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名校和普通本科学校有本质区别吗?

先补充一下背景:本科研究生都是中国传媒大学,目前是创业者。我结合两大方面和自身经历来谈这个看似简单,实则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线名校能够给予的:

1.专业的深度。

1)关乎择业。尽管现在有非常多人在毕业后没有从事自己的专业,甚至完全是两个不同的行业,大学本科我们所选的行业还是对我们或多或少产生了影响。没有人能真正完全在四年不花一点时间在自己的专业上,而一旦投入时间,相对的注意力也会被消耗。就拿我本人来说,毕业后从事的虽然一直是英语教学,但是本科学习的4年日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择业时候的选择。

2)关乎实力。名校的教师专业度更高,注意:专业度更高不一定就意味着更会教学,会学和会教完全是两码事。尽管如此,一个不太会教的名校老师就算在教学上没有太多建树,在个人研究领域一定有所长的。比起普通学校的教师群体,名校教师群体往往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3)关乎心理。我经常听到一些名校毕业的学生用这样的口气说起自己的老师:“我们专业的教材都是我导师写的”,这种口吻的背后就是一种身份认同,久而久之,心理优势就会转变为内在驱动力。

2.对手的高度。

1)引发竞争。

我在这里不想宣扬竞争的好处,毕竟因为竞争而导致心理变态的恶性事件时有耳闻,但是大多数进入名校的学生还是有心理承受力的,他们在高考的时候已经经历过同样的处境。良性竞争会促使我们提升和打磨自身的技能,不管是对于未来就业还是个人成长都是有极大好处的。

2)聚集圈子。第一个例子,我的表姐大学的时候来北京旅游,住了两天我们宿舍,她惊讶地问我:你们怎么这么晚了走廊还有人在读书,我们学校都没有人学习的。第二个例子,我学生考清华研究生,每天在清华自习。他告诉我一个事实,清华学生的图书馆很少因为考研时期而爆满,基本上不会有特别大的波动。为什么呢?因为保研率高,出国率高,导致本校生考研压力减小。这两个例子都在说明一个情况:环境在无形中划出了不同的圆,而圈子这个概念实际上也是在大学期间让一个学生开始形成初步的认识,进而影响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资源的广度。

这里的资源包括无形和有形两大类。

无形资源在某种程度甚至比有形资源更可贵。

1)专业美誉度。拿我本科院校举例,因为中国传媒大学和央视的无形关系,我们总是能第一时间获知一些央视的招聘信息,这对于一些普通学校,是非常有利的资源。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了我研究生阶段,尽管研究生时我读的是翻译硕士,依旧在微信群内经常看到xxx电影节、xxx电视台招聘翻译、项目助理等等信息。

2)校友影响力。名校多年积淀的行业人才以及他们的声望,往往会影响到社会对于这个学校学生的整体看法,多数是好感,我们经常会听到:xxx公司一听到是xxx学校就一定会给面试机会,或者xxx公司就喜欢xxx学校的学生。其实校友本身就是一种特殊情感的存在,是一种无形的圈子默认,我创业之后经常看到诸如“清华系””北大系”这样的说法,无一不在显示走向社会之后校友之间的亲密感。

3)信息多元化。

基本归结为见世面和涨知识。图书和资料信息丰富是其中之一,事实上信息的不对称将名校和普通高校之间的差距渐渐拉大。“交换生”就是一个明显的体现,拥有国际化视野的名校往往吸引更多优质海外高校的注意,这种深度的交流和合作为学生带来了诸多便利。高端的学术交流会议、顶级的专业领域教师无疑让学生大开眼界。我还记得大一的时候一听到某个名人来学校做演讲,大家都趋之若鹜,可是没过半年基本就都没感觉了:学校的名人大小活动几乎每天都有,实在不是什么稀罕事。“见世面”在某种程度上比“涨知识”在这个阶段更重要。

一线名校不能给予的:

1.思考的深度。

读书不难,难的是思考。我眼中真正的聪明人拥有一个技能,叫做“举一反三”。这是极其难得的,尤其是受了18年应试教育的我们。学习不难,“会学习”就拉开了人与人的差距。名校生就一定都“会学习”吗?不一定,名校里面一样有很多只会背诵,缺乏创造力的学生。

2.视野的高度。

这个很多时候与我们的原生家庭关系密切,进入大学之前我们的思维模式和个人阅历差不太多,但是永远有少数人和你学习相当,能力相当,但是就是更具有个人魅力,他的谈吐、气质和性格就是更受人喜欢。高晓松就是一个例子,他和普通的清华生拥有一样的学校背景,完全不同的家庭环境,这就让他卓尔不群。所以这一点,一线名校不一定能够给予,个人要提升阅历,除了多和智者交流,更要亲身经验。再举一个例子,我一个vip学生,英语成绩不差,却花500元/小时来补习,我当时很费解,问他:明明你自己准备就可以通过,为什么要花钱呢?他直接回答:花钱买的是别人的时间啊。他还没毕业大二就进入BAT实习,现在的年薪远高于同龄人。他这样的想法未必是他的学校(他也是名校生)教会的,相比更有可能的是:父母或者周边亲戚朋友的影响所致。父母为他创造了超一流的条件,他又将这个条件发挥到极致,比那些只会花钱的富二代要高出很多段位。

3.格局的广度。

创业之前我的个人格局一直没有打开,局限在很小的世界,创业之后的我渐渐开始明白“嫉妒心”是很可怕的,创业者中女性寥寥或许也与此有关。

拥有自己理性成熟的思考,对旁边发生的事物能够处变不惊的能力,宽广的气度和胸怀。这些并不是名校能提供,是在积累和反思中改变和发生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线名校和普通本科学校有本质区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