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专注橙长计划#搭建知识体系Day22

#30天专注橙长计划#搭建知识体系Day22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关于认同一

社会心理学里面有一个跟投射性认同相似的概念,叫做证实偏见。你认为这个人不好,你会去不断地搜集证据,证明他的不好,结果这个人真的不好了。

投射,是指把自己身上不好的心理特质抛出去,堆在对方身上;他接招了,就是认同。投射性认同最容易出现在人际关系界限不清时。如果两人个没有什么人际交集,即使别人认为他如何,她不可能去接招,不受影响。投射性认同就不会出现了。

投射性认同,其实就是两个人的关系。一个人把自己不好的,不能接受的那一部分心理特质,投射出去,堆到别人身上。觉得这个人什么什么的,把这个人真的当成这样的人去对待。最后,对方会接过这投射,结果他真的变成了那个投射者所认定的那个样子。

   

   

    投射性认同最能体现早期的客体关系现象。

1.投射性认同的种类

     投射性认同有多种多样,客体关系理论对此范畴研究比较多。这一范围包括四个概念:控制、迎合、依赖、情欲。

     第一种控制。控制就是把别人当成自己的一部分,像作用自己的手脚一样使用对方。如果对方不听使唤,就不高兴,并诉诸行动,会软硬兼使,目的就是控制对方,让他俯首贴耳,听命于己。控制是人际边界不清的一个极端。在这样的关系中,个体无法认识到对方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非要别人按自己的意愿做,不择手段;不经别人同意就做出对别人影响重大的决定。可使别人变得顺从或依赖,导致对方的认同。在这样的关系中,控制方总会有自己的理由:对他不放心,都是为了他的好。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用爱控制人”。其实是他自己无能,不确定,没有安全感,需要把无能投射给别人,通过纠结别人寻找确定感,落实安全感。因为被纠结,对方只得认同,然后真的也变成了无能。

     教养关系中,孩子的独立性不够,就是家长包办过多,控制过严,无法让孩子形成独立。有些家长,说是要培养的独立性,在逻辑上说,是不成立的,因为独立性无需培养,以你的方法去培养孩子,本身就是控制,独立性难以出现。在养育关系中,只要放手,孩子即会独立。

     第二种是迎合。迎合也叫讨好,或叫顺从。会迎合的人,这种人会特别关心人,很喜欢替别人做事。这过程,其实是给对方投射为样的心态:你是主你是仆,我这么对你好,都是应该的,结果呢,对方真的成了主人。迎合,往往是通过自我牺牲成全别人,这样会让对方感到内疚。迎合有时,也是为了得到好评,或逃避责任,违心地服从别人,这就是顺从,甚至是屈从。有些家长,天天对自己的孩子说,我累死累活都是为了你,就是在孩子面前把自己当成了孩子的仆人,孩子却成了小主人。看到这样家长这样为自己“累”着,有些孩子会感到纳疚。

     第三种是依赖。自己能做的事,不去做,却是要让别人去帮着做。你装出一副可怜想,会让对方觉得你真的不会做,他真的就替你去做了。心理咨询过程中,常会碰到这样的求助者。他会把问题的决定权交给咨询师:“你现在告诉我怎么办”。看到求助者出现这样的依赖,有些咨询师会接招,因为他知道答案,如果不告诉对方,他心理会有所不安,有问必答,结果心理咨询变成了心理答疑,就是一问一答。一个人把做事的决定权交给别人,要求别人替自己做主,可使对方变得强势。通过依赖,使得对方变得强势,反过来却强化控制,进而使原先的依赖者可有理由装可怜。

     第四种是情欲。情欲投射性认同跟前三种不太一样,它是以性诱惑引对方上钩。这样的投射性认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官场里常有人用性贿赂,就是从性手段打破人际界限引人上钩,最后控制对方。心理咨询中也会遇到此事,有些异性求助者会性诱惑咨询师。


你可能感兴趣的:(#30天专注橙长计划#搭建知识体系Day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