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里的那些事儿

    我是80年2约份结婚,办完婚事就回了婆家过年了。正月十五过后亦开学了。便回了太原上班。于是锅碗瓢盆交响曲就奏了起来。柴米油盐酱醋茶便提到了每天的议事日程上来。厨房是四家共用十六平米的单间。各家占一块。每家一个蜂窝煤炉子。老公为了省钱,找来一只烂铁桶,自己套作了一个火炉子。又把一个空木头箱子扣过来当平台,上面放一个板子切菜擀面。底下藏灶具。灶具家里拿了几件,自己又添置了几件,就开了灶。最头疼的是那个火。一周至少要熄灭四五次。晚上封好,第二天早上十有八九熄灭。不知是煤不好,火不好,还是我不会使。火灭了自己用柴火生。烟熏火燎呛得人直咳嗽。方便时夹别人家的一块煤,或在别人家火上烧一块夹过来。俗话说,一家饭时都饭时。为了不惹人讨厌,就去食堂买点饭菜吃,到锅炉房打些开水喝。因为共用厨房,生火时乌烟瘴气,互相影响做饭,掏煤渣时又荡到别人家饭菜里,所以难免引发矛盾。

    更生气的是正做饭时,一块煤着败了,再添上一块煤,又一时半会儿着不上来。吃个半饱等着吧!'饭一等就不想吃了。老公想个办法,用手锯把煤锯成办个,这样很快就上来了。那时我们都偷用电炉子。平时藏在床底下,万一火灭了就用电炉子。学校是禁用的。如果查着了就要罚款的。有时几家同时使用,一准儿就顶了保险。整个楼层都停了电。有人站到楼道里骂骂咧咧,有人到领导那里报告。学校便经常来突查,查住了就从工资里罚款。

    那年我坐月子,奶奶来伺候我,就是不会用火,灭了火不会生。老公一大早上班去了,我俩经常不能按时吃饭。只好半个月就会了娘家。这种吃饭的状况持续了五年之久。87年底老公单位分了一套单元房。宿舍用煤气管道。这可方便极了。2个灶头,一个做汤,一个炒菜。还买了个高压锅,可做大米,烙饼,炖肉,做焖面。吃大米饭,只用半个小时搞定。而且厨房有灶台,面柜,碗架,所有厨房物品都有搁置的地方。92年朋友送了一台微波炉和电磁灶。如果来客人了,或停了气,就一齐使用。2000年又买了电饼铛和电饭煲,这样做饭更是放便快捷了,饭菜也丰富多样了。2013年搬了新家,厨房独一间,方方正正。上上下下全方位利用。所有炊具和物品都放置进去。又新买了电蒸锅,高压锅,豆浆机,净水机,可谓一应俱全,信手拈来!做个饭嘛,三下五除二搞定。来个七八个人都不在话下,实在是舒怡惬意!

    这几年退休了有时间了,反倒懒得做饭了。不愁吃,不愁做,倒没有以前的兴致了。早上起来,不知吃什么,一犹豫便到外面小饭店去吃,麻叶、老豆腐、馄炖、八宝粥、稀饭,豆浆......吃了一摸嘴走了,多省事!难怪有人说,吃惯的嘴,跑惯的腿。

    2005年冬天,母亲病了,在大弟家住了五个月。弟媳妇精于面食,如玉米面发糕,煎饼,烙饼,块垒,蘸片子,和子饭,红薯糕等,每天调着样子吃!观察了一段时间才明白,手艺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泥火做饭。泥火即煤泥、煤糕,蜂窝煤块,劈柴。他们也有电磁灶,罐装煤气,但很少用。就是嫌做的饭不好吃,熬得水不好喝,就连熬得中药都不对味儿,至于那个疗效我看也打了折扣了。弟弟家灶台上经常放着发面,蒸包子,花卷儿,烙饼,随手抓一块,做什么都方便,做什么都好吃!街坊邻居的女人还把面盆端到弟弟家火台上发面。再加上他们种的大白菜、土豆、萝卜、红薯.....难怪他们脸上红扑扑的。我那年也胃口大开,精神蛮好!老母亲本来是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的,那年冬天也安然渡过了。

    为了环保,防止污染,最近清徐县政府下了通知。原来使用的泥火和取暖用的小锅炉全部废弃,改用天然气,壁挂炉......原先使用泥火的人家可就犯难了。环保、方便、快捷是不假,可这几十年几百年炊烟袅袅的景况,不复存在了,心里实在是恋恋不舍呀!

    又说到我们这些城里人,单位体检查出这病那病,查出缺这个微量元素,那个矿物质。诸如此类的问题,除了环境、空气、水源、食物污染外,与厨房里的电器和高温烹饪也有关系。必竟“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嘛!说了这么多,,到底是现在好,还是过去好?是农村好,还是城里好?看来都不能一概而论吧!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我们谁也左右不了。我们只能顺应时代要求,适应环境,改变自我。同时要警觉厨房里的各种电器,避免辐射,避免高温烹饪,从而吃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厨房里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