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共享单车、充电宝之后,无人值守便利架会是下一个风口吗?

烈日炎炎,皓哥和办公室里的几位同事都懒癌发作,连出门到便利店买点零食都要鼓足勇气。好在楼里最近有了一个“无人值守便利架”,饿了可以随手扫码来碗泡面,渴了可以自己拿冰柜的可乐。这样下去,估计又是胖三斤的节奏……

皓哥一边喝着冰可乐,一边研究了一下无人值守便利架。

原来,这个投放在写字楼等相对封闭式的公共空间、以零食和日用品为主、由消费者自觉扫码付款的货架,看似不起眼,但已有大大小小十多家创业团队进场了。其中有一枚不可忽视的“小鲜肉”猩便利,尤为引人瞩目。

成立于6月份,注册资本5000万,创始人来自大众点评和阿里系,可谓是赛道内最年轻、最壕、也“最有背景”的选手。这个创业团队和资本一拥而上、考验人性的“小生意”中,是否会诞生下一个独角兽?

一、无人值守便利架受资本“宠幸”,借的是什么风?

目前猩便利、七只考拉、领蛙、零食e家等几家无人值守便利架公司,有些被IDG、经纬、多牛资本等出钱押宝。他们看好的无人值守便利架,踩在了哪些风口上?

首先,无人值守便利架符合消费升级和新零售的大趋势。消费升级下人们对时间的敏感度空前提高,物质生活的丰富和便利导致人们越来越懒,下楼多走几步路都是一个心理门槛。

而无人值守便利架在空间上离职场人士更近,提供所见即所得的"即时消费"服务。同时,结合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手段,支付流程转到了线上,购物偏好数据能够沉淀下来,也符合马云常讲的“新零售”。

其次,线上流量红利消失,无人值守便利架提供了一个线下高频刚需的新流量入口,相对低成本地获得高价值白领人群。

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消失,线上流量越来越昂贵。去年下半年以来,一些创业团队试图从线下场景寻找突破,比如迷你KTV歌亭和共享充电宝,在人流量密集的商圈吸引用户,从线下引导并沉淀至线上。

无人值守便利架的逻辑也类似,切入上班族的下午茶、会议点心、加班夜宵等高频零食需求,零售本身就可以盈利,不用大规模烧钱就圈到一波高价值的白领人群,后期还可以有更多变现形式。

最后,无人值守便利架的模式比传统零售更轻,且企业和消费者接受度高,易于快速规模化。

传统零售低毛利、重资产,而无人值守便利架具有快速规模化的亮点。一方面,它不必像便利店那样抢地段、付高昂租金,由于单个货架SKU少,可实现更灵活的采购补货,无需大量压货;货架硬件最多需要两三百元,也省去了自动贩卖机千元至一两万不等的高硬件成本。

另一方面,它也给消费者和企业产生了新价值,入驻相对容易被接受。大部分无人值守便利架采用免费入驻或协议利益分成的模式,相当于把企业福利工作外包化;可以减少HR和行政的工作精力,省去公司采购费用,给员工提供了更大的自主选择性。

二、能定标准的就是赢家!小鲜肉背后原来是一群老铁

据小饭桌的粗略统计,做无人值守货架至少有十几个玩家,基本都在去年下半年到今年3月份陆续“进场”;表面看,行业的进入门槛不高,产生了相对同质化的竞争。这也意味着,谁能率先制定行业标准,谁就具有更大的话语权和胜算。

抽丝剥茧,零售的本质核心无外乎是成本、效率和体验三点。猩便利在三个因素中都有所创新,一问世就奔着定义行业新标准的要害而去。

第一,猩便利以低于便利店15%的定价,来激发用户的购物欲望。

无人值守货架的单点SKU量小,比如猩便利的货架能放近50个SKU。在铺点的量还没有达到一定密度的初期,规模效应不显著,很难走薄利多销的路径。

要想实现比便利店低15%的价格,除了从节省的店铺租金成本中让利给前端消费者,还需要有更好的采购议价权,而这关键就在于一个懂零售,有品牌资源的团队。

猩便利的团队优势很明显。其CEO司江华此前一直担任美团点评休闲娱乐事业部总经理,曾任职于阿里巴巴;既有深耕零售行业二十余年的干将,也有来自于一线互联网公司的核心技术团队。

第二,在后端效率上,猩便利旨在打造高效的供应链,定义“日补货、周上新”的全新行业标准。

猩便利这套供应链包括有食品流通资质和冷链的自有仓库,网络化管理和日补货的自营配送体系,同时整合全国一级代理商,直通厂家。对接入驻企业的商业拓展和上门安装团队,以及设备和临保商品回收的定期运维工作。

无人值守便利架和传统零售门店在成本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前者少了门店租金成本,却多了运维成本。传统线下零售业态已经很成熟,而无人值守便利架作为新兴渠道,相当于一个个分散的前置小型门店,从中转仓配送到货架,花的只能是自己的钱。

在后端效率中,选品与补货周期是关键,会直接影响到动销率和周转率,是一场用户体验和成本的博弈。选品是否足够热门畅销、是否切准高频需求,决定了商品动销率(动销品种数占库存品种总数之比);而一旦商品热销,是采取一日一补货还是一周三补货,就得看利润和配送成本之间的平衡点,这又是一门艺术了。

纵观现有市场,尽管有10-20个类似玩家,但从近期对这些玩家扫描下来的情况发现,只有猩便利敢标榜自己“日补货周上新”。

如果按照这种全新行业标准的话,现有的玩家70%-80%很快要被淘汰。目前来看,绝大部分玩家还只是具备了“BD”的能力。这个连接着即时消费、场景消费、互联网、物联网等众多核心要素的行业绝对不能仅靠一个所谓销售铁军的能力就能玩好的行业。

第三是体验,猩便利打造“步行20步”的极致便捷服务和千架千面的差异化服务,消费者的“即时消费”体验升级。

除了将货架摆到离消费者只有20步之遥的办公室门口,猩便利还可实现差异化选品和配送,专治喜新厌旧、口味挑剔的小白领。

由于货架小、SKU少,可根据地域和办公的空间不同来定制,并且需要在选品、采购和物流配送上有配套能力来保证日补货、周上新;即便你每周走进同一间办公室,也能体验到多变多样的产品选择。

​三、新零售业态未来怎么玩?有资本加持才有Freestyle

未来,无人值守便利架有望成为白领高频消费的新入口,具有很强的渠道价值。

吃货的力量是无限的,在此高频、刚需商品的基础上还可以叠加更多服务,比如利用后台沉淀的职场消费大数据,可掌握精准到各区域、行业甚至个人的食品偏好,赋能给品牌商作为产品健康度诊断;还可以引入更高毛利的自有品牌研发,拓展线上线下的业务范围等等,想象空间挺大的。

总之,有了流量入口,有了优质人群的消费能力,未来的进一步商业变现只是早晚的事。

同时,未来无人值守便利架赛道竞争的本质和共享单车非常接近。作为一种新的零售业态,需要通过资本力量打造高密度,从而积累规模效应。但无人值守便利架占领赛道所需的能力却远远超越共享单车。

之所以说它是一种新的零售业态,是因为比起那些至少服务一整栋楼的便利店,无人值守便利架将零售单元无限地细分、打散和前置了,渗透到离消费者更近的长尾市场,比如固定流量的办公室地段。

在初期,整个网络中的货架还未到一个大量级和高密度的水平前,单个长尾货架的运营效率是起不到决定性作用的。一旦形成规模效应之后,在采购议价权、物流配送和用户体验上将产生质的飞跃。

到了后期,规模效应构筑起的护城河将成为重要壁垒,同时也将筑高行业准入门槛,让综合实力强进的公司有更好的市场机会。

规模效应需要资本力量的支持,资本力量又将直接决定成王败寇,那么在竞争初期要吸引资本做出选择,核心拼的还是团队的综合实力和背景。拥有强零售、O2O管理背景的团队更易获得资本青睐。

展望未来,无人值守便利架是否会诞生新零售的独角兽,资本的后续站队至关重要。正像段子里说的,A轮拿经纬,B轮拿红杉,C轮就有阿里腾讯了;很好奇,这回朱啸虎会站队哪一家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约车、共享单车、充电宝之后,无人值守便利架会是下一个风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