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艳”照 2

       上接:(原创)    都江“艳”照(1)【照片01-54】

        伏龙观,是离堆的主要建筑群,也是都江堰景区文化遗产最丰富、景色最壮美的著名景观之一。 

       伏龙观原名“范贤馆”,始建于晋,是为纪念三国时贤士范长生而建的。范长生:四川涪陵人,传说他得长生之术,享年130余岁,博学多才,刘备和诸葛亮请他做官,屡召不赴,一心想做神仙,时人称为“逍遥公”。北宋初年,人民怀念李冰的功绩,扩建殿宇,沿袭李冰“降龙治水”传说,改称伏龙观

         伏龙观现存殿宇三重,前殿正中立有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所雕的李冰石像。殿内还有东汉堰工石像、唐代金仙和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时的遗物——飞龙鼎。 

55、  伏龙观正门 

都江“艳”照 2_第1张图片

56 、“离堆”刻石    光绪廿又五年十一月下澣       嘉鱼刘心源书

都江“艳”照 2_第2张图片

 57、 此碑上面很多字,都很难辨识,碑在伏龙观正殿前右侧,由11通碑并立、上加帽座组成,全高1.77米,宽5.55米。自左至右,碑阳第一、二通为“禹碑”,77字;三至八通为道教符咒碑;第九通未识;十与十一通为佛教符咒碑,皆文意未识。

           碑阴右刻邓锡侯书“利济全川”四个楷体大字,字径2尺。左刻“四川清乡督办署熏训令”,述立碑之由甚详。

都江“艳”照 2_第3张图片

58、 近观  伏龙观匾额

都江“艳”照 2_第4张图片

 59、  东汉李冰石像简介

都江“艳”照 2_第5张图片

60、 匾额:甲子秋   功追神禹     平阳高文

都江“艳”照 2_第6张图片

61、对联:  因地制宜法训昭垂传六守       代天行化崇祠报享祀千秋       (见62)

都江“艳”照 2_第7张图片

  62、

都江“艳”照 2_第8张图片

63、 匾额:功昭蜀道     下面玻璃罩内即为李冰石像

         李冰石像是1974年迁建安澜索桥时,从河中发掘出来的非常珍贵的文物。通高2.9米,重四吨半,造形简朴,形态持重,袖手合于胸前,微露笑容,雕塑于东汉建宁元年(公元168年),迄今已有1800多年了。中间一行文字为“故蜀郡李府君讳冰。”右袖上有一行字“尹龙长陈壹造三神石人于万世焉”,说明当时的水利官都水长陈壹造了三尊石像。《华阳国志》记载:“作三石人,立于水中,与江神约,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是作水文标记之用。

都江“艳”照 2_第9张图片

64 、对联: 上联:两千年好事车同轨书同文天府百流同灌

                        下联:数万顷良田水有源禾有本中华一土有为       (65)

都江“艳”照 2_第10张图片

  65、

都江“艳”照 2_第11张图片

66、 李冰石像     东汉建宁元年(公元一六八年)雕造。一九七四年都江埝渠首鱼嘴附近外江河床出土。两袖和衣襟上有隶书题记三行:“故蜀郡李府君讳冰,建宁元年闰日戊申朝二十五日都水掾尹龙长陈壹造三神,石人珍水万世焉”。大型圆雕李冰石像的出土,为研究都江堰的历史和汉代美术史提供了可靠的物证。

都江“艳”照 2_第12张图片

68、 左:范成大诗《离堆行》:残山狼石双虎卧,斧迹鳞皴中凿破。潭渊油油无敢唾,下有猛龙跧铁锁。自从分流注石门,西州粳稻如黄云。刲羊五万大作社,春秋伐鼓苍烟根。我昔官称劝农使,年年来激西江水。成都火米不论钱,丝管相随看蚕市。款门得得酹清尊,椒浆桂酒删膻荤。妄欲一语神岂闻?更愿爱羊如爱人。

        右:杜甫诗《陪李七司马阜江上观造竹桥》:伐竹为桥结构同,褰裳不涉往来通。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苍龙见水中。顾我老非题柱客,知君才是济川功。合观却笑千年事,驱石何时到海东。

都江“艳”照 2_第13张图片

69、 左:丁宝桢诗《二王庙感怀》:龙门凿后大河通,告锡元圭报德崇。别导江流分内外,全将地力遍西东。蜀人庙祀由来久,秦代山川尚此同。善创何人能善述,兴怀救弊恨无穷。         録清丁宝桢诗二王庙感怀  王心春书 王友官刻

都江“艳”照 2_第14张图片

70、 录汉司马迁《史记》    张开钦书    王友官刻      原文照录如下:

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饗其利至于?遇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

都江“艳”照 2_第15张图片

71、左:录后魏郦道元《水经注》 :江水又历都安县县有桃关汉武帝祠李冰作大堰于此壅江作堋堋有左右口谓之湔堋江入郫江捡江以行舟因山颓水坐致竹木以溉诸郡又穿羊摩江灌江西于玉女房下白沙邮作三石人立水中刻要江神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            汪犁书      王友官刻 

         右:录晋常璩《华阳国志》: 冰乃壅江作堋穿郫江捡江别支流双过郡下以行舟船岷山多梓柏大竹颓随水流坐致材木功省用饶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湔江书    友官刻

都江“艳”照 2_第16张图片

72 、庭院墙壁上的“胜”字

都江“艳”照 2_第17张图片

73 、都江堰水利工程展室

都江“艳”照 2_第18张图片

74 、对联:蜀郡分江堰滩伟业传千古     蓉城拓景登降佳游著万方    (见75)   温廷宽撰书

都江“艳”照 2_第19张图片

     75、  川西第一奇功      左侧:  离堆伏龙观题壁记 (全文如下,按原碑文字排列)

同治十年四月久旱祷雨弗应人言离堆下有

伏龙祀之可得雨乃单骑驰请斎宿观中累日

日临崖盼雨因得遍览内外江诸胜与象鼻鱼

嘴湃缺人字堤水势冲截渟洑分张逥合之所

以然慨然叹李太守真神人宜血食千载其神

明所照功力所及亦实足千载后人率而循之

终古无弊可也离堆对岸曰虎头崖旧有石插

江心同治初某观察以桴行不利决计铲去离

堆亦当江衝桴滋多损嗟乎前人深淘滩低筑

堰六言之徵旨虽合内外江通言之其妙机实

握于此向若可去李公何恪举手之劳今去之

他日必重受其累但愿吾言不验则益州之福

也因题六言壁上曰川西第一奇功用伸景仰

且附记数言志恨以儆后之私智自用敢于坏

           古人成法以厉民者楚蓟黄云鹄记

都江“艳”照 2_第20张图片

76、上: 四川省都江堰内外江河流分水鸟瞰图     公元一九三八年十月十日

        下:碑刻“川西第一奇功”     大清同治十年辛未夏四月晦三品衔知成都府事蕲州黄云鹄题  署理灌县即用知县晁炳敬勒

都江“艳”照 2_第21张图片

   77、   前柱对联:题古伏龙观蜀太守李冰享殿

               是古沟洫遗规造福西川来沃土       怪兹江山胜概擘分二水矗离堆    (见78)

都江“艳”照 2_第22张图片

  78、

都江“艳”照 2_第23张图片

79、 对联: 同治庚午季夏吉日     署水利同知中州胡均恭撰并熏沐敬题

       誓水纪崇碑两年来默讬慈庥果然颂有绥丰菑无羡溢   穿江成沃野三代下惠贻乐利信属功追禹甸绩迈泾渠(见80) 

都江“艳”照 2_第24张图片

  80、

都江“艳”照 2_第25张图片


        83 、对联: 李冰伟业传千古      灌口长流济万家(见84)

都江“艳”照 2_第26张图片

  84、

都江“艳”照 2_第27张图片

85、 飞龙铁鼎     明代铸,清咸丰年(公元1831年) 在青城山上皇观出土。炉口宽0.74米,高1.6米,重约千斤。 鼎全身铸有八条龙,铸工精湛、各具神态。这个铁鼎是武则天的孙女、唐睿宗第八个女儿玉真公主和金华公主,来到青城山出家修道时,修道炼丹用过的。

都江“艳”照 2_第28张图片

86、左上图:一九五八年三月二十一日毛泽东主席视察都江堰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毛泽东题

       左下图:照片二张,一九五八年三月二十一日毛泽东主席视察都江堰

                     “造福万代”----邓小平题

       中图上:左侧照片,1982.9.20邓小平视察都江堰。  右侧照片,1979.7邓小平视察都江堰  中下图:1979.7邓小平视察都江堰

                   “创科学治水之先例 建华夏文明之瑰宝”----江泽民题

       右上图:中图:2002年5月江泽民视察都江堰       右下图:1991年4月19日江泽民视察都江堰

都江“艳”照 2_第29张图片

 87、 庭院景色

都江“艳”照 2_第30张图片

 88 、对联:万派春渠交陆海      一江雪浪蹴岷峨

都江“艳”照 2_第31张图片

89、 离堆碑

都江“艳”照 2_第32张图片

 90、 对联:山色西连岷岭雪(见91) 江声东下锦官城    

都江“艳”照 2_第33张图片

  91、

都江“艳”照 2_第34张图片

 92、 对联:筑堤治水功高齐天     造福黎庶亿万斯年

都江“艳”照 2_第35张图片

 93 、对联:千里胜蹟离堆载    五季繁华夕照收

都江“艳”照 2_第36张图片

94 、黄春台“离堆怀古” 诗:离堆江水接天流,禹跡茫茫画未周。绝代功名成父子,一朝报赛定春秋。秦碑埋没生青草,湔堰潆洄起白沤。试上斗犀台上望,重重烟树锁平畴。         邑人 李启明 书

都江“艳”照 2_第37张图片

95、马莲舫   《石犀》诗:奇语荒唐说斗牛,化身从此镇江流。未惊杜老提纲逸,犹爱秦官刻石遒。风雨垂胡怜剥蚀,烟波掉尾任沉浮。先人题跋应留在,橋变还依海岳楼。         晋阳 丁献廷 书

都江“艳”照 2_第38张图片

96、 前排对联:岷江分内外     造福感万民

都江“艳”照 2_第39张图片

97、 后排对联:

                          蜀王创绪秦守奏功惠泽溉灌都江重光古观龙驯久      灌县离堆公园伏龙观  补录

                          象鼻分流宝瓶倾润弘图拓开天府再造飞沙鹏运长      丁卯春四川大学陶道恕撰   周??书  (见98)

都江“艳”照 2_第40张图片

 98、

都江“艳”照 2_第41张图片

99、对联: 壬戌年良秋扵都江堰伏龙观    白峰 金鑑才  谨书

         风月本无边看云影波光千里河山都到眼      旌旗聊小住对茶铛酒盏万家忧乐总开心 (见100)

都江“艳”照 2_第42张图片

100、

都江“艳”照 2_第43张图片


101、对联: 沫水辟离堆彤管河渠书伟蹟      利源开天府丹青祠庙肃威仪(见102)  甲子年秋 王维西书  

都江“艳”照 2_第44张图片

 102、

都江“艳”照 2_第45张图片

103、观潮亭    对联:直与峨眉争秀色     要从灌口觅源头

都江“艳”照 2_第46张图片

104、观潮亭内的《都江堰荣列世界文化遗产两周年纪念碑》

都江“艳”照 2_第47张图片

105、观潮亭内的《都江堰荣列世界文化遗产两周年纪念碑》碑阴     (碑阳见104图)

都江“艳”照 2_第48张图片

106、 从“离堆”看“玉垒山”

都江“艳”照 2_第49张图片

107、位于离堆对面的 都江堰纪念碑   碑亭

都江“艳”照 2_第50张图片

108、木刻《移建离堆山伏龙观记》 (全文见本文 附件一)

都江“艳”照 2_第51张图片

109、   对联: 此日去莊襄二千余年潭影波光夜夜照秦时明月    其地溉益州一十六县豚蹄桮酒家家祝太守祠堂    

都江“艳”照 2_第52张图片

110、  宝瓶口  简介

宝瓶口引水口在玉垒山和离堆之间,是李冰开创都江堰时凿开的倒梯形引水口。底宽14.3米,顶宽28.9米,高18.8米,峡长36米,宝瓶口以下河床宽40---50米,形似瓶口,是成都平原及川中丘陵的进入咽喉,故称“宝瓶口”。 宝瓶口引水口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宝瓶口有三大作用:一是引水。为下游提供灌溉、航运和城市生活用水。二是限制过量洪流进入灌区。洪水季节,由于宝瓶口的节制,洪水不能一涌而入,在宝瓶口前产生壅水现象,使过量洪水从飞沙堰和人字堤堰口泄入外江。三是排沙。内江流量超过每秒1000立方米时,离堆前的壅水现象使内江以下的底流流速显著降低,大量沙石不能继续前进,大部分由飞沙堰排出,一部分沉积在凤栖窝一段河道,来年岁修“深淘”时清除。

都江“艳”照 2_第53张图片

111、 这是离堆山上的最高建筑,可惜二层禁止上人。但这里仍是看宝瓶口和岷江上游风光最好的地方

都江“艳”照 2_第54张图片

112 、俯瞰宝瓶口

宝瓶口是湔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宝瓶口宽度和底高都有极严格的控制,古人在岩壁上刻了几十条分划,取名“水则”,那是我国最早的水位标尺。内江水流进宝瓶口后,通过干渠经仰天窝节制闸,把江水一分为二。再经蒲柏、走江闸二分为四,顺应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倾斜,一分再分,形成自流灌溉渠系,灌溉成都平原。及绵阳、射洪、简阳、资阳、仁寿、青神等市县近一万平方公里,一千余万亩农田。

都江“艳”照 2_第55张图片

113、  五犀行 诗匾

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自古虽有厌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蜀人矜夸一千载,泛溢不近张仪楼。今年灌口损户口,此事或恐为神羞。修筑堤防出众力,高拥木石当清秋,先王作法皆正道,诡怪何得参人谋,嗟尔五犀不经济,缺讹共与长川逝,但见元气常调和,自免洪涛恣凋瘵。安得壮士挽天纲,再平水土犀奔茫。唐   杜甫诗王维西书

都江“艳”照 2_第56张图片

114 、俯瞰宝瓶口下游江水

都江“艳”照 2_第57张图片

115  、连廊内对联: 峡口开通不?夏时疏凿      江声莽朗犹余秦代波涛

都江“艳”照 2_第58张图片

116 、青城茶碑

青城茶早在唐代即负盛名,茶圣陆羽在其茶叶专著《茶经》中说:“茶生蜀山青城丈人峰,为茶中上品”。又说:“青城县有散茶、末茶尤好”。五代时毛文锡在《茶谱》中对青城贡茶的种类和品名进行了详尽的记述:“青城茶其横芽、雀舌、鸟嘴、麦颗,盖取其嫩芽所造,以其芽似之也……。又有片甲者,早春黄茶,茶叶相抱,如片甲也;蝉翼者、叶薄如蝉翼,皆茶之最上乘也……”。

北宋时,青城茶已列入《永康军贡目》,详列了青城山三十五个道观向皇帝敬献的贡茶数目,名品有紫背、白背龙芽、大鹤仙、小鹤仙等。明、清时青城茶仍是皇室贡品。千百年来声誉远播。虽然岁月大浪淘沙,但青城名茶的制作工艺,在民间和青城山道教宫观中完整地保留下来。特别是青城山道家的“青城道茶”制茶工艺因综合了道家养生理论,在制作过程中以阴阳内涵赋予,更是秘不示人。

都江“艳”照 2_第59张图片

           移建离堆山伏龙观记        冯伉 撰

夏书禹贡道江渎以出岷山秦史河渠凿离堆以

洩沫水怀襄昏垫之溺平之于前以波?泽以?

百贡于是锡圭铸鼎夏后以膺图立极潴洳澒泀

之患濬之于后以疏二江以灌万井于是乎闘牛

沈犀李公以兴利除害大惠浃于黎献丰功遗扵

亿万其极一也与夫郑国分渠于渭上西门引漳

扵河朔恩较其博倍将万矣左思曰指渠口以为

云门洒滮池而为陆泽不其然乎夫非有道之士

其孰能勇斯身任斯民辉映竹帛如此其光也?

夫驱风云运神化翦妖厉谋疏凿功荫万世寿踰

百岁其在神仙之品非汉天师许旌阳之徒欤离

堆山伏龙观者风俗传云诛邪压怪之所腴田沃

野之会惊湍涌雷漱?飞雪洪流滉其淡澹逥波

潏乎溶瀜尔其云壁高坼霜涛中注灵阜嶙峋以

磅礴冲渊澎湃而??硠硠滩浒清振林谷有若

长蛟断扵阳羡支祁鏁扵淮泗勿復害矣每岁孟

春役徒万亿计太仓为之给粟长吏为之督工筑

之绳之决之防之乘时以兴比月而息枝分脉散

环萦糺错连州越郡膏沭千里虽密云霮?愆阳

蕴隆而田原是濡书不云乎岷嶓既艺沱潜既导

盖坤维之上游天府之陆海也爰建福地聿崇仙

馆旌哲人之余烈慰生民之报德固其宜也伉尝

览旧史灿然神迹式将王命躬率孱功历载为三

缺九字,接下行

     芟草以广其址积石以增其洼迁旧宇之翳

荟即孤山之显敞洪流璧转列峰屏合东临江口

之关故灵基立其左崇功之义也西瞻灵室之穴

故仙亭峙其右思乡之旨也正居太上之殿中筑

朝真之坛乔木蔽乎阳岑??激乎阴壑石头虎

踞之状蓬立鼇冠之奇吕梁县仞之险吴涛逆奔

之势罗列在目殆非人世之景??啸于谷风乡

鹤西鸣于浦月白云生座上拂仙香彩雾依巖下

传天乐??圣上凝命穹昊跻人福寿访道以清

中夏轩辕氏之理也望轶以徧犀神有虞氏之勤

也兹地也名山周映灵蹟孤标命移集道之宫尊

为逆釐之府事非改作功无用劳不革旧名惟崇

新宇经构轮奂之状助扬穆清之化真也奇蹟等

天地久长不亦盛乎不亦永乎拂石刻铭于彼山

     址其词曰

李公英英日贯其诚奇功美利于今有灵仙凫屹

峙乡都景明坛殿新制门?旧名江沱泚泚杨涟

三清?山峩峨田风雪零桂茵朝蔚济澜夜停乘

         云啸歌浮立赤城

        灌西离堆伏龙观为??李王庙?处家冯

        伉之永康移建崇祀今权水利復值堂庑湫

        隘爰百贡大府以同治丙寅春经始明年庙

       成取冯序铭书屏凡十二聊以誌守兹土者

      崇德报功后先同志云南城吴宝林识

              说明:按原碑记竖排文字整理,未加标点。文中“?”表示此字看不清楚。


 未完,请看“都江堰照 3”

(原创) 都江艳照 2    2011-01-27 12:40  发表

2018.11.28  阅读(1526)| 评论(24)    网易博客

你可能感兴趣的:(都江“艳”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