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事务在MGR中的漫游记—路线图

欢迎访问网易云社区,了解更多网易技术产品运营经验。


MGR即MySQL Group Replication,是MySQL官方推出的基于Paxos一致性协议的数据高可靠、服务高可用方案。MGR在2016年12月12号发布的MySQL 5.7.17版本达到GA状态,在这之后一年半时间里,MySQL又相继发布了5.7.18到5.7.22版本,每个版本都对MGR做了功能增强、性能优化和Bug修复,毫无疑问目前MGR达到了线上部署状态。


MySQL Plugin简介

MGR是一个MySQL Plugin(插件),简单来说,Plugin是MySQL官方提供的一套扩展机制,在MySQL实现事务处理、Binlog传输和持久化等操作时,在代码逻辑中预埋了一些(Hook)钩子,Plugin可以在钩子上注册处理函数,增加Plugin专有的功能实现。

Plugin提供了包括事务处理(Trans_observer)、服务器状态变化(Server_state_observer)、Binlog存储(Binlog_storage_observer)、Binlog发送(Binlog_transmit_observer)和Binlog回放(Binlog_relay_IO_observer)等不同功能模块的钩子集合。

举个栗子,比如事务处理钩子集包括了before_dml,before_commit,before_rollback,after_commit,after_rollback等五个钩子,分别用于在事务执行DML操作前,在事务提交前,在事务回滚前,在事务提交后,在事务回滚后进行特定的操作。

插件通过INSTALL PLUGIN启用,UNSTALL PLUGIN卸载。在INSTALL时会调用初始化函数向MySQL实例注册上述介绍的不同模块钩子集。

MGR作为一个官方插件,同样实现了这些钩子,其中事务处理集合的before_dml和before_commit是MGR中2个与事务处理相关的最主要钩子,注册函数分别为group_replication_trans_before_dml和group_replication_trans_before_commit,前者用于在执行DML前进行事务操作的合法性检查,包括所操作的表是否显式定义了主键,是否使用了InnoDB存储引擎等;后者是本文要重点介绍的MGR事务处理入口,它将MySQL中已经进入提交阶段的事务拦截下来,进入MGR处理流程,由MGR决定该事务应该提交还是回滚后,在返回MySQL通用代码进行后续处理。下图为作为Plugin的MGR整体框图。

MySQL事务在MGR中的漫游记—路线图_第1张图片  

     




MGR before_commit对事务的处理

MySQL事务通过before_commit钩子进入MGR,before_commit位于MYSQL_BIN_LOG::commit()函数中,具体是在进入事务组提交MYSQL_BIN_LOG::ordered_commit()之前,这就意味着执行到before_commit这个钩子时,事务还未提交,产生的Binlog还未写入Binlog文件中,事务GTID还未产生。接下来我们从group_replication_trans_before_commit开始详细分析事务如何一步步在MGR中漫游直到被宣判进天堂(提交)还是入地狱(回滚)。

MySQL事务在MGR中的漫游记—路线图_第2张图片  

     



事务处理合法性判断

首先,需要判断该事务是否需要交由MGR处理以及MGR当前是否可以处理事务。如果事务属于group_replication_applier或group_replication_recovery复制通道(channel),说明该事务已经被本节点或其他节点的MGR模块处理过,无需再进入;如果MGR节点当前状态非在线(ONLINE),或虽然在线,但是正在退出(stop group_replication),或已经退出,这些情况都不适合再处理事务。

如果MGR能够正常处理,那么先初始化事务gtid信息,分为2种情况,一种是事务还未产生gtid,这是通常的情况,表明该事务是在本节点第一次执行的;另一种是已经有gtid,这说明事务是同个主从复制通道进入MGR的,比如该MGR节点同时是一个Master-Slave异步复制的Slave节点,事务在SQL Thread上完成回放后在提交阶段进入group_replication_trans_before_commit函数钩子;对于第一种情况,会在完成事务认证(冲突检测)后由MGR Applier模块产生gtid。


事务信息收集和顺序写入

接下来,收集事务认证所需的相关信息。包括事务更新的记录主键信息、产生的Binlog信息和gtid信息。记录主键信息write_sets被封装在Transaction_context_log_event(tcle)中,tcle除了write_sets外,还包括了事务执行节点的server_uuid,事务是否为dml,事务的线程id和gtid是否已指定等;由于Binlog(log_event group)和gtid信息(Gtid_log_event)本来就是log_event,不需要再次封装。将这些信息会放入Transaction_Message对象中。

首先是冲突检测所需的信息Transaction_context_log_event被写入Transaction_Message对象,其次是Gtid_log_event,最后才是事务改变的数据(log_event group),这些信息写入的顺序非常有讲究,这在后续的章节会体现。

完成了事务信息收集后,下一步是消息的发送和返回。MGR会在发送消息前以事务线程id为key调用registerTicket注册一个Wait_ticket对象,对象计数设置为1,注册成功后调用Gcs_operations::send_message()将Transaction_Message对象(类型为Plugin_gcs_message::CT_TRANSACTION_MESSAGE)发送给Paxos,随后调用waitTicket()阻塞等待直到其他流程通过releaseTicket()将对应的Wait_ticket对象计数变为0。

最后,需要简单说明的是,在发送消息前会调用Flow_control_module::do_wait()就行流控处理,该函数会判断本周期(默认为1s)内本节点的事务提交配额是否已经用完,如果用完,在本周期无法再提交事务,需要等待本周期结束再发送消息。


事务在Paxos中的处理

MGR中的事务以Paxos请求的方式发送给Paxos,Paxos通过两阶段协议(propose、accept)方式使各节点达成一致后返回给MGR在进行后续处理。下面我们就具体介绍下事务请求如何进入Paxos,又是如何返回的。

Gcs_operations::send_message()函数会获取在MGR初始化时向GCS注册的Gcs_control_interface和Gcs_communication_interface,GCS可以理解为MGR分层实现中的消息通信层(Group Communication System),目前仅支持官方提供的基于Paxos实现的Xcom。通过Gcs_control_interface获取本节点的identifier(Gcs_member_identifier),通过Gcs_communication_interface提供的消息发送接口Gcs_xcom_communication::send_message()发送事务请求。


进入Paxos前层层封装

Gcs_xcom_communication::send_message()接口中会将消息类型设置为Gcs_internal_message_header::CT_USER_DATA,交由 Gcs_xcom_proxy_impl::xcom_client_send_data()发送。

MGR初始化时会默认为Paxos创建6个socket管道来发送客户端消息,使用m_xcom_handlers[]数组维护,在xcom_client_send_data()中,会对消息再次进行封装,将其设置为app_type类型,该类型的消息在完成Paxos协议流程后需要返回给客户端处理,最后基于round-robin方式选择一个socket后调用xcom_send_client_app_data()对消息做最后封装处理,该函数会创建一个pax_msg ,放入事务数据,并指定发送的目标节点为所有节点,类型op为client_msg,消息类型msg_type为normal,最终调用socket的send接口将消息发送给Paxos。下图为消息的封装过程及最终表现形式。

MySQL事务在MGR中的漫游记—路线图_第3张图片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每次send_message的时候,仅是将其写入6个socket中的一个就返回了,发送消息的锁(shared_plugin_stop_lock)也释放了。比如T1写入socket1,T2写入socket2。每个socket上有个acceptor_learner_task负责将socket上的消息写入到prop_input_queue,proposer_task按需读取该queue消息进行propose。是不是有可能T2先被socket2上的acceptor_learner_task写入prop_input_queue,先被propose了?

这是有可能的,不过因为这些事务是并发执行,那么T1、T2先后顺序并不重要,只需要确保有依赖关系的事务不会先被propose即可(propose的先后表示在远端节点回放的先后),这显然是可以保证的,虽然事务数据消息写入socket就返回,但是事务还不会进入order_commit()而是等待处理结果,那么与等待的事务有依赖的事务是无法执行到事务提交阶段的,更不用说写socket这步了。


事务Propose和Execute

Paxos实例在MGR创建socket时为每个分配一个acceptor_learner_task协程,该协程调用buffered_read_msg()读取socket消息。对于msg_type为normal的消息,会调用dispatch_op进行处理,对于op为client_msg的消息,dispatch_op会进一步调用handle_client_msg()插入到prop_input_queue请求通道末尾。每个MGR节点的Xcom有一个proposer_task,他会获取prop_input_queue头部的请求,并发送给MGR的其他节点进行propose操作,proposer_task会在发送前做事务请求的batch操作,所以一个Paxos propose请求可能包括多个事务的数据。Paxos的propose、accept和learn 三个流程的具体实现后续另开一篇,在此仅放一个图,不展开说明。

MySQL事务在MGR中的漫游记—路线图_第4张图片  

     


Paxos实例的executor_task会按序获取完成Paxos处理流程的事务请求,调用execute_msg()执行该请求,对于app_type类型的请求,会调用deliver_to_app(),而该函数最终调用了在MGR初始化时注册的xcom_data_receiver处理函数cb_xcom_receive_data()。


事务请求分发和解封

cb_xcom_receive_data()只是简单地初始化了一个Data_notification对象,赋予do_cb_xcom_receive_data()回调处理函数之后将其push到Gcs_xcom_engine对象的m_notification_queue队列中。

 

     


process_notification_thread线程调用Gcs_xcom_engine::process()函数从m_notification_queue队列pop请求,并交由指定的回调函数处理,对于Data_notification对象,即有do_cb_xcom_receive_data()进行处理。

do_cb_xcom_receive_data()首先会获取Gcs_xcom_interface对象,并基于该对象的get_xcom_group_information()和请求中的group_id找到对应的Gcs_group_identifier和Gcs_xcom_control对象,再通过Gcs_group_identifier获取Gcs_communication_interface对象(进一步转化为Gcs_xcom_communication_interface对象),接着对事务请求进行Gcs_internal_message_header::decode()和Gcs_message_data::decode(),重新创建Gcs_message(Gcs_member_identifier,Gcs_group_identifier, message_data),对于CT_USER_DATA类型,Gcs_message会交由Gcs_xcom_communication_interface对象的Gcs_xcom_communication::xcom_receive_data(Gcs_message *message)进行下一步处理。

xcom_receive_data()判断节点当前是否处于视图切换状态,如果是则需要临时缓存该请求,完成视图切换后再处理,如果不是则调用Gcs_xcom_communication::notify_received_message(Gcs_message *message),该函数内部获取MGR初始化时注册的Gcs_communication_event_listener,交由其中的Plugin_gcs_events_handler::on_message_received()根据消息的不同进行分发,对于Plugin_gcs_message::CT_TRANSACTION_MESSAGE消息类型,调用Plugin_gcs_events_handler::handle_transactional_message(),在该函数中,事务进入MGR的applier_module一系列pipeline处理。

MySQL事务在MGR中的漫游记—路线图_第5张图片  

     



事务在Applier_module中的处理

handle_transactional_message()调用applier_module的handle()接口创建类型为DATA_PACKET_TYPE的Data_packet对象,并将其push到Applier_module的incoming队列中。Applier_module在(MGR)初始化时注册了incoming队列处理线程Applier_module::applier_thread_handle(),对于DATA_PACKET_TYPE类型的Packet对象,调用Applier_module::apply_data_packet()进行处理,完成处理后将该对象从incoming队列中删除。下面我们会详细分析apply_data_packet()的具体处理流程,开始之前,先介绍Applier_module的pipeline机制。

配置事务处理pipeline

MGR在初始化Applier_module时(configure_and_start_applier_module())会调用Applier_module::setup_applier_module(),该接口除创建前述的incoming队列外,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调用get_pipeline()来配置pipeline。

MySQL事务在MGR中的漫游记—路线图_第6张图片  

     


首先,调用get_pipeline_configuration()根据传入的Handler_pipeline_type来确定事务中的Event都需要经过哪几类处理,MGR将此设计为可定制模式,默认为STANDARD_GROUP_REPLICATION_PIPELINE,即标准的组复制管道,按顺序分别为CATALOGING_HANDLER、CERTIFICATION_HANDLER和SQL_THREAD_APPLICATION_HANDLER。

接着,调用configure_pipeline()来配置上一步定制的各个管道处理函数Event_handler(简称handler)。对于CATALOGING_HANDLER,注册Event_cataloger作为管道处理对象;CERTIFICATION_HANDLER对应Certification_handler;SQL_THREAD_APPLICATION_HANDLER对应Applier_handler。

handler具有unique属性和role属性,对于unique属性,表示在一条管道中,该类型的handler最多只能处理一次,目前标准的组复制管道中3个handler都是unique的。对于role属性,表示在一条管道中不允许存在2个及以上相同role类型的handler,目前3个handler的role分别为EVENT_CATALOGER、CERTIFIER和APPLIER,函数get_handler_by_role()用于获取指定role的handler。

在configure_pipeline()函数中,还会调用handler->initialize()来进行handler初始化,在该接口中Certification_handler创建了Certifier对象。最后configure_pipeline()会调用append_handler()来将每个handler按照顺序加入pipeline中。


Continuation对象

apply_data_packet()会将事务数据进行拆分为多个Event,并将其依次插入管道中,只有当所有(3个)handler完成该Event处理后,才会插入下一个Event。所以其实各个Event是个串行处理过程,pipeline相当于是一条流水线。

那么如何判断流水线完成了Event处理呢?这里需要引入Continuation对象,其实现了wait()和signal() 2个方法,包括ready、error_code、transaction_discarded和cond变量。ready用来表示一个Event是否已经处理结束(可能因为出错被中断),error_code表示处理过程是否出错,transaction_discarded表示是否丢弃该事务。在Event被handler处理时,如果处理出现错误,则调用signal()方法设置ready为true,error_code为true,transaction_discarded为true;如果处理结束,但冲突检测未通过,虽然error_code为false,但是transaction_discarded为true,表示扔需要丢弃事务数据;如果处理结束,且冲突检测通过,但如果是本地事务,也需要丢弃事务数据,因为本地事务不需要写relay log,而是交还给原始流程继续处理。wait()方法会判断ready和error_code是否有一个为true,若不满足,则会一直在信号量cond上的等待。由于在signal()中ready被置为true,且会唤醒在cond上等待的线程,所有调用wait()即可获知一个Event是否结束处理。


事务在pipeline中处理流程

本小节详细分析apply_data_packet()的具体处理流程。在上个小节提到事务数据会被拆分为多个Event,其实所拆出来的Event就是在before_commit钩子中被先后放入事务消息中的Transaction_context_log_event,Gtid_log_event和事务产生的log_event group。拆出来的Event被转化为Pipeline_event对象后交由Applier_module::inject_event_into_pipeline()开始流水线的各个handler处理,handler会调用Event_handler::handle_event()处理,事务流水线处理是在其他线程中执行的,对于inject_event_into_pipeline()调用前述的Continuation对象wait()方法等待处理结束,并根据error_code和transaction_discarded进行最后处理。

MySQL事务在MGR中的漫游记—路线图_第7张图片  

     



Event_cataloger::handle_event()处理

Transaction_context_log_event:本阶段仅是将Pipeline_event对象标记为TRANSACTION_BEGIN(表示事务开始)。其作用是若前个事务因设置transaction_discarded为true而被丢弃后,收到该Event可重置transaction_discarded字段为false,避免该事务的Event被丢弃。

事务的其他Event(肯定在晚于Transaction_context_log_event被本阶段处理):本阶段会判断Continuation对象的transaction_discarded是否为true,如果是,其实就说明事务冲突检测未通过,无需再继续处理,会调用signal(0, transaction_discarded)返回处理结果(显然是丢弃/回滚)。

完成上述处理或是其他情况,调用next()交由下一阶段处理。

MySQL事务在MGR中的漫游记—路线图_第8张图片  

           



Certification_handler::handle_event()处理

Transaction_context_log_event:交由Certification_handler::handle_transaction_context()处理,仅调用set_transaction_context()将Event内容缓存到transaction_context_packet变量上。

Gtid_log_event:交由Certification_handler::handle_transaction_id()处理。这是事务在pipeline处理流程中最最关键的一步,简单来说,其所做的就是通过Certification_handler::get_transaction_context()获取缓存在transaction_context_packet上的事务认证所需信息,调用Certifier::certify()进行事务认证。

 

     


certify()函数不是简单的事务冲突检测处理函数,而是会根据是否为本地事务,是否启动了冲突检测(多主模式?正在主从切换?),事务是否已经有gtid等多种场景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如果启用了冲突检测,那么需要将事务的write_sets跟冲突检测数据库进行一一比对,决定事务能否正常提交。认证通过的事务,其write_sets会被添加到冲突检测数据库中,对于认证通过或无需认证的场景,如果事务还未有gtid,则为其分配gtid,并更新系统已分配的gtid集合,若为非本地事务,还需确定其组提交次序。函数中还会更新事务认证的统计信息。最终返回生成的sequence_number(同时也表示是否认证通过)。

返回到handle_transaction_id()后,继续根据是否为本地事务,是否认证通过来进行后续处理。对于本地事务,标志着该事务在MGR中处理已结束,初始化Transaction_termination_ctx对象,用于在before_commit钩子返回后MYSQL_BIN_LOG::commit()能够判断事务应该提交还是回滚,事务请求信息中的第三部分log_event group被丢弃。对于非本地事务(远端事务),若未认证通过,也意味着结束处理,否则还需要继续流水线下一步处理。

MySQL事务在MGR中的漫游记—路线图_第9张图片  

     


除了远端事务认证通过的调用next()进行下一阶段处理外,其他情况在均调用Continuation对象signal()结束。

上面寥寥几段还无法道出Certification_handler::handle_transaction_id()全部内容,需要专门安排一篇来对内容和背景进行详细分析。


Applier_handler::handle_event()处理

对于非Transaction_context_log_event类型Binlog,在本阶段会最终调用queue_event()写入到relay-log文件中。在MGR初始化是已经注册了group_replication_applier channel这个复制通道,所以,被relay-log文件的事务会被复制线程回放。








其实本阶段只会处理2种Event场景,第一种是Transaction_context_log_event,此时事务还未进行认证,所以该Event会走完pipeline全部3个阶段才返回;第二种场景就是通过了认证的远端事务,需要写入relay-log中被回放,此时事务组提交的次序已经确定。


以Event角度重讲

上面是以handler维度介绍事务处理,这里以Binlog为主角来介绍。

首先是Transaction_context_log_event,在Event_cataloger::handle_event()中会将Pipeline_event对象标记为TRANSACTION_BEGIN,表示事务开始,并将transaction_discarded设置为false。在Certification_handler::handle_event()中,其承载的事务认证信息(write_sets)被缓存到transaction_context_packet上。至此,该Event处理结束。

接着是Gtid_log_event,其仅在Certification_handler::handle_event()中被处理,基于缓存在transaction_context_packet上的认证信息决定事务提交还是回滚,若提交且为远端事务,则确定Gtid_log_event中的gtid后继续交由Applier_handler::handle_event()处理,最终写入relay-log文件。若回滚或为本地事务,则该Event处理结束。

最后是事务修改的数据log_event group,其只有在远端事务被判定可提交时才会被Applier_handler::handle_event()写入relay-log文件。前2个pipeline阶段不处理。

所以,很显然,Transaction_context_log_event只用来表示事务开始并将write_set传给Certification_handler::handle_event(),不会被写入relay-log;Gtid_log_event是事务认证的处理主场,在经过认证后会进行初始化,最终写入relay-log;远端事务的log_event group在认证通过后写入relay-log。最终经过MGR的事务写入relay-log/Binlog文件的东西跟普通事务是一样的。


总结

本篇将一个MySQL如何进入MGR并如何一步步执行直到返回进行了详细梳理,借此能够建立MGR事务处理流程的基本认识。但由于篇幅所限,事务在Paxos中达成协议的过程,事务认证过程还未充分描述,需要另外开篇。此外,事务在MGR中的各种处理,都离不开MGR初始化的时候确定的各种框架,要想深入通透的理解处理流程,还需要结合MGR是如何初始化和如何进行成员变更的。


网易云数据库RDS是一种稳定可靠、可弹性伸缩的在线关系型数据库服务,当前支持MySQL引擎,提供基础版,高可用版,金融版针对不同业务场景的高可用解决方案,同时提供多重安全防护措施,性能监控体系,专业的数据库备份、恢复及优化方案,使您能专注于应用开发和业务发展。


相关文章:
【推荐】 3分钟掌握一个有数小技能:收入贡献分析
【推荐】 微服务监控探索

你可能感兴趣的:(MySQL事务在MGR中的漫游记—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