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财富管理》(三)谈谈P2P

理财

这是我阅读金李教授的著作《中国式财富管理》的第三篇阅读笔记。

谈起财富管理,老百姓大多会皱皱眉头,“不要与我谈XX财富、YY理财,都是骗人哒!”

如果你听见一个人这样说,那么他一定是听说过或者亲身经历过ZZ公司跑路的现实案例。可以说,既然我决定要写系列文章,那么P2P与财富管理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为一些读者解开心头之惑。

今天的内容我将结合专栏《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和书籍《中国式财富管理》来谈谈P2P这种理财方式。


一、P2P为何物

P2P,英文是“Peer to Peer”,翻译过来就是点对点借贷,国内也俗称“网贷”。


《中国式财富管理》(三)谈谈P2P_第1张图片
资金流

网贷是一种将众多小额资金投资人的资本聚集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的人或项目的民间小额借贷模式。网贷借助了网络技术,在网络环境下实现信贷及相关金融服务,所以属于“互联网金融”范畴。

P2P的意义在于提高了社会中闲散资金的利用率,因为网贷平台撮合了资金供给方和资金需求方的交易。另外P2P的操作也非常便捷,通常投资者注册个账号,实名认证一下就可以在网上做交易了。

二、P2P的各路玩家


玩家们

2011年之后,P2P在中国进入高速发展期,平台数量增长显著。一个行业有发展的红利自然吸引越来越多的强背景企业涌入,一方面,互联网系主力军持续加码,除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三大巨头外,好多企业诸如京东、小米已经开始深耕互联网金融领域;另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也开始自建互联网金融平台或者牵手互联网巨头,试图跨越式发展。

玩家变得多了,自然使得这些企业在市场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获客成本不断升高,一些实力薄弱的平台生存空间越大狭窄。目前各路玩家大致分银行系、上市公司系、国资系、民营系和风投系。优缺点如上图,总结一下就是安全性好的收益并没有那么高,比如银行系和上市公司系;收益高的对应风险也相对比较大,比如民营系和风投系。

三、P2P的发展和风险

P2P在中国可以快速发展,本质上在于民众的理财意识的觉醒和理财需求的快速提升,起投金额低,投资形式简易,收益相对较高,这些特点很好地迎合了大部分人的理财需求。所以,虽然每个月都有平台跑路或者停业,P2P的行业热情依然有增无减,2017年4月P2P行业的活跃投资人为405.48万人。


《中国式财富管理》(三)谈谈P2P_第2张图片

与强烈需求对应的是整个行业的风险暴露,比较有名的案例众人皆知,前有古人——“e租宝”后有来者——“钱宝网”。到2017年,倒闭的P2P平台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五六十以上,也就是超过半数倒闭掉了。

究其原因,在于网贷这种线上线下的入市成本很低,出资者的权益往往得不到保障,平台建立初期违约率低,但随着风险积累,资金链断裂,P2P平台会出现难以兑现支付或直接网上蒸发,而P2P平台的虚拟性质导致其背后的操盘手难以被追责

《中国式财富管理》(三)谈谈P2P_第3张图片
洗牌ing

2015年,监管层发布了若干意见和办法,试图将处于灰色地带的P2P清理出去从而净化行业环境,2016年监管更是加码,P2P的合规成本越来越高。2016年4月,正常运营的P2P平台数量为3274家,到了2017年4月,这个数量缩减到2214家,也就是说减少了1/3。这是一个行业乱象逐渐消失,逐渐回归理性的过程,未来还会有平台主动或者被动离开,留下来的会是那些合规性比较强的平台,不良平台的进入也会更加难。

四、P2P背后的金融逻辑

根据香帅的解读,P2P之所以频繁出事,本质上是因为它背后的金融逻辑不对。根据银监会的定义,它就是金融信息中介,不得直接或者间接吸纳存款资金,不得非法集资,也就是不允许搞资金池。

这个定义就要求P2P做的是一个贷款业务平台,而贷款业务的核心是去了解借款人的资质,包括他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显然,这些资质的审核仅仅通过线上填个表,注册获取一些信息是极其困难的。原因有三,如下图。

《中国式财富管理》(三)谈谈P2P_第4张图片
困境

第一,就是互联网获取的信息有限,借款人提供的信息零碎,达不到征信的要求,自然资质的审核不能自动完成。

第二,如果P2P只收取一丢丢中介费,那么这个买卖应该不会太好做呀,亏本也是有可能的。

第三,P2P在做银行懒得做的业务,风险高、成本高,而且现实是很多P2P平台既没有互联网技术又没有任何金融专业知识。一没数据,二没风险管理,三没获得客户的渠道,不出问题太不容易啦,不是么。

那么,如何甄选P2P平台呢?把握一个原则:一个P2P平台要成功,必须要有海量的高质量数据、有效的风险识别技术和强大的算法。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平台在互联网和金融两个领域都要很强大才行,否则,大概率会得出“呵呵”的结论。

今天,我们从P2P为何物,P2P的各路玩家、P2P的发展和风险以及P2P背后的金融逻辑四个方面谈了谈P2P这个金融圈的“活跃分子”,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启发,也希望读完文章后的你可以雾里看见花,水里望到月了。

爱智求真,共同进步。


读书笔记过往文章:

《中国式财富管理》(一)投资性房地产

《中国式财富管理》(二)从供给端看财富管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式财富管理》(三)谈谈P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