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知名国文大咖比对释论语●学而第一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篇》

【钱穆译】先生说:“学能时时反复习之,我心不很觉欣畅吗?有许多朋友从远而来,我心不很感快乐吗?别人不知道我,我心不存些微怫郁不欢之意,不真是一位修养有成德的君子吗?”

【杨伯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傅佩荣译】孔子说,你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在适当的时机去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觉得快乐吗?别人不了解你,而你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

三位国学大师的翻译各呈千秋,钱、杨二位先生更多从字面、句子上解释,而傅先生的译文圆滑而流畅、似乎更接地气,更能让人接受。

        但敝人终觉有梗在喉而不畅通。故试作一番深度剖析,以明其大义、真义。敝人唯真而不狂不妄,上下求索而已。

我的理解:

      学而篇的学字含义:二个意思:一为觉,二为效。但其主旨是学道第一,学术、学艺第二的。从大写“學”字的本义看,是人在室内静修以与天地作能量信息的沟通貌:上部是人双手合抱,中间爻字即代指与天地阴阳之气(宇宙的能量和信息)的交流,中部冖(mián)代指房子,下部子代指人。即人在室致静内求悟道的含义。后才引申出各种今义。

      1.第一句难点在“说”字,传统解“说通悦”的意思,但这悦怎么而来呢?是学习有得而自悟成己说后的内心自悦。所以,说的含义:是先有了自己的说法、学说,然后悦乐(lè)于衷。重点是人学习而有了内在的深度根源的唤醒。

        学道与术都要经常在日常的生活与做事中去体验与练习,待到有了自己的体悟,就可以与他人交流并进而成就自己的一套学说,这才是一件可以令自己快乐的事嘛。

        首句重点有二:一是习,练习。雏燕学飞为习(習)。学后的时习是巩固和自己体悟的关键。此习是与生产生活的结合,与人相处交往的结合。二是有了自己的体悟后能说与他听,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成自己的学说,且才有了内在自我生命的悦喜。

        2.第二句的“朋”字是争议焦点。朋,同类为朋,如易传中有“东北丧朋,西南得朋”。从先天八卦图看,坤,阴类也,东北阳长阴消,阴气始衰而为震,西南阳气始衰阴气始生为巽,故朋指与坤的阴这一同类的死生而言得丧。在此指与我一样好学于道的人。朋闻得我的学说体系而从远方前来求学或讨论,那是一件多么令人喜悦的事啊。

        第二句的重点在自己的学说得到了传播并有了远方的响应,不论这响应是认同还是反对,总之有了交流讨论和完善,以共同提高各自的感悟和学说,所以这个乐是与他人的共乐,是由外而内的。

        3.第三句:即便自己的学说得不到别人的响应和认同,也未曾令自己烦躁不安,这不俨然乃是一名君子嘛。

        第三句的重点在自己的学说没得到较好的传播和他人响应的情况下,不急不躁,默默地在生活和做事中进一步地练习和体悟,内省反求和不断自我完善,这才是君子应有的本份。自己的感悟与学说虽与世人得不到共鸣,但与师与先人与万物肯定是有了生命声息的感通的,如此而对外在的社会地位、名声、财利等就不觉得重要了,所以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况且,真理往往是孤独的,大众难随难觉很是正常,学而得真却得不到响应和支持,那是必须要时间待以考验的。

      这样去理解,学而第一篇才是统一而连贯,主旨也很明确,将其列为第一寓意昭然。

你可能感兴趣的:(与知名国文大咖比对释论语●学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