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律成为第二天性

今天阅读周筠老师在知乎上的专栏文章《改变,未必总能如愿发生》,有一些感触,记录如下:

周筠老师先列举了李娜和齐达内的故事,这两个人都在自己的领域达到很高层次,但最后因为冲动没能登上顶峰,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留下遗憾。

她又列举了三个登上世界巅峰的人物关于自律的观点,包括纳达尔、阿加西和马友友。

然后引用罗曼罗兰的一段话如下:

让自律成为第二天性_第1张图片

这段话读来让人触目惊心,我忍不住反思自己是否在30岁时已经死去;如何判断是否死去呢?主要看余生

是否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是否重复有生之年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用这个标准来衡量自己,我似乎还没死,因为28岁以后我一直在追求心智成长,虽然走过不少弯路,犯过不少愚蠢的错误,但总的来说,今日之我胜于昨日之我;而且我坚信,未来我也会变得更美好,因为我通过不断阅读好书、写作、实践来突破自身局限,活出生命最好的可能。

我又复习《万万没想到》中“成功学的解药”一章,里面提到

所有人都想挑战自我,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主要的精力都被放在一些驾轻就熟的事情。就算有充分的条件离开舒适区,人们也会不由自主地待在那里。年龄越大的人群中,人和人的思想差别就越大。

真正的职业高手,绝对不允许自己自动化,那么,他们如何做到不自动化?因为他们没有舒适区,一旦他们发现自己对这一技术的掌握已经可以了,他们就会立即进入下一个更难的项目。他们绝对不会在一个已经被自己证明是简单的项目上继续训练,这也有效避免自动化产生。

世界上有一帮人,他们一天不进步就难受

比如巴菲特80多岁仍然不断学习新东西,买了中石油和比亚迪两家企业的股票,这两家中国公司原本是他不了解的;

扎克伯克从2009年开始每年给自己设定一个新目标加强自律:

2009年,每个工作日带领带;

2010年,学习中文;

2011年,只吃自己杀死的动物;

2012年,重新开始写代码;

2013年,每天认识一个新朋友;

2014年,每天写个表示感谢的便条;

乔布斯进行肝移植手术后,每天坚持外出散步,每天都会给自己制定一个更远的目标。有一天,一个记者陪他散步,途中他停下来,似乎情况不妙;但他停了一会儿后,继续走向公园。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自律成为第二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