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语言:bagging算法的实现——adabag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bagging算法,本文我们将着重介绍其R语言的实现。

使用adabag包中的bagging函数


数据简介

本文数据选择了红酒质量分类数据集,这是一个很经典的数据集,原数据集中“质量”这一变量取值有{3,4,5,6,7,8}。为了实现二分类问题,我们添加一个变量“等级”,并将“质量”为{3,4,5}的观测划分在等级0中,“质量”为{6,7,8}的观测划分在等级1中。

数据下载戳我

因变量:等级

自变量:非挥发性酸性、挥发性酸性、柠檬酸、剩余糖分、氯化物、游离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总量、浓度、pH、硫酸盐、酒精

####数据集的引入及划分
library(openxlsx)
wine = read.xlsx("C:/Users/Mr.Reliable/Desktop/classification/winequality-red.xlsx") 
#将数据集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比例为7:3
train_sub = sample(nrow(wine),7/10*nrow(wine))
train_data = wine[train_sub,]
test_data = wine[-train_sub,]

bagging算法实现

R包下载

install.packages("adabag")

这个包需要依赖很多其他的包,下载的时间相对较长

实现bagging算法

bagging(formula, data, mfinal = 100, control, par=FALSE,…)

参数 意义
formula y y y~ x 1 + 1 2 + . . . + x n x_1+1_2+...+x_n x1+12+...+xn,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
data 所使用的数据集
mfinal 表示迭代的次数,默认100
par 如果是True,在跑模型的同时会进行交叉验证;如果是False(默认),则不会进行
library(adabag)
#数据预处理
train_data$等级 = factor(train_data$等级)
test_data$等级 = factor(test_data$等级)
#bagging算法
wine_bagging <- bagging(等级 ~  非挥发性酸性   + 挥发性酸性 + 柠檬酸 + 
                               剩余糖分  + 氯化物 + 游离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总量+
                               浓度+pH+硫酸盐+酒精, 
                               data = train_data,mfinal=100 )

这样我们就实现了bagging算法

ROC曲线和AUC值

#测试集
pre_decisiontree_bag <- as.numeric(predict(wine_bagging,newdata = test_data)$class)
#将测试集计算所得概率与观测本身取值整合到一起
obs_p_decision_bag= data.frame(prob=pre_decisiontree_bag,obs=test_data$等级)
#输出混淆矩阵
table(test_data$等级,pre_decisiontree_bag,dnn=c("真实值","预测值"))
#绘制ROC曲线
decisiontree_roc_bag <- roc(test_data$等级,pre_decisiontree_bag)
plot(decisiontree_roc_bag, print.auc=TRUE, auc.polygon=TRUE, grid=c(0.1, 0.2),grid.col=c("green", "red"), max.auc.polygon=TRUE,auc.polygon.col="skyblue", print.thres=TRUE,main='Bagging算法ROC曲线')

R语言:bagging算法的实现——adabag_第1张图片

如果迭代次数为100:AUC值为0.754

更改mfinal

如果迭代次数设置为500:AUC值为0.761

R语言:bagging算法的实现——adabag_第2张图片

从AUC值来看,迭代次数越多,效果越好;但是另一方面,迭代次数越多,速度越慢。

你可能感兴趣的:(机器学习,编程,R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