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20年7月20日,一个不平常的平常日子,经过长达178天等待,中国内地电影院,终于开门迎客...
虽然,有很多电影院没能撑到这一天,有很多影视公司没能撑到这一天,尽管距恢复常态还为时尚早,但踏出了这第一步,曙光似乎也近在眼前...
就在前几天,有一部文艺电影站了出来,把公映时间定档为:复业第一天。
危难之时,挺身而出,这部电影的热血之举,也因此得到了很多院线和行业大腕的点赞和声援...
有院线说:你敢上,我就敢排...
也有院线在公开信中写道:中国电影举步维艰之际,相信你我点亮的微光,终能汇成星河,照亮长夜...
这部电影就是,东京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最佳影片,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儿童单元”最佳影片...
在东京电影节被评委错认为是一部伊朗电影的:《第一次的离别》
中国,新疆,沙雅县。
这里地广人稀,地势开阔,沙丘绵延,只有站在高处,才能看到稀稀落落的村庄...
7岁的艾萨,是一个维吾尔族小男孩。
这个年纪的小孩,本该无忧无虑,但艾萨却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艾萨的爸爸是个农民,成天忙着在地里干活...
妈妈是个残疾人,除了双耳失聪,还患有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
从艾萨记事起,无论是上学前,还是放学后,除了要帮爸爸干农活儿,还要负责照顾神志不清的妈妈...
一不留神,妈妈就会到处乱跑,或是昏迷在路边…
本该是玩乐的年纪,却承受着家庭的重担,村里人都说:艾萨这孩子,太可怜了。
尽管很累,可是艾萨却从来没有偷懒,他尽心尽力地照顾着妈妈,做饭,梳头,拥抱…
艾萨说:我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妈妈走丢…
这天,因为艾萨贪玩,妈妈丢了…
凯丽,是艾萨的好朋友。
每当艾萨妈妈走失,凯丽都会陪着艾萨,翻山越岭地找人…
在那些妈妈走失的黄昏里,总是会在茫茫沙漠上,看到艾萨和凯丽两个小小的身影,披星戴月…
两个小伙伴总是在一起玩耍、放学,说心事…
学校除了要学维语,还要学习汉语...
最近,凯丽的汉语考试分数惨不忍睹:20分。
凯丽父母认为,不学好汉语,孩子以后没出路…
夫妇俩决定:离开家乡,外出打工,带上孩子去汉语学校,给孩子更好的学习环境…
两个7岁的孩子,迎来了他们人生中的一次离别...
这部《第一次的离别》由王丽娜导演,历经四年,包括半年的田野考察,一年纪录片拍摄,然后组建故事片团队,再两年驻地拍摄…
获得东京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最佳影片,柏林电影节“新生代儿童单元” 最佳影片...
有网友评论道:难得一见的维语电影,独特的地域风情,淡淡的离别,质朴无华,却胜过千言万语…
电影的片名叫《第一次的离别》,这是电影中孩子们学习的一篇课文,但是,关于离别,艾萨和凯丽的状态,是懵懵懂懂…
凯丽问妈妈:可以不走吗?我舍不得艾萨...
妈妈摸着她的头:亲爱的,每个人,都要学会离别…
电影中,离别一次次上演:小伙伴之间,母子之间,兄弟之间,孩子们和养的小羊之间…
这种离别,也曾在观众的成长中,无数次上演。
在艾萨和凯丽身上,我们似乎看到了自己的童年:青梅竹马搬家、同桌转学、宠物失踪、亲人离世…
我们也和艾萨和凯丽一样,在难过与不舍中,一点点被时光推着长大成人…
这是一部半纪录片电影:
所有演员都是素人出镜,而主角艾萨、凯丽和他们的父母,从名字到故事到角色关系,全部都来自真实生活...
电影开机前,导演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和演员生活在一起,让他们熟悉摄像机的存在…
拍摄中,导演刻意淡化开机关机等等的号令,让孩子们处于完全自然、放松的状态,有些演员甚至都不知道谁是导演…
导演说:这是我献给家乡的一首长诗。
从小,导演王丽娜就在新疆沙雅的农村,被“放养”长大。
尽管后来告别故乡,外出求学、工作,甚少回到故乡,她也始终对这片曾经成长的土地念念不忘…
苍茫的沙漠,大片的胡杨林,棉田,纯净的蓝天,电影还原了新疆最美的一面…
由于地理和舆论影响,在大多数人的刻板印象中,在新疆生活的人们,每天都会围坐在一起载歌载舞,吃大盘鸡,烤羊肉,吃葡萄干,喝奶酒…
而这部电影,呈现出的,是一个和我们一样,琐碎,平常,立体的新疆。
比如,村里的年轻人也想离开家,到外面去看看广阔的天地,而他们的父母,也会强烈反对和阻挠...
比如,只忙着种地的父母们,会担心孩子们的教育,也纠结要不要离开家乡,外出打工,改善家里的生活,转变孩子们的学习环境...
比如,每个家里都有着鸡毛鸭血的小事:夫妻吵架,家人生病,贫穷、婚姻、教育…
他们的幸福和烦恼,和大城市生活的人们,并没什么不同。
但是,又确实有点不一样…
比如,智能手机,没有像大城市那么泛滥…
比如,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我们,有一套娴熟的“伪装技巧”,笑不一定是代表高兴,哭不一定就代表着悲伤…
有时候,笑,仅仅是客套和礼貌,也是一种有修养的表现…
有时候,哭,仅仅是一个微信表情包,代表的是无奈、失望、和自我调侃…
但在这个发生在中国新疆的故事里,笑就是笑,就是代表着高兴,哭也只是哭,只是代表着悲伤,并没有那些“意味深长”的特殊含义…
在电影中,有一场戏,丈夫在棉花地里演唱一首献给妻子的情歌。
凯丽的爸爸,并不是一个职业演员,但他完全不怵镜头,坦坦荡荡的,自然而然的就唱起了歌…
不仅如此,在他们的交流当中,总是会用一些很“肉麻”的词语:亲爱的孩子、我可怜的母亲、我最爱的亲人、我的小公主、小英雄…
然而,这都是当地人真实的表达方式...
在电影里,我们能看到那些仿佛是乌托邦里的生活:村民时不时的点燃篝火,聚在一起,唱歌跳舞;
孩子们到不认识的人家里暂住,也会被好好照料…
他们哭就是哭,笑就是笑,没有掩饰,没有伪装,简单,纯粹,真挚…
有一个古老的成语,叫做“返璞归真”,是指去掉多余修饰,恢复原本的质朴状态...
这部电影里,我们看到的是,在新疆这个美丽的地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无需修身养性,无需迷途知返,他们始终在“真”的状态里。
这是一部简单的电影,这是一部“真”的电影,特别适合我们这些“复杂”的观众...
当然,乌鸦也要提醒读者:它不是一部商业电影,而是一部典型的作者电影,节奏缓慢,故事性不强...
作为观众,需要一种更放松的观影心态,你可以想象自己平躺在一条澄清的溪水之中,你无需用力,水会带着你走...
这就像是已经成年的我们,经历过无数聚散离合,偶尔,有那么一些时候,你还是会想起你的“第一次离别”...
当我们经历越多,当我们度过这场史无前例的新冠疫情,当我们看过了太多的生离死别,太多的悲欢离合...
我们会发现,离别,也许并不是那么悲伤,恰恰相反,离别留给我们更多的却是:感激和不舍...
父母、儿时玩伴、同学、挚友、同事、爱过的人...
虽然终究会天各一方,但还是要谢谢你们陪我长大,谢谢你们曾经出现在我的生命里,并且,留下了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