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我是曾经在大学路上一路走来的一名老兵,现在已经工作三年时间,在象牙塔外的这所大学也差不多要毕业了。
回想刚刚走出大学校门,过渡到社会人的时候,一如当年刚刚来到美丽的象牙塔一样,充满了好奇,充满了希望,而今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越来越觉得社会大学也挺有意思,我也想在以后的时间里,能够在这所大学里,读硕士、读博士、做博士后,乃至以后或许可以凭借真本事,做个教授博导什么的。
只是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我越发的体味到,我们作为大学的毕业生,作为经历过四年高等教育的一代,至少应该在一些地方有不一样。前几天读一本书《宋元学案-横渠学案》,里面有几句现在仍旧记得清清楚楚:"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句为宋朝大儒张载所述,黄白家著述所引。想来自己在大学毕业的时候,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自己一生的梦想的时候,也曾经提到与此相关的一些想法,然而就精炼而言,去故人远矣。借着对这四句箴言的学习,也顺便给分享一下我这三年来,行路做事的收获:
为天地立心
"天地"一词在古人的用语中,会经常被提到。古语解读中说到,为天地立心,就是使得所有的人都兼具博爱众仁之心。然而就我个人来看,这一解读应该被扩大,天地应该说的是心胸、是视野、也应该是格局。
为天地立心,就应该是教作所有的人,心胸之坦荡,应如天地一般,包容万物,接纳所有;视野之远,应该及目千里,不困于眼下;格局之大,不限于苟且,恣游于宇宙苍穹。
在刚毕业一段时间的时候,自己资历尚浅,做事做人都还欠着火候。因此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师傅总是不放心,害怕出问题,自己心中还存着个小九九,自尊心强如玻璃,恨不得被师傅骂一骂就揭竿而起,总是试图要证明自己,逢着自己没次想证明自己的时候,总是失败且是做的四处都是漏洞,甚至给工作带来巨大的问题。
现在想来,也是自己当时刚刚毕业,心器太小却又趾高气昂。总以为自己已经能做很多事情,总以为自己有很多的东西都会,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师傅一路的带领之下,慢慢的走来,也做了一些事情,心才慢慢地打开了。后来在工作中也碰到一些背黑锅,被挖坑的事情,也慢慢的觉察出来了。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即是人只有心胸且大,能包容万事,才能胜任宰相之位。而就现代医学解剖已经知,心室不过手捧大小。
为天地立心,对而言是"以天地立心",也是"已知乾坤大,犹怜草木深"!不断的扩大自己的心胸和器量,对诸事对诸人抱有仁心,不困于眼下,而是仰望星空。
为生民立命
此句一说是为"生民"立命,一说是为"苍生"立命,无论是"苍生"还是"生民"都无妨,"苍生"是以怜意儿起,"生民"是因责任而发。"立命"一说,来源于孟子"立命"的思想,说得是人需要通过,知性、存心、养性、修身,而得以立命。通过修身致教,保持自己的性体全德,从而为民为同胞树立榜样,修道于教,立命于教。当然,此为古代思想家的圣人之愿。
就当今现实而言,我们可以做另外一番解读。为生民立命,则是做与民生相关的事业,或者所作所为之事要对社会和众人有所价值。什么叫有价值?我认为应该有以下几个标准可以衡量:
1、守正不出奇:所谓守正即是不背离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不做逾越于道德和法律之外的事情;
2、核心为高效:所做之事,本质而言,不是增加成本的,对整个社会而言,应该是降低投入活着提高效率的;
3、价值有指向:从事这些事情,并且可以从中取得一定收益,或者是经济上的,或者是精神上的,没有指向的付出,多数都是没有价值的,这也是保证参与者能够正常生活的基本需求。
以上三条标准是我用以检验自己所做之事的标准。就我个人而言,不鼓励成为"清流",而鼓励成为"循吏"。如果自己要做"清流",那可能只能去山林里隐居了,而作为"循吏"则是在洞悉社会规则、洞悉人情冷暖的情况下,基于"为生民立命"的标准之下,为自己获取一份物质相对充盈,精神相对富足,可以预防一定变故的生活之下,为社会总体创造有价值的贡献。
为往圣继绝学
"往圣",在此句里指华夏文明五千年以来,自尧舜禹开始,遍历百家的圣人们。"绝学"指的是,从华夏三代文明直至百家争鸣之后沉淀下来的重要经典,如"四书五经"、《孙子兵法》、《史记》等。可以理解为顺承、学习、发扬从华夏三代以后至今的中华传统文化。
就我们而言,自小从读书以及生活的环境,已经与古人相去甚远,已经是一个多文化相融合,多民族相交流的时代。而就世界文明名的演进而言已经进入到了第四个时期:
第一个是农业文明,其特征是人力是推动文明进步的力量;
第二个是工业文明,其特征是机器取代人力成为生产主力,贸易因为船运能力的发展而全球化。
第三个是科技文明,其特征主要是基础理论的探索、科技新成果的产业化,也正是因为科技文明的推进,人类才进入到下一个文明。
第四个是信息文明,其特征是计算机、互联网、自动化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又带来新一轮的提升,地域之间的界限越来越小,网络的虚拟世界,模糊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在农业文明时期,中华文化贡献了改变世界历程的"四大发明"。而后在工业文明时代,基本是蹒跚学步时期,在科技文明时代,稍稍赶上了末班车,而在信息文明时期,我们也刚刚开始进入高速路。
因而,"为往圣继绝学"的范围也应该扩大到不仅仅只包含中华传统文化,而应该兼容并包,吸纳东方文化中庸、感性、多变的特点,取西方文化严谨、逻辑分明、校验的特点,东西融合,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以致知!
为万世开太平
这句是儒家的政治核心思想之一,也是我们作为现代人,必须要要珍视的一点。人类大规模战争时期刚刚过去几十年时间,我们现在的时代恰逢和平时期。我也聊聊我对社会、对国家的几分期许:
我自己在读大学的时候,也经常性的对社会、对国家进行批判,现在看来,当年的那些批判不蒂于"纸上谈兵"。随着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觉得对于社会、对于国家进行批判是我们作为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同样,通过自身的行动和努力,不断为社会民生的进步,为"万世太平"而努力,也是我们的重要责任。
就如同我的同事朋友与我所言,"我的孩子以后还是在这片土地上生活,我肯定得为这片土地做点什么"。今天已经是和平盛世,我们无法像战争时期的那些战士一样,浴血奋战用自己的血肉和力量保家卫国,我们也是可以做一些小事情来改变或者影响我们周围的环境的。
在我读大学的时候,认识一位老师,曾经师从南怀瑾先生,在学校里教授《中华传统文化》,为人处事低调宽厚。我当时鲁莽不羁,幸得老师点化,才有所收敛。他曾经倡导过一个"一粟读书会",将一些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学习兴趣的人拉到一起,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实践中国传统文化,定期也组织大家去一些公共场所捡垃圾,通过行动去影响周围的人和环境。
我以为这就是积极的"为万世开太平"!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的身体力行,做一些事情去积极的改变我们周围所处的环境,而并非抱怨!君不见毛先生曾说"风物长宜放眼量,牢骚不剩防肠断"!!多传播正能量,多传播正知,而不是传播负能量,到处发牢骚!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生活的方式,也是做人做事的方式。当然,讲了这么多的大道理,一点用处都没有,纸上得来浅,身体力行才是实践之道。
大学的毕业,是一段青春的结束,也是另外一场青春的开始。你会碰到很多好玩的事情,也会碰到很多好玩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要你不妨害社会和他人,你可以走的更远。赚钱也许是目的,赚钱也许是结果,走出"钱"去看事情,"归本心,致真知"。如果现下碰到一些苦难,或者碰到一些困境,不妨从古典文化里找一些蕴籍,也找一些指导!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青春多登临!祝福大家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