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汉高祖刘邦亲自做国家级成果认定,并亲自下场颁发证书的汉初三杰之一。
事载《史记·高祖本纪》:
刘邦取得天下后有一次在洛阳南宫大宴群臣,他问群臣:自己那么衰为什么能得到天下,而项羽那么拽最终却失去了天下?群臣的回答都没有让到刘邦满意。最后,他公布标准答案如下:“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然而,颁下奖状不到一年,刘邦就伪游云梦,诈捕韩信。
韩信的第一反应是:“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刘邦也觉得不好意思,没有当即杀死韩信,只是拿掉了他的王封,改封为淮阴侯,这也是后人最熟悉的封号,直到今天我们还习惯于称呼“淮阴侯韩信”。
此后,韩信实际是被软禁于都城,不过他的人身自由并没有被完全限制,除了内心抑郁,他的小子日也还算过得去。
可惜好景不长,四年后,他卷入了所谓的陈豨谋反事件,被吕后和萧何合谋骗进宫里,斩之于长乐钟室,并夷其三族。卒年仅仅36岁。
杀韩信的时候,刘邦在外平叛,等他回来得到韩信身死的消息,太史公用了五个字记载他的第一反应:“且喜且怜之”。
韩信死前留下遗言:“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这是说当年他手握兵权之际,蒯通劝他谋叛自立,但他坚决拒绝了。他说:“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
可见,韩信一开始确实没有“反心”。但在君主的眼中,关键不是你是否忠心耿耿,而是你是否拥有反叛的能力。
早有人指出,韩信功高盖主,才华出众,还那么年轻,等刘邦他们这一代人百年之后,谁能压制韩信呢?想想都要让人不寒而栗,所以,为了刘家王朝长治久安,韩信不能不死!
此外,韩信的性格特点或许也是造成他悲剧难以避免的原因之一。
韩信这个人,在兵法方面自然是不世出的天才,智商其高,但说到情商,就未免有所不足了。
比方,早年令他受胯下之辱的无赖泼皮,他尚且提拔为中尉,称之为“壮士”;但他蹭吃蹭喝连续数月的下乡南昌亭长,他却仅给人家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小钱(100钱),还骂之为小人。颠倒如此,实在可叹。
又比如,他被刘邦贬为淮阴侯之后,经常不上朝,总是闷闷不乐的样子,唯恐人家不知道他有怨望。更要命的是他丝毫瞧不起同列的其他武臣。有一次他去拜访大将樊哙,樊哙对他行跪拜礼恭迎恭送,并说:“大王竟肯光临臣下家门,真是臣下的光耀。”再看韩信怎么表现的?他出门后,大笑道:“我这辈子居然同樊哙这些人同列!”本来对韩信佩服五体投地的樊哙当然立马粉转黑了。
韩信拉仇恨的功力确实不一般,他的这些做法,使得他朋友交不上几个,关键时刻没人帮着说话或者通风报信,他的命运也就堪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