际上出现的各种新的景气分析方法及我国的
实际经济运行情况,研究基于状态空间模型、动态协整等技术的新一代景气分析软件系统

    2) 经济计量软件 在现有的各种统计和经济计量学应用软件基础上,采用先进的计算
机软件技术和平台,应用各种现代经济计量分析方法,进一步开发用于中长期预测和政策
模拟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区域经济模型等先进的软件系统。
    3) 经济系统模拟实验 采用系统动力学和现代人工智能技术,研制能模拟各种典型经
济主体行为的计算机模型,用于仿真现实经济系统的运行,进而分析经济政策的影响并检
验各种经济理论。
    3、重点研究领域
    "十五"期间,数量经济研究拟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工作
    *1、经济政策作用机制与政策风险问题研究
    *2、我国资本市场的结构优化与风险控制
    3、非经典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研究
    4、我国景气分析预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5、中国经济微观模拟模型
    6、国际资本流动对东亚经济影响的定量研究
    7、我国金融波动与经济波动关系的实证研究
    8、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9、区域性非均衡产业结构升级与中西部工业的集约化发展策略研究
    10、证券市场与衍生市场微观结构与协调发展研究
    11、国债规模与期限结构和对经济的贡献研究
    12、金融制度安排、公司治理结构与金融危机的相关性研究
    13、资本结构政策与股利分配政策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14、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问题研究
    15、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经济政策问题研究
    [注] 标有"*"号的课题是2000年数量经济研究基地已确定的重点研究项目。
    4、"十五"数量经济重点研究课题向全国(高校)的招标办法
    由数量经济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确定"十五"期间的重点研究课题招标项目指南。每年
在数量经济研究基地网站上发布课题申报通知和项目指南,并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杂志
》上刊登书面通知。各高校从事数量经济研究的科研人员可根据《数量经济重点研究课题
指南》,结合研究工作积累及所在单位的工作条件提出申请,然后由数量经济研究基地学
术委员会认真审查,遴选和最终确定创新性强的优秀项目为当年数量经济研究基地的重点
研究课题。
        三、"十五"期间数量经济研究基地的重点研究课题及简单论证
    1、经济政策作用机制与政策风险问题研究
    一、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经济政策机制是各种经济因素内在影响关联的机理和交互作用的特征体现,是经济管
理和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本课题研究将强调经济政策的有效性、稳健性、灵敏性、动态
性、对策性、时域性、相容性和风险性,这是对经济政策理论的创新性系统研究。本课题
涉及的经济政策资源配置效率、规则性和相机选择、因果关系和反馈机理、短期替代作用
和长期稳态条件,是研究政策作用、传导和风险机制的必经之路。在目前国际经济一体化
进程加速、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增加、宏观层次的微观累积性减弱、实际经济和名义经济
两分加剧的情形下,针对我国经“软着陆”后的需求持续乏力、通货紧缩蔓延、政策长期
效果匮乏、政策工具弹性降低等现象,研究经济政策作用机制、对政策风险进行度量并提
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和突破的难点
    研究现状:目前经济政策的作用机制、传导机制和风险机制研究围绕着政策中性、反
(顺)周期性、对策性和政策组合方式等问题展开。
    拟突破的难点:1、时间序列的分解(Solow分解和Okun分解)、滤波(Kalman滤波和H-P
滤波)和平稳(TS和DS平稳)技术的应用,动态对策模型的构造和精粹Nash均衡解的性质描述
。2、利用协整理论和对策模型分析经济稳态均衡和政策机制,描述宏观微观层次行为目标
的协调性,判断经济政策的有效性、灵敏性和周期性。3、利用干预分析和传导函数模型分
析政策传导机制,度量利率等变量弹性及检验货币政策流动性陷阱等现象。利用VAR、ARC
H和Bayes模型度量政策风险成分,描述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和投资乘数的弱化过程。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通过研究经济政策的作用机制、传导机制和风险机制,分析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和扩张
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灵敏性和风险性,论证与目前经济周期阶段性相符的政策方向、强
度和特征,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1、数理模型方法 本课题中大量采用数理模型,在描述单独市场
行为的较小动态模型系统中进行动态中介分析,特别是长期稳态轨迹的鞍点路径分析,将
经济短期波动(暂时冲击作)同长期增长轨迹(持久冲击作用)有机地联合起来。2、计量模型
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干预分析和传导函数模型、结构VAR和ECM模型、多变量协整模型
和非线性时间序列模型,判断单独变量冲击的干预影响和动态传导过程。3、经济对策方法
主要利用政策工具变量的替代和约束方程,研究在给定收益函数(社会福利和个体效用)下
经济个体和政策制定者之间的动态博奕问题,利用多阶段倒推优化求解对策问题的精炼Na
sh均衡。4、模型试验方法 对人工模型赋予动态参数值和选择政策工具变量,在模型经济
中仿真经济运行和模拟经济政策,分析积极财政政策和扩张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
    2、我国资本市场的结构优化与风险控制
    一、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在市场经济中,由于资本市场(包括长期借贷市场和证券市场)具有资金筹集、资源
优化配置、宏观经济的调控与反映四大功能,特别是具有资源优化配置功能,资本市场对
宏观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资本市场的功能越强,社会资源利用效率越高,经
济效率也越高,因此市场经济越发展,资本市场的作用越重要。
    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中长期借贷市场仍主要受宏观政策调控,而证券市场的规模及运
行机制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宏观政策调控,这种状况再逐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还将
存在相当长时期。该项研究将为我国资本市场的调整提供一个动态的优化结构和适度的风
险控制机制,这将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宏观政策调控提供方向,对加速我国资本市场实
现动态均衡和优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加强我国资本市场结构理论和风险机制
研究也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和突破的难点
    研究现状: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刚开始建立,尚需较长时期的完善过程,相应
的,资本市场从原来仅含不完善的借贷市场到现在形成包括借贷市场和证券市场的 完整格
局也刚刚十年,资本市场的功能,特别是资源优化配置功能远未发挥出来。如何优化发展
我国的资本市场,即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功能,推动我国资本市场
的稳定发展,促进宏观经济的发展,是我国资本市场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从系统论的角
度看,资本市场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经济系统,其功能的充分发挥取决于其结构的合理性
,也即其结构的动态优化;其稳定发展取决于系统的动态稳定性,即要在资本市场的动态
变化过程中建立一个适度的风险控制机制,因此要寻求我国资本市场的优化发展就必须研
究我国资本市场的优化结构和风险控制,这也正是本课题研究的切入点。
关于资本市场结构研究以往主要集中在开始于60年代末期的微观结构研究,主要以市场的
定价机制及市场的有效性研究为主,如德姆塞茨(H.Demsetz)的《交易成本》和CHMSW(
Cohen, Ho,Meier, Schwartz, Whitcomb等5人)在改进存货模型及证券收益序列相关方式
的研究以及E.Fame关于市场有效性研究等;近期国内不少学者如戴国强、吴世农、张人骥
等人和本课题组一些成员及他们指导的博士研究生也在这方面开展了不少研究 ,关于我国
资本市场的宏观结构研究,尽管国内不少学者,如曹凤歧、高坚、厉以宁、金德环等人也
都提及我国的资本市场结构,但尚无对我国资本市场的优化开展研究;而对国外已完全市
场化的资本市场,其结构优化主要依赖于市场本身的价格决定,因此关于我国资本市场结
构优化研究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一个独特的重要课题。资本市场的风险问题研究
国内外均有不少研究成果,论证报告中所列文献有较详细介绍。但从保证市场系统的稳定
性和市场功能的角度研究市场风险度量及风险控制机制尚属首次。
    突破的难点:1、我国资本市场结构优化模型的建立;2、资本市场中风险概念的确定
与风险度量指标体系的建立;3、资本市场风险控制模型的建立。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项研究将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资料研究
与市场调研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优化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充分发挥其功能为目标,采
用系统优化、多目标优化等优化技术和计量经济学等模型方法动态地寻求市场的优化结构
,以稳定发展我国资本市场为目标,采用数理经济学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和控制论等方法
探讨我国资本市场风险控制机制及风险防范对策。
    3、非经典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研究
    一、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数量经济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它以
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为主要内容,自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诞生之日起
,就显示了极强的生命力,经过40、50年代的大发展和60年代的大扩张,已经在经济学科
中占据极重要的地位。正如著名计量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Klein(克莱因)在
《A Textbook of Econometrics》的序言中所评价的,"计量经济学已经在经济学科中居于
最重要的地位","在大多数大学和学院中,计量经济学的讲授已经成为经济学课程表中最
有权威的一部分。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Samuelson(萨谬尔森)甚至说,
"第二次大战后的经济学是计量经济学的时代"。
    但是进入70年代以来,由于计量经济学应用领域的扩展和经济活动复杂性的增强,30
至60年代发展的经典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遇到了挑战,新的理论方法在应用实践中得到迅
速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有:在模型结构方面的误差修正模型、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和
无参数、半参数模型,在估计方法方面的广义矩估计方法,在数据类型方面的平行(pena
l)数据问题、离散数据问题和选择性样本问题等。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于在选择性样
本问题研究中作出突出贡献的Heckman和在离散选择模型研究中作出突出贡献的McFadden,
说明这些理论方法的成熟性和应用价值已经得到广泛的承认。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和突破的难点
    研究现状:我国学者近年来对70年代以来发展的非经典经济学理论方法进行了跟踪研
究,并引入到研究生的课程教学中,在应用研究中也出现了一些试验性成果。但是总的来
讲,还仅仅处于局部引进、消化、吸收阶段,缺少系统性,更缺少创造性。这样,还很难
改变我国在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研究中落后于国外的现状,我国学者也很难在国际一流的
经济学刊物上发表论文。所以,开展对这些理论方法的系统研究,并力争取得"边际创新"
,对于提高我国数量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水平,对于提高我国数量经济学学者在国际上的学
术地位,并进一步推动我国数量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经济学有没有世界先进水平?有,又没有。讲没有,主要指经济学理论与政策。各国
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并不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历史
的翻版,同样是发展中国家,其发展道路也是不同的。所以认为存在一种所谓先进的经济
理论可以指导各国的经济发展,认为存在一种先进的政策模式可以适用于所有国家,实际
上是不现实的。讲有,是指经济学研究方法和经济分析方法。而在这个方面,我们落后了
,而且落后了很多。中国经济学现代化、科学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先
进的研究分析方法,并加以发展与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该项目研究对于提高我国整个
经济学的现代化、科学化水平都是不可缺少的。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该项目研究内容广泛,各部分内容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凡是属于非经典计量经济学
理论方法领域的具有创新性的研究题目,都可列入本项目。项目中设4个子项目,可以采取
召标的方式确定具体子项目的名称及研究内容。下面列出几个参考子项目:
    子项目一:违背古典假设的无参数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方法研究
    无参数模型是相对于参数模型而言的。我们一般研究的模型都是参数模型,即首先根
据一定的假设,将所研究的经济活动中变量之间的关系用某种函数关系加以描述。但是在
实际上,这些假设是得不到满足的,这就引出了无参数模型。即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也
作为估计的对象,而不是事先给定。由于无参数模型在建模理论上的根本性变化,以及它
在应用中,尤其是模拟和预测中的应用价值,30年来引起了广泛的注意。
    关于无参数计量经济学模型(包括介于参数模型和无参数模型之间的半参数模型)估
计方法的研究,是30年来世界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Nadaraya(1964)
和Watson(1964)提出了核估计方法;Stone(1977)提出了权函数估计方法;Cleveland(1
979)提出了基于局部多项式拟合的稳健估计方法;Huber(1981)提出了利用二次损失函数的
M-平滑稳健估计方法;Hastie、Tibshirani(1986) 和Stone(1985)提出了无参数全可加模
型的估计方法;Denby(1986)提出了半参数模型的偏残差估计方法;Ioannides和Papanast
assiou(1997)给出了存在观测误差下的无参数核权估计方法;Myoung-Jae Lee(1996)对
带有受到限制内生变量的联立方程模型给出了无参数两阶段估计方法;Whitney等(1999)对
三角型联立方程模型给出了无参数估计;等等。在此过程中,许多学者还对核权估计方法
中权函数的选择、最佳窗宽的选择方法进行了研究,对估计结果的性质进行了证明。
    研究内容:1、具有异方差性的无参数模型估计方法研究(一元模型和多元模型);2
、具有序列相关性的无参数模型估计方法研究(一元模型和多元模型);3、具有条件异方
差性的无参数模型估计方法研究(一元模型和多元模型);4、无参数联立方程模型的估计
方法研究
    子项目二:协整理论及误差修正模型中若干问题的研究
    协整理论及误差修正模型作为近30年来发展的一个计量经济学新流派,已经为我国相
当多的学者所熟悉。70年代Granger提出了"协整"的概念,并将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的长期稳
定关系称为"协整关系";Dickey和Fuller(1976)提出单整的DF检验;继而于1979、1980年
对DF检验进行了扩展,提出了ADF检验;Engle和Granger(1987)提出检验两个变量之间是
否存在协整关系的EG检验;Johansen(1988)以及与Juselius(1990)一起提出了多个具有同
阶单整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的JJ检验;Davidsion、Hendry、Srba和Yao(1978)提出
了误差修正模型(ECM);作为该流派的集大成者,Hendry在80、90年代建立了动态计量经
济学模型理论方法的完整体系。
    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以经济理论为导向,由于不同的建模者对经济理论的不同理解,
使得模型缺少客观性;而误差修正模型以理论和数据双导向,使得建立的模型具有较好的
包容性和对客观数据的凝聚性。正是由于它的这一优点,使得它具有生命力。我国学者目
前基本上处于对已经发展的理论方法的消化吸收阶段,对于仍然存在的问题以及应用于中
国实际出现的新问题缺少深入研究。
    研究内容:1、结构变化的协整问题研究;2、误差修正模型的误差分析;3、我国主要
经济变量协整关系的仿真试验及其政策含义分析;4、我国政府投资的超外生性检验方法及
政策含义研究。
    子项目三:数据可靠性的诊断和影响分析
    从方法论的角度讲,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是一种"归纳"方法,所以通常也把计量经济
分析称为"经验分析"。它是从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中去寻求规律性,去发现经济学理论。
而这种寻求、发现的过程,就是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过程。数据,作为已经发生的经济
活动的表现,是正确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不可缺少的要素;数据质量,对模型质量产生
重要的影响。
    在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中,我们把样本数据的误差称为观测误差,将该误差产生的影
响归入随机误差项,而同时又假设随机误差项的均值为0。这实际上认为样本数据的误差是
很小的,它对研究对象产生的影响也是很小的。这就需要数据对实际经济活动的反映总体
上是可靠的。
    研究内容:1、经济统计数据可靠性的诊断方法研究;2、经济调查数据可靠性的诊断
方法研究;3、关于虚假数据修正方法的研究。
    子项目四:非经典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内容体系研究
    30年来发展的非经典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极为丰富,虽然没有人对她的体系进行系统
研究与总结,但是从近几年国内外出版的高级计量经济学教科书中可以看出,人们的认识
并不一致。比较有代表性的,被北美和欧、日许多一流经济学院采用为教材的,由Greene
编著的《Econometric Analysis》(第3、4版),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非经典计量经济学理
论方法,但没有涉及它们的体系,基本上是独立成章、节;另一本全面涉及的、由Judge等
著的《Introduction to Econometric Theory and Application》,也属于这种情况;更
多的则是独立成书,典型的是Hendry的《Dynamic Econometrics》等。国内由周逸江教授
编著的《当代计量经济学》,则以Hendry的Dynamic Econometrics为主要内容。由清华大
学出版社出版的、李子奈教授等编著《高等计量经济学》,将30年来发展的非经典计量经
济学理论方法纳入由"模型结构非经典"、"估计方法非经典"和"数据类型非经典"组成的体
系中,由于非线性模型和动态模型的内容较多,又将这两部分独立成章。这是国内外对非
经典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内容体系研究的第一次尝试。
    在非经典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内容体系中,有两个问题是特别值得研究的。一是关于
微观计量经济学。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主要用于宏观经济研究,利用统计数据,数据量一
般比较少。当然也用于微观经济领域,例如企业生产、需求等,但也具有利用统计数据和
数据量一般比较少的特点。随着计量经济学应用领域的扩展,主要是向研究家庭、个人的
经济行为方面扩展,利用调查数据,数据量一般比较大,而且受到各种限制。这就大大地
推动了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的发展。二是关于动态计量经济学的地位问题。翻开不同的教
科书,就发现一个现象:在我国被称为计量经济学理论的革命“Hendry学派”,并没有受
到美国计量经济学家的重视,一般只把Granger的协整分析作为时间序列分析的一部分。那
么它的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到底有多大,如何开发它的应用前景。
    研究内容:1、非经典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的综述和体系框架设计;2、微观计量经济
学理论方法体系研究;3、动态计量经济学与经典计量经济学的比较研究。
    4、我国景气分析预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一、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宏观经济调控是生产社会化﹑现代化大生产方式和科学管理的必然产物,我国在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探索中,应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如何针
对经济运行的具体态势把握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向和力度,用什么理论与方法测算这种方向
和力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长期
﹑深入的研究。本课题组拟跟踪国际上本学术领域发展的前沿,立足于中国国情,开发理
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新一代景气分析预测系统。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不仅要在研究过
程中,开发出适合我国政府机构使用的景气分析预测软件系统,为我国宏观经济监测和预
测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分析预测工具,并提供给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信息中心
等政府部门使用,同时也要利用这一工具对我国经济进行研究,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有价
值的政策建议,以论文或研究报告的形式出一批高质量的成果,因此,本课题具有一定的
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和突破的难点
    研究现状:先进工业国家几乎都由政府每月或每季发布宏观经济波动监测和预测报告
及定期进行中长期经济发展趋势的预测。同时,各种类型的民间预测机构也在进行卓有成
效的工作,一些有名的预测机构已成为了政府的智囊团。许多国际组织也开发了世界性的
经济计量模型,如联合国世界连接模型,对世界经济总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由于各国政
府已认识到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着未来宏观经济的走势,所以政府在实施宏观经
济调控政策前,都要对未来作出预测,对政策实施的后果有所预料。例如美国联邦储备局
和麻省理工学院(MIT)开发的联邦储备局―麻省理工学院模型(FRB-MIT-PENN Economet
ric Model)和美国数据资源公司(Data Resources Inc.)开发的DRI模型等都是模拟﹑分
析和预测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效果的一个宏观经济计量模型,这些模型被用于美国宏观经
济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国对宏观经济波动实行监测、预测的研究起步较晚,80年代得到很大发展,但在90
年代后才受到普遍的重视。高校与政府一些部门合作,致力于开发实用的景气分析预测系
统、商情调查系统、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等,这些软件系统已成为政府部门判断经济形势,
中短期预测的重要工具。
    拟突破的难点:(1) 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由于其微观经济机制﹑金融机制以及经济资
源的结构性特征,有它特有的运行方式和调控方式,既不同于原传统的计划经济,也不同
于西方的市场经济。面对这样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如何研制符合我国国情的宏观经济模
型、如何正确地分析和判断宏观经济的走势及提出适当的政策建议是本课题要突破的难点
。本课题拟采用非线性技术﹑分析判断经济周期波动及其走势偏离长期均衡误差的特点--
是经济运行内部机制造成的,还是政策等外部原因造成的,通过分析研究为宏观调控与预
测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2)     对于各种新的经济计量方法的开发,尤其是将其应用到
我国经济的的分析、模拟与预测上是本课题要突破的难点。经济系统有着其固有的特点,
这就是存在产生短期不均衡的可能性,但是发生这种短期的偏离,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向
长期均衡调整。此外,多个经济时间序列虽然单个可能是非平稳的,但是一些变量间却维
持着长期的稳定关系。由于协整理论能揭示经济系统中的上述特点,所以一经问世,就受
到了重视,并广为利用。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已成为对经济问题进行实证分析时不可缺少
的工具。我们从1996年开始对协整理论及方法进行研究,并开发了相应的软件,本课题组
准备运用这一方法检测我国宏观经济指标间的协整关系,并以此为前提建立我国宏观经济
误差修正模型,对宏观经济的运行及其特点进行分析和预测。(3)     由于我国改革开放
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固定参数模型很难适应这种变化,所以本
课题拟开发变参数模型(Time-varying Parameter Model)。利用状态空间方法建立可变参
数的结构时间序列模型无论是数学方法还是在模型构造上都是非常复杂的,计算工作量也
相当大,这也是本课题要突破的难点。(4)     本课题拟应用宏观经济月度数据,综合判
断未来我国经济增长周期波动的发展变化,通过预测经济增长周期波动的转折点来预测宏
观经济的走势。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课题拟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研
究。在研究中我们拟开发各种新的经济计量方法,以增加模拟、分析、预测结果的可靠性
及准确性。
    (1)针对所研究的内容,利用网上查询的便利条件,查阅和收集有关资料,跟踪国际
国内的最新动态。在进一步研究和掌握有关理论和方法的同时,侧重分析、研究国内外在
上述几个方面的新成果。针对课题中各项内容相对独立又有一定关联的特点,按课题组成
员之所长适当分工,分别开展研究,并以讨论班的形式定期进行交流,相互借鉴和补充。

    (2)在研制过程中,重视经济理论对模型研制的指导作用,同时兼顾中国经济运行机
制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以需求导向为主、将需求和供给相结合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本
课题组将侧重于对财政、货币两大政策工具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模拟实验,
并根据实际数据不断加以检验和完善,为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3)在确定建模方法及相关技术之后,在前期的景气分析预测软件的基础上,运用国
内外软件开发的新技术和新手段,采用面向对象的技术和可视化编程工具,开发新一代的
景气分析预测软件系统。这一软件系统将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功能完善,操作方便灵活
,为分析和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可视性强的现代化工具。
    5、中国经济微观模拟模型
    一、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目前,宏观经济分析最常用的工具是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和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这些
经济模型采用一个典型个体代替一个群体,忽略了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差异性、交互性与进
化性。如果典型个体的预期被解释成所有个体的均值预期,则均值预期的最优一般不等于
个体预期最优的均值,这是传统经济模型不能非常准确预测的原因所在。另外,从本质上
讲,经济系统的发展和演变是基于进化论而非先验论,这导致传统经济模型在新的经济现
象和政策面前无能为力。基于主体的微观模拟模型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并可作为传统
经济模型的有益补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转轨时期,没有
先例可循,研制中国经济微观模拟模型来分析我国经济的运行规律,协助政府部门分析经
济形势和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具有极高的实践意义。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和突破的难点
    研究现状:90年代,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为经济学的诸多领域,如经济动力学、
进化经济学和计算经济学等,注入了新的血液,并逐渐形成微观模拟的一个新分枝----基
于主体的计算经济学。代表性的研究包括:Arifovic应用遗传算法学习蛛网模型的理性预
期价格;Marimon应用分类器系统解决五类不同家庭的均衡;Vriend应用分类器系统模拟市
场的自组织过程,以论证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Bruun应用人工适应主体技术由底向上
模拟货币生产系统,试图为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加入微观基础。这些工作为进行大规模经
济模拟实验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
    1996年,美国学者Basu采用遗传算法和分类器系统等高级人工智能技术,研制了新一
代美国经济微观模拟模型-ASPEN。模型一经问世,就受到经济学界的重视,Klein认为它是
最好的经济模型。ASPEN应用人工适应主体模拟微观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人工适应主体不
仅能进行智能问题求解,而且能通过实践学习来调整其预期和行为。宏观经济变量通过对
微观主体决策的累积得到。ASPEN原型用于分析经济周期波动,扩展版本用于分析货币政策
的作用机制。1997年研制的ASPEN经济转轨模型,用于分析东欧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
转轨过程中私有企业的增长情况。1999年研制的ASPEN对外贸易模型,用于分析汇率对企业
和家庭的影响。
    拟突破的难点:本课题的创新就是研制基于主体的中国经济微观模拟模型,并应用该
模型验证和发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
    (1)经济系统结构的描述,即经济主体的种类、数目和规模的确定。由于技术原因,
任何经济模型都对现实经济做了充分的简化。尽管微观模拟模型具有较丰富的经济结构,
但与现实经济结构有一定的差距。如ASPEN模型中,企业类只有4类9个企业主体。我们拟借
鉴ASPEN模型采用模块化"渐进地"为经济系统纳入新部门的思想,参照Bergmann模型的比例
因子法,动态确定经济主体的种类、数目和规模。
    (2)经济主体行为假设和模拟。微观模拟模型中经济主题的行为是基于有限理性假设
的,经济主体的行为存在差异性和进化性。基于主体计算经济学与传统微观模拟模型的本
质差别是其经济主体具有推理和学习能力,但目前想让计算机完全模拟人类行为是不现实
的。我们拟深入研究经济行为理论和人工智能技术,使模型中的人工适应主体成为现实经
济主体的"化身"。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中国经济微观模拟模型依据经济学理论和统计数据,对我国经济结构进行合理的划分
,应用人工适应主体技术模拟现实经济系统中微观个体的推理和学习行为,模拟市场机制
,在计算机上构建现实经济的模拟环境。在此环境中,进行大规模经济模拟实验,深入地
探查广泛的经济现象。
    (1)深入研究基于主体计算经济理论和方法,结合我国的经济现实,研究适合我国国
情的基于主体计算经济理论和方法。并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
社会主义经济进化理论。
    (2)借鉴以ASPEN为代表的智能化经济微观模拟模型的思想和方法,通过对中国经济
结构和经济主体行为的分析,研制中国经济微观模拟模型,并在Windows NT平台上使用C+
+语言实现软件系统。在封闭经济模型中,存在4类经济主体(家庭主体、企业主体、银行
主体和政府主体)和3类市场(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金融市场)。在开放经济模型中,
引入国外经济主体和外贸市场。通过采用遗传算法和分类器系统技术,经济主体的学习和
推理行为能在很细的粒度被模型化。
    (3)宏观经济研究和微观经济研究相结合。微观经济是宏观经济的基础,宏观经济制
约和影响微观经济。微观模拟模型的特色就是从微观经济入手,研究宏观经济问题。借鉴
Bergmann模型的思想,采用结构分析法和比例因子法分析我国经济的基本构成;在有限理
性假设下,分析和模拟经济主体的行为;应用经济对策论分析和模拟经济主体之间的协作
和竞争过程;应用一般均衡分析理论协调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转;宏观经济总量通过对微观
经济个体决策行为的累积得出;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微观经济个体的预期和行为,进而导致
宏观经济总量的变化。
    (4)应用中国经济微观模拟模型来验证和发现我国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分析和预测
我国经济形势,模拟分析各种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传导
机制和分配效应,模拟分析外部环境(特别是进入WTO)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影响,模拟分析
对外经济贸易政策的作用机制,为政府部门提出经济政策建议。
    6、国际资本流动对东亚经济影响的定量研究
    一、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目前世界经济正在向着全球一体化发展,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贸易自由化和资本自
由化是必然趋势。资本自由化的实现使国际资本流动规模越来越大。国际资本流动大体上
分为长期资本流动和短期资本流动。长期资本流动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是
通过资本的移动实现企业活动的国际移动,间接投资是一般叫证券投资。国际资本流动的
主要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因此从整体上对世界经济增长做出贡献。国际资本流动一般地
来说对资本输出国和资本输入国都可以得到收益,但是如果管理不当短期的大规模的国际
资本流动对部分国家的经济进行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国际资本流动也具有很大的风险。虽
然一个国家金融危机的原因很多,但是国际资本的流动是在国际上1994年发生的墨西哥的
金融危机、1997年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1997年末发生的韩国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
一。由于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大而且流动方向变化快,各国经济很难适应。泰国的情形,
1996年流进相当于GNP10 % 的外汇,但是1997年却流出GNP20 % 外汇从泰国流出。韩国从
1990年开始逐步解除对国际资本流动的限制,努力实现资本自由化,国际资本对韩国的流
动规模不断扩大。1997年底由于国际资本大量流出,韩元暴跌,11月最终导致金融危机。
本课题的研究对国际资本流动和风险的研究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我国通过几年的艰苦谈判,不久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将使我国经济与世界
经济接轨,加快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使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最近几年我国
实行改革开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我国经济将更加开放,逐步
实现贸易自由化和资本自由化,这将意味着大量的国际资本流入我国,给我国经济发展带
来更多的机遇和机会,同时带来更多的风险。因此,对东亚各国的利用国际资本的有关政
策法规及东亚各国的国际资本流动情况的研究;国际资本流动对东亚各国金融危机的影响
及外汇危机预测模型的研究;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国际资本流动对东亚各国经济的影
响,将对我国加入WTO以后正确使用国际资本有借鉴意义。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和突破的难点
    研究现状:国际资本流动是在世界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都利用国际资本发展本国经济。但是利用国际资本是有一定的风险,所以为了更好地利用
国际资本躲避风险不少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自从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后,尤其
是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国外的不少经济学者对国际资本流动对金融危机和经济的影响进
行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而且开发了几种外汇危机预测模型。国内的经济学者也对
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国际资本流动进行了不少研究,但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并不多。

    拟突破的难点:国际资本如果正确使用将对一个国家的经济起促进作用,但也有很大
的风险。本课题的创新点是利用东南亚的实例,国际资本流动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影响进行
定量分析,还将为了避免和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对国外学者开发的金融危机预测模型进
行研究,然后利用东亚各国的实际数据进行计算,选择能够反映金融危机的一些经济变量
。这将对建立我国外汇危机预警模型时,对预警变量的选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通过国际
资本流动对东亚各国经济影响的研究,我国可以借鉴东亚各国利用国际资本的正反两面的
经验,有利于我国政府对国际资本使用的决策。
    难点是建立我国外汇危机预警模型和编制计算机软件。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国际资本流动是在世界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利用国际
资本发展本国经济。但是国际资本流动是有一定的风险,所以为了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本,
躲避风险,本课题研究以下内容:
    1、对东亚各国的利用国际资本的有关政策法规及东亚各国的国际资本流动情况进行分
析。东亚各国的国际资本流动情况主要从下面5个方面进行分析:① 总体资本流入;② 外
国人直接投资;③外国人证券投资;④ 公共借款;⑤ 商业借款。
    2、国际资本流动对韩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1)国际资本流动对东亚各国金融危机的影响 东亚各国发生金融危机的原因很多,
这里主要研究国际资本流动对东亚各国金融危机的影响。(2)外汇危机预测模型包括:外
汇危机指数预测法{Eichengreen,Rose and Wyplosz(1995)}和回归分析预测法。(3)利用
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国际资本流动对东亚各国的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的影响进行分析

    3、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1)对我国利用国际资本情况分析;
(2)建立我国外汇危机预警模型;(3)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的
影响进行分析。
    7、我国金融波动与经济波动关系的实证研究
    一、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现代经济体系既表现为实物经济的运行,又表现为货币与信用的结合体--金融的运行
,经济金融化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随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
不断深入,金融体系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加突出。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列文(Levine,19
97)在总结不同国家的大量研究结果基础上指出:"在大多数情况下,金融发展或停滞对经
济发展的速度和形式有决定性的影响。"这种影响一方面可以对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
作用,但另一方面由于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所决定的不稳定性也可能导致或加剧经济的
波动,甚至爆发金融危机给国民经济带来灾难性的破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取得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几次明显的波动和通货膨
胀,1998年以来又出现了通货紧缩现象。与此相伴,包括货币供给、银行贷款、利率和资
本市场等在内的金融运行也出现了较大的起伏波动。那么我国的金融波动(包括货币供给
、信贷、利率和股市波动等)、经济波动和物价波动存在着怎样的规律?金融波动与经济
周期波动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怎样的影响关系?能否通过对金融运行的监测提前预警经济
周期波动和通货膨胀?导致金融波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大的金融波动特别是信
贷恐慌和金融危机的爆发?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金融波动与经济波动的发展态势如何?本
课题将以现代经济计量分析和景气分析为主要手段对这些重要而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开展
研究。本课题不但对深入探索我国转轨时期经济周期波动的金融理论和形成机制具有重要
意义,而且对政府部门科学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提前防范信贷危机或金融危机的爆发、
预测经济波动的发展态势、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和突破的难点
    研究现状:西方国家早在19世纪初已有人注意到金融机构在强化经济周期过程中的作
用。除了解释经济周期波动的早期纯货币因素论和现代货币主义学派外,围绕"银行信贷波
动是否是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源"、"信贷恐慌和金融危机与经济波动的关系"等核心问题,逐
步形成了经济周期的金融理论,该理论涉及信贷周期、货币周期和利率周期等。其中影响
较大的理论观点有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假说"、斯蒂格利茨和威斯的"银行贷款意愿理论"
、波南克和布兰德的"银行证券组合持有理论"、沃夫森的"金融危机的经济周期模型"等,
此外,还有格林伍德和斯蒂格利茨提出的金融市场不完善的经济周期理论等。
    国内对经济周期波动的研究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对经济波动的特征与形成机制提出了
很多不同的结论和观念,其中不乏一些有关货币供应、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和经济运行关
系的研究结果,但其中以定性和简单定量分析居多,且基本以年度数据的考察为主。缺少
对银行贷款和证券市场等间接或直接融资波动及其与经济波动关系的分析。尤其缺少从整
体上利用现代经济周期和经济计量方法系统研究金融运行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关系及各种金
融因素的影响程度。
    拟突破的难点:本课题的主要创新在于从金融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关系出发提出金融波
动问题,其中包括信贷波动、货币波动、利率变动和股票市场波动等,并对此进行系统研
究,以检验和探索我国转轨时期经济周期波动的金融成因和形成机制。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采用现代经济计量分析中的统计检验和动态建模技术(如误差修正模型
ECM、结构向量二自回归模型SVAR、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等),以适应我国转轨时期体制改
革、结构调整等复杂的经济运行情况。
    1、经济周期波动的测定和分析
    在我们多年从事经济监测和预警工作的基础上,采用景气分析法,通过选取适当的一
致景气指标构成能综合反映我国增长率周期变动状况的月度景气指数,用于测定和分析八
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情况。
    2、金融波动的测定及其特征分析
    借鉴美国经济研究所(NBER)的周期测量方法并利用谱分析和结构时间序列模型等手
段,考察和分析信贷与货币供给的同比增长波动、利率变动和股票市场波动的主要特征及
演化趋势,探索我国金融波动的主要规律。
    3、金融波动与经济周期波动和物价波动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
    利用现代经济计量分析中的协整(co-integration)技术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信
贷与货币供给波动、利率变动和股票市场波动与经济景气波动和物价指数是否存在长期均
衡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行严格的统计检验,并针对不同时间段详细考察各金融变量与景气指
数和物价指数之间的时差关系(超前、同步或滞后)。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变量时间序列
方差分量(简称MTV)模型,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刻画和分析金融波动与经济波动
和物价波动的影响关系及影响程度,结合理论分析深入探讨金融运行与经济波动的内在作
用机制。
    4、金融波动的形成原因分析
    从货币政策、金融体制改革和宏观经济运行等多角度探索产生信贷与货币供给波动、
利率变动的政策、制度、经济等因素,并结合经济计量模型分析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此
外,还将研究影响股票市场波动的因素及其度量。
    5、金融波动的监测及宏观调控研究
    根据金融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和主要相关金融变量的历史变动情况,结合经济运行出
现的新变化,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立我国金融波动监测、预警系统的基本框架和
完善金融运行宏观调控体系、防止出现大的金融波动特别是信贷恐慌和金融危机的政策建
议。
    8、区域性非均衡产业结构升级与中西部工业的集约化发展策略研究
    一、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课题借鉴非均衡经济增长条件下产业结构升级可以实现产业间资源再配置的结构主
义理论,结合中国东部沿海开放战略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形成的区域性非均衡发展的实
际,提出区域性资源再配置的理论与实证分析方法,并用以研究中部工业的可持续集约化
发展策略。这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在实证方面对于振兴老工业基地,促进
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和突破的难点
    研究现状:西部大开发战略,是继沿海开放战略之后我国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
新一轮战略性调整,必将会形成一种新的区域性非均衡发展格局。产业结构升级又是我国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迎接入世挑战,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
健康发展的关键。在区域性非均衡发展条件下,改革与发展相对滞后且尚未完全摆脱困境
的中部经济,特别是中部工业经济必将面对更严峻的考验。如何在产业结构急剧转变、区
域经济持续非均衡发展条件下实现中部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协调发展与集约型增长,
是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特殊且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由于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经济集约化增长的综合性指标,产业结构升级又是保证国民
经济可持续集约化增长的关键,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生产率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研究
成果较多。其中生产率方面的成果在研究手段方面一般采用参数(生产函数)方法,绝大
部分情况下都要附带规模收益不变和中性技术进步等条件,从而使测算结果的分析与应用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研究内容方面,国内集中于研究改革开放以来生产率增长水平和广
义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尚未发现系统研究经济增长的集约化转变程度与转变机理的新
成果。产业结构升级方面的成果主要集中于分析产业间非均衡的产业结构转变问题,在区
域性非均衡增长条件下,产业结构转变过程中区域间再配置效应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少见到

    拟突破的难点:非参数技术是一种新的数量经济研究方法。采用非参数生产前沿面理
论与方法,从生产资源配置效率、技术进步率和产业间与区域间非均衡发展的资源再配置
效应三个方面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同质化测度,是本课题在方法方面的创新。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课题拟将生产率增长理论与产业结构理论有机结合起来,采用基于集合论描述的动
态非参数生产前沿面技术,理论方面研究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转变过程中区域性非均
衡增长条件下的生产资源配置效率演化、技术进步和区域性资源再配置效应。
    实证研究以既在经济基础和技术实力方面相对落后于东部地区,又要面对经济发展战
略转移的西部崛起和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双重挑战的中部工业经济作为重点,研究经济发
展基础、经济增长水平的区域性差异和特征,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的区域性分工格局的演
化趋势,并进一步分析中部地区工业与国民经济整体的协调发展策略。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
    (1) 收集调研近年来分省市、分行业的工业统计资料,分析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
设时期以来,各地区工业在通货膨胀、软着陆和通货紧缩各阶段的总量结构、产业结构、
经济技术实力和地区间工业分工格局等方面的特点与演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中部工
业总体的增长特征和产业结构演变趋势。
    (2) 采用基于集合论描述的非参数生产前沿面技术,在静态生产资源配置效率测度理
论的基础上,研究动态条件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非参数测度与分解理论方法。同时,借
鉴产业结构升级理论的产业间资源再配置效应的相关成果,探索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
业结构升级过程中产业间和区域间资源再配置效应的非参数测度方法,力争建立可以分析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特征的比较完整的非参数理论与方法体系。
    (3) 采用非参数方法分行业实证测算各地区工业的生产资源配置效率演化、技术进步
率和资源再配置效应,从规模经济性、生产资源可处置性、纯技术效率、中性技术进步、
非中性技术进步、行业间资源再配置效应和区域间资源再配置效应等诸方面定量分析经济
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各地区工业的变化特征与趋势,比较研究实施西部大
开发战略前后中东西部工业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演变的新趋势。
    (4) 根据区域性非均衡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转变的特征与趋势,具体研究中部地区及
其重点省市的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分工格局、传统产业的改造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主导产业的竞争力以及在缺乏宏观政策支持下的工业投融资策略等,系统探索中部工业
的集约型发展战略与策略体系,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具体可行的政策建议和发展策略。

    9、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一、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使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单主体的计划经济转变为多主体
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各经济主体都有自己的效益目标、策略行为,他们的策略行为相互
制约、相互影响,因而,十分适合于经济博弈论的模型框架。经济体制改革所需要解决的
信息问题、激励问题也正是经济博弈论所研究的主要问题,在这些方面已有很多的研究成
果可提供我们借鉴。以经济博弈论为基础的机制设计理论、激励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可为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政策提供重要的理论借鉴。国企改革问题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难点、热
点问题,目前出现的企业兼并、资产重组、承包租赁等问题为合作博弈论的应用提供了良
好的机遇。目前,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在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用博弈论方法研究
我国的关税政策与国际贸易策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本课题研究内容和突破的难点
    本课题将选择经济博弈论中的两个方面的问题着重研究。
    (1)宏观经济博弈论模型与国际贸易博弈模型
    自从1979年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经由传统的计划经济过渡到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
具有计划者-地方企业-个人的多元主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而在研究我国的宏观经济
理论与实践问题中,既不能再沿用适合于传统计划经济的决策模型,也不能照搬西方现有
的宏观经济模型,必须创建适合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宏观经济模型。我们认为,
经济博弈论是一个十分适当的工具,在这个问题中,我们重点研究以下问题:1、应用经济
博弈论模型分析研究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问题;2、应用经济博弈论模型分
析研究我国税制改革问题;3、应用经济博弈论模型分析研究国企改革问题;4、应用经济
博弈论模型分析研究我国人才市场培育问题;5、应用经济博弈论模型分析研究我国社会保
障体系问题;6、应用经济博弈论分析研究我国现行关税政策与贸易策略问题。
    (2)委托-代理模型
    委托-代理理论是西方经济学近年来取得突破进展的研究成果之一,可用于分析政府与
企业、雇主与雇员、债权人与债务人、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与解决方法,它
可被描写为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博弈论模型。本课题将重点研究这类博弈
论模型的理论与应用问题,其主要问题与重点、难点如下:1、"隐藏信息"模型与"隐藏行
动"模型相互融合问题;2、     委托-代理模型的可操作性问题;3、公有制条件下委托-
代理模型的建立与应用问题。
    拟突破的难点:在宏观经济博弈论模型与国际贸易博弈模型中,经济主体的效用函数
的构建和行为策略的描述是该类问题难点所在。在委托-代理模型中,如何在公有制的信息
结构下,建立起可操作的委托-代理模型,并将其真正用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是本
课题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所在。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目前流行的有关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货币金融、经济周期等宏观经济描写,多数
为仅有一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决策模型。本课题将在深入探讨我国当前各经济主体(政府、
个人、企业)的效益目标、策略行为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考虑如何将当前流行的单主体
模型进行改造,使之成为多主体博弈模型。2、在完成宏观经济博弈模型的构建之后,通过
对局中人策略反应函数的求解、纳什均衡的求解,探讨在博弈论模型基础上所得到的理论
结果与传统宏观经济理论结果有什么不同,相应地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3、把委托-代理
模型纳入不完全信息动态模型,推导其分离均衡、混同均衡条件,利用多阶段博弈论模型
方法,逐步消除信息参数的不确定性,从而得出既可解决"隐藏信息"、又可解决"隐藏行动
"的可操作的委托-代理模型。4、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估计委托人的效用函数中的风险规避
参数与努力成本系数,从而实现计量经济方法与博弈论方法的对接。5、将公有制理论框架
与现有的委托-代理模型相结合,创建适于公有制条件的委托-代理模型,以达到能应用于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目的。
    10、证券市场与衍生市场微观结构与协调发展研究
    一、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在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和市场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金融体制在吸取世界市场经济发展
过程中的有益成果中进行了不断的改革。金融工具在不断的增多,金融服务范围在不断的
扩大,新型的金融市场,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从无到有,并以惊人的发展
速度展示金融深化改革的魅力。20年前还非常陌生的金融工具,如今已成为大众所熟悉的
投资渠道。资本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在中国经济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期货市场
逐步完善,同时股票指数期货、股票期权也在积极论证。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和衍生市场
的逐步发展使得对衍生市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根据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现状,对证券市场微观结构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
,对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对衍生市场的微观结构进行先行研究
,进行开发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本课题研究内容和突破的难点
    广义的金融市场的微观结构包括价格发现,清算机制,信息传播机制等。证券市场微
观结构的理论研究,目前已有不少理论文章。虽然微观结构理论的应用比较广泛,但微观
结构理论的实证结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尤其是对于衍生市场,目前主要是工具的开发和
风险控制。虽然Black, merton和Scholes 等人关于在选择权理论方面的贡献,远远超出了
衍生工具定价的范畴,但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消化阶段,且往往出现极端,要么高
深的理论方法进行阐述,虽然适用与学术研究但缺乏实用价值;要么采用比较简单的论述
缺乏理论基础,从而缺乏科学性和严密性,以造成误导。因此,需要寻找理论和实务的有
效结合,进行开发创新性的研究。
     拟突破的难点:国债衍生工具创新及定价问题;金融衍生品风险分析与管理问题;证
券市场价格生成机制的理论分析;证券市场与衍生市场的相互作用。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项研究以金融理论和金融资产的定价模型、方法为主线,从数理分析角度分析研究
基本风险资产和衍生产品的定价模型和方法及其价格生成机制。利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
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与发达国家衍生市场进行比较,研究证券市场与衍生市场的相互作用
并对中国衍生市场发展进行探索研究。
    11、国债规模与期限结构和对经济的贡献研究
    一、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国债是政府筹集资金缓解财政压力和实施宏观经济调控与现代金融管理的重要手段。
但是关于国债的规模是否具有一个客观的界限与优化的期限结构,如何利用利率期限结构
进行过国债管理以及国债的规模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是财政研究的重要内容。国债发行
适度规模以经济增长存在着明显的相互作用机制,而适度的国债规模对经济发展有着明显
的推动作用。因此对国债规模和期限结构和对经济的贡献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
意义。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和突破的难点
    关于国债规模和期限结构和对经济的贡献研究,国内有很多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国
债规模与现实规模的比较;利率期限结构与国债管理主要是定性的研究占多数。而利用数
学模型对国债发行规模与成本分析、利率期限结构与国债管理、经济增长与国债规模分析
目前还不多见。因此本项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国债发行规模与成本分析、利率期限结构与
国债管理、经济增长与国债规模分析。
    本课题研究要突破的难点(1)国债规模与期限结构的优化研究;(2)经济增长与国
债规模的分析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题题的研究以财政理论为指导、利用数学模型研究国债的适度规模和期限结构的优
化;利用统计方法研究经济增长与国债规模关系;利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研究国
债的管理对策。力图给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债规模和期限结构关系以及对经济发展贡献的
度量,为国家制定财政政策提供依据。
    12、金融制度安排、公司治理结构与金融危机的相关性研究
    一、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997年7月,亚洲爆发了金融危机。在18个月里,亚洲经济奇迹几乎在一夜之间消失了
。亚洲金融危机过后,学者们对亚洲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制度安排等问题陷入了深深的思
考。在对危机根源的探讨中,学者们大多侧重于宏观层面的分析,即归咎于政府的宏观经
济政策,而对于制度安排造成的微观结构问题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如何从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相结合的角度,应用制度安排对组织结构具有传导作用的
原理,把金融制度安排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研究引入到金融危机问题的研究中,深层次
探讨金融危机的根源,寻求摆脱金融危机的有效途径,无疑是亚洲各国共同面临的最具理
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本课题研究将一方面为金融危机问题研究提供新的范式,一方面为公司治理结构研究
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将为中国等亚洲国家政府进行的金融制度改革、公司治理结
构改革提供一定的政策依据。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预计突破的难点
    本课题研究范围涉及到金融理论、企业理论(契约理论、代理理论、所有权结构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公司财务理论(资本结构理论)的相关内容。
    1、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在理论研究欧美等发达国家金融制度安排与公司治理结构
关系的基础上,深刻反思中国在公司治理结构建设中,金融制度安排的内在矛盾性。(2)在
比较研究英美型、德日型金融制度安排下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效率的基础上,理论阐述中国
在围绕公司治理结构建设中,进行金融制度改革改革的必要性。(3) 在考察亚洲金融危机
前日本金融制度安排对其公司治理结构的消极影响基础上,实证研究日本畸形的金融制度
安排和公司治理结构导致的金融泡沫。(4)实证研究中国金融制度安排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消
极影响,并阐述其潜在的金融危机因素。(5)理论阐述和实证分析结构型、组织型、保护型
的金融制度安排正在取代政府宏观政策和利益导向性的宏观经济型和资源配置型的金融制
度安排。
    2、预计突破的难点:理论阐述和实证分析结构型、组织型、保护型的金融制度安排正
在取代政府宏观政策和利益导向性的金融制度安排。
    三、本课题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技术路线
    本课题研究在总体上拟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包括:理论阐述
,数据搜集、整理,模型建立,统计分析,结果校验。
    在研究路线上拟从三方面展开:1、比较研究英美型、德日型金融制度安排下的公司治
理结构的效率;2、实证研究日本畸形的金融制度安排和公司治理结构导致的金融泡沫;3
、实证研究中国金融制度安排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消极影响及其潜在的金融危机因素。
    13、资本结构政策与股利分配政策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一、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于资本结构、股利分配的研究一直是公司财务理论研究的主流问题和热点问题。自
从诺奖获得者默顿·米勒和弗兰克·莫迪格利安尼在一系列严格的假设条件下,分别于19
58年、1961年提出资本结构无关论、股利分配无关论以来,许多学者围绕着MM的假设进行
了广泛的研究,分别运用不同的理论对MM定理提出质疑并进一步发展了资本结构理论和股
利政策理论。然而,纵观人们对资本结构、股利分配的研究历程,我们发现,学者们或者
独立地以资本结构为研究主体、或者独立地以股利分配为研究主体,没有将两者统一在一
个概念框架下进行相关研究。本课题试图以企业理论为基础,突破资本结构、股利分配研
究的传统研究框架,运用公司治理结构理论,将资本结构与股利分配统一纳入企业财务决
策中,系统研究资本结构政策与股利分配政策的相互作用机制,探讨资本结构政策、股利
分配政策的制定依据、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影响关系,进一步完善公司财务理论。
    在企业管理实践中,资本结构政策与股利分配政策是企业财务政策的核心,资本结构
政策反映了企业资本来源的构成比例及资本提供者对企业的影响程度,股利政策反映了企
业盈余的分配方式及股东、债权人、管理者、国家和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如何制定
合理的资本结构政策和股利分配政策,既适应企业自身的发展,又满足相关利益主体的权
益要求,是企业财务管理者面临的棘手实践问题。特别地,在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的
条件下,如何为企业管理层提供资本结构政策和股利政策依据,规范企业财务行为,促进
企业健康、秩序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预计突破的难点
    主要内容包括:1、在比较借鉴西方成熟的资本结构理论和股利分配理论的基础上,运
用企业理论中的所有权结构理论、代理理论深入研究资本结构政策和股利分配政策的理论
依据,具体研究企业资本结构政策和股利分配政策制定依据,比较不同公司治理结构安排
下,股东、债权人、管理者等不同利益主体对企业资本结构政策和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
分析影响资本结构政策和股利分配政策的独立因素及共同因素,探寻资本结构政策与股利
分配政策相互作用的机制。2、从企业现金流量流入、流出均衡的角度,研究资本结构政策
、股利分配政策与企业现金流入量、流出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分析资本结构政策与股利分
配政策在现金流量流动过程中的相互制约关系。资本结构政策反映了企业现金流入量及其
构成比例,股利分配政策反映了企业现金流出量及其方式,企业管理者作为管理现金流量
的主体,肩负着协调资本结构政策与股利分配政策之间冲突关系的使命。3、依据上述理论
,在全面分析我国资本市场和投资者行为特点的基础上,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建立资
本结构政策、股利分配政策及其关系的经济计量学模型,系统研究资本结构政策与股利分
配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预计突破的难点:1、区分影响资本结构政策、股利分配政策的独立因素及共同因素;
2、建立全面反映资本结构政策、股利分配政策及其关系的财务计量学模型。
    三、本课题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技术路线
    本课题拟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实地分析与经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我
国上市公司十年来的运行实践为研究对象,借鉴国内外财务理论研究的新方法,如偏相关
分析、多元方差分析、逻辑分析、权重分析、协整、非参数估计等方法,系统研究资本结
构政策与股利分配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14、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问题研究
    一、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早在19世纪末,瑞典经济学家维克塞尔(K.Wicksell)指出,货币金融对实际经济活
动具有重大的、实质性影响。这是引发后来经济学家对金融与经济发展以及金融与经济增
长关系展开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因。米尔达尔、哈耶克、熊彼特、托宾等人都是对金融
给予了特别重视的经济学家。着眼于现代经济来看,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方式、转化过程和
转化速度,即金融方面已越来越显示出其关键性的作用。1973年美国经济学家Mckinnon和
Show分别提出的"金融压制"与"金融深化"理论对金融在经济中具有的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做出了更明确、更肯定的回答。近年来,国际上经济发展的实践也越发证实,金融作为加
速资源再利用的过程,已经成为经济的前沿乃至于经济的核心。
    中国正处在经济体制的过渡时期,金融市场发展很不完善,但金融的重要性已经充分
显现。对于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来说特别重要的是:既要充分利用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避免金融压制经济,又要把握金融发展进程避免金融过渡造成经济泡沫和通货膨胀。理论
上,这正是经济发展与金融深化互动关系的问题。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和突破的难点
    虽然理论上的认识非常鲜明,可实际上的研究远没有达到可实际操作的地步。总的来
说,国外的研究起步较早,并在金融发展模型研究上体现出来这一领域的前沿成就,但仍
能感受到经济研究和金融理论研究的"分离"倾向,针对发展中国家特定的经济条件,给予
更具体而且更具指导性的研究尚很不足。麦金农和肖的金融发展模型是自在完善自由的市
场条件下得出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对于不完善的商
品市场和金融市场,两者的关系如何仍然是个难题。
    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问题研究,重点应放在金融发展(包括:金融商品扩展、金融
机构发展和金融市场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与适应性上面。特别是揭示金融发展与经济
发展的因果关系,其中,货币市场利率、金融资产收益率与社会资本收益率的关联,以及
金融压制与金融过渡的预警等问题是应作为重点或突破口。
    三、本课题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技术路线
    站在经济发展角度研究金融深化显然是一项系统工程。即需要经济增长理论支持,更
需要金融理论支持。把对经济的增长或发展研究引申到金融方面,和把金融研究引向经济
发展高度同样重要。在具体研究上,系统的数理描述,实际过程的计量化研究都是必不可
少的手段。
    也要特别针对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情况,从制度变迁或演化角度来同时看待经
济发展与金融发展。
     15、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经济政策问题研究
    一、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其面临的经济政策问题越来越成为学术界关
注的焦点。作为转轨经济国家,针对政府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特殊性作用,如何从经济政
策的微观传导机制的有效性角度,反思我国近几年经济政策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制约程度及
影响,寻求国有企业改革的经济政策途径,无疑是当前中国经济改革中具有理论意义与实
践意义的重要课题。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和突破的难点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将主要反思国有企业改革中的经济政策瓶颈问题
;其次,在政策目标约束软化、政策工具失效和政策传导失灵等方面分析政策瓶颈的内生
性;第三,在信息非对称、市场不完善和政策的相机选择等方面分析政策瓶颈的外生性,
寻求政策有效、资源配置优化、预期路径稳定的政策准则;第四、实证研究3年脱困期间税
收政策、货币政策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提出有利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有效的税收政
策和货币政策及其政策组合模式。
    2、预计突破的难题:首先,在政策目标约束软化、政策工具失效和政策传导失灵等方
面分析政策瓶颈的内生性;其次,在信息非对称、市场不完善和政策的相机选择等方面分
析政策瓶颈的外生性,寻求政策有效、资源配置优化、预期路径稳定的政策准则。
    三、本课题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技术路线
    本课题将从经济政策的微观传导机制的有效性角度,反思我国近几年经济政策对国有
企业改革的制约程度及影响,寻求国有企业改革的经济政策途径。具体研究方法:(1)数
理模型方法,(2)计量模型方法,(3)经济对策方法(4)模型检验方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