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概论笔记———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

数据库系统概论笔记—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

本文参考的是中国人民大学王珊老师讲的数据库系统概论,整理自老师的PPT,如有问题请多指教。

目录

  • 数据库系统概论笔记—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
    • 2.1 关系数据结构及形式化定义
      • 2.1.1 关系
        • 域(Domain)
        • 笛卡尔积(Cartesian Product)
        • 元组(Tuple)
        • 分量(Component)
        • 基数(Cardinal number)
        • 笛卡尔积的表示方法
        • 关系(Relation)
      • 2.1.2 关系模式
        • 1. 什么是关系模式
        • 2. 定义关系模式
        • 3. 关系模式与关系
      • 2.1.3 关系数据库
      • 2.1.4 关系模型的存储结构
    • 2.2 关系操作
      • 2.2.1 基本的关系操作
      • 2.2.2 关系数据库语言的分类
    • 2.3 关系的完整性
      • 2.3.1 实体完整性
      • 2.3.2 参照完整性
        • 1. 关系间的引用
        • 2. 外码
        • 3. 参照完整性规则
      • 2.3.3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 2.4 关系代数
      • 2.4.1 传统的集合运算
        • (1) 并(Union)
        • (2)差(Difference)
        • (3) 交(Intersection)
        • (4) 笛卡尔积(Cartesian Product)
      • 2.4.2 专门的关系运算
        • 1. 选择
        • 2. 投影
        • 3. 连接
        • 4. 除运算
      • 小结
    • 2.5 *关系演算
    • 2.6 小结

2.1 关系数据结构及形式化定义

2.1.1 关系

  • 单一的数据结构----关系
    现实世界的实体以及实体间的各种联系均用关系来表示
  • 逻辑结构----二维表
    从用户角度,关系模型中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一张二维表
  • 建立在集合代数的基础上

域(Domain)

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例:

  • 整数
  • 实数
  • 介于某个取值范围的整数
  • 指定长度的字符串集合
  • {‘男’,‘女’}
  • ………………

笛卡尔积(Cartesian Product)

笛卡尔积
给定一组域D1,D2,…,Dn,允许其中某些域是相同的
D1,D2,…,Dn的笛卡尔积为:
D1×D2×…×Dn =
{(d1,d2,…,dn)|diDi,i=1,2,…,n}

  • 所有域的所有取值的一个组合
  • 不能重复

元组(Tuple)

  • 笛卡尔积中每一个元素(d1,d2,…,dn)叫作一个n元组(n-tuple)或简称元组
  • (张清玫,计算机专业,李勇)、(张清玫,计算机专业,刘晨) 等 都是元组

分量(Component)

  • 笛卡尔积元素(d1,d2,…,dn)中的每一个值di 叫作一个分量
  • 张清玫、计算机专业、李勇、刘晨等都是分量

基数(Cardinal number)

  • 若Di(i=1,2,…,n)为有限集,其基数为mi(i=1,2,…,n),则D1×D2×…×Dn的基数M为:
    https://img-blog.csdnimg.cn/20200725191025162.png

笛卡尔积的表示方法

  • 笛卡尔积可表示为一张二维表
  • 表中的每行对应一个元组,表中的每列对应一个域

例如,给出3个域:

  • D1=导师集合SUPERVISOR={张清玫,刘逸}
  • D2=专业集合SPECIALITY={计算机专业,信息专业}
  • D3=研究生集合POSTGRADUATE={李勇,刘晨,王敏}

D1,D2,D3的笛卡尔积为
D1×D2×D3={
(张清玫,计算机专业,李勇),(张清玫,计算机专业,刘晨),
(张清玫,计算机专业,王敏),(张清玫,信息专业,李勇),
(张清玫,信息专业,刘晨),(张清玫,信息专业,王敏),
(刘逸,计算机专业,李勇),(刘逸,计算机专业,刘晨),
(刘逸,计算机专业,王敏),(刘逸,信息专业,李勇),
(刘逸,信息专业,刘晨),(刘逸,信息专业,王敏) }
基数为2×2×3=12

数据库系统概论笔记———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_第1张图片

关系(Relation)

(1) 关系
D1×D2×…×Dn的子集叫作在域D1,D2,…,Dn上的关系,表示为
                                                        R(D1,D2,…,Dn)

  • R:关系名
  • n:关系的度(Degree)

(2)元组
关系中的每个元素是关系中的元组,通常用t表示。

(3)单元关系与二元关系

n=1时,称该关系为单元关系(Unary relation)或一元关系,
n=2时,称该关系为二元关系(Binary relation)

(4)关系的表示
关系也是一个二维表,表的每行对应一个元组,表的每列对应一个域

(5)属性

  • 关系中不同列可以对应相同的域
  • 为了加以区分,必须对每列起一个名字,称为属性(Attribute)
  • n目关系必有n个属性

(6)码

  • 候选码(Candidate key)
    若关系中的某一属性组的值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则称该属性组为候选码
    简单的情况:候选码只包含一个属性
  • 全码(All-key)
    最极端的情况:关系模式的所有属性组是这个关系模式的候选码,称为全码(All-key)
  • 主码
    若一个关系有多个候选码,则选定其中一个为主码(Primary key)
  • 主属性
    候选码的诸属性称为主属性(Prime attribute)
    不包含在任何侯选码中的属性称为非主属性(Non-Prime attribute)或非码属性(Non-key attribute)
  • D1,D2,…,Dn的笛卡尔积的某个子集才有实际含义
    例:表2.1 的笛卡尔积没有实际意义
    取出有实际意义的元组来构造关系
    关系:SAP(SUPERVISOR,SPECIALITY,POSTGRADUATE,)
    假设:导师与专业:n:1, 导师与研究生:1:n
    主码:POSTGRADUATE(假设研究生不会重名)
    数据库系统概论笔记———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_第2张图片
    (7)三类关系
    基本关系(基本表或基表)
            实际存在的表,是实际存储数据的逻辑表示
    查询表
            查询结果对应的表
    视图表
            由基本表或其他视图表导出的表,是虚表,不对应实际存储的数据

(8)基本关系的性质
① 列是同质的(Homogeneous)
② 不同的列可出自同一个域

  • 其中的每一列称为一个属性
  • 不同的属性要给予不同的属性名

③ 列的顺序无所谓,,列的次序可以任意交换
④ 任意两个元组的候选码不能相同
⑤ 行的顺序无所谓,行的次序可以任意交换
⑥ 分量必须取原子值
      这是规范条件中最基本的一条
数据库系统概论笔记———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_第3张图片
                                                                表2.3 非规范化关系

2.1.2 关系模式

1. 什么是关系模式

  • 关系模式(Relation Schema)是型
  • 关系是值
  • 关系模式是对关系的描述
    • 元组集合的结构
      • 属性构成
      • 属性来自的域
      • 属性与域之间的映象关系
    • 完整性约束条件

2. 定义关系模式

关系模式可以形式化地表示为:
    R    (U,D,DOM,F)
    R    关系名
    U    组成该关系的属性名集合
    D    U中属性所来自的域
    DOM    属性向域的映象集合
    F    属性间数据的依赖关系的集合
例:
导师和研究生出自同一个域——人,取不同的属性名,并在模式中定义属性向域的映象,即说明它们分别出自哪个域:
DOM(SUPERVISOR-PERSON = DOM(POSTGRADUATE-PERSON)= PERSON

关系模式通常可以简记为
        R (U)R (A1,A2,…,An)

  • R: 关系名
  • A1,A2,…,An : 属性名
  • 注:域名及属性向域的映象常常直接说明为属性的类型、长度

3. 关系模式与关系

  • 关系模式
    • 对关系的描述
    • 静态的、稳定的
  • 关系
    • 关系模式在某一时刻的状态或内容
    • 动态的、随时间不断变化的
  • 关系模式和关系往往笼统称为关系
    通过上下文加以区别

2.1.3 关系数据库

  • 关系数据库
    • 在一个给定的应用领域中,所有关系的集合构成一个关系数据库
  • 关系数据库的型与值
    • 关系数据库的型: 关系数据库模式,是对关系数据库的描述
    • 关系数据库的值: 关系模式在某一时刻对应的关系的集合,通常称为关系数据库

2.1.4 关系模型的存储结构

关系数据库的物理组织

  • 有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中一个表对应一个操作系统文件,将物理数据组织交给操作系统完成
  • 有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从操作系统那里申请若干个大的文件,自己划分文件空间,组织表、索引等存储结构,并进行存储管理

2.2 关系操作

2.2.1 基本的关系操作

  • 常用的关系操作
    • 查询操作:选择、投影、连接、除、并、差、交、笛卡尔积
      • 选择、投影、并、差、笛卡尔基是5种基本操作
    • 数据更新:插入、删除、修改
  • 关系操作的特点
    • 集合操作方式:操作的对象和结果都是集合,一次一集合的方式

2.2.2 关系数据库语言的分类

  • 关系代数语言
    • 用对关系的运算来表达查询要求
    • 代表:ISBL
  • 关系演算语言:用谓词来表达查询要求
    • 元组关系演算语言
      • 谓词变元的基本对象是元组变量
      • 代表:APLHA, QUEL
    • 域关系演算语言
      • 谓词变元的基本对象是域变量
      • 代表:QBE
  • 具有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双重特点的语言
    • 代表: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

2.3 关系的完整性

关系的三类完整性约束

  • 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
    • 关系模型必须满足的完整性约束条件称为关系的两个不变性,应该由关系系统自动支持
  •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 应用领域需要遵循的约束条件,体现了具体领域中的语义约束

2.3.1 实体完整性

  • 规则2.1 实体完整性规则(Entity Integrity)
    • 若属性A是基本关系R的主属性,则属性A不能取空值
    • 空值就是“不知道”或“不存在”或“无意义”的值
    • 例:
      选修(学号,课程号,成绩)
      “学号、课程号”为主码
      “学号”和“课程号”两个属性都不能取空值
  • 实体完整性规则的说明
    (1)实体完整性规则是针对基本关系而言的。
    一个基本表通常对应现实世界的一个实体集。
    (2)现实世界中的实体是可区分的,即它们具有某种唯
    一性标识。
    (3)关系模型中以主码作为唯一性标识。
    (4)主码中的属性即主属性不能取空值。
    主属性取空值,就说明存在某个不可标识的实体,即存在不可区分的实体,这与第(2)点相矛盾,因此这个规则称为实体完整性

2.3.2 参照完整性

1. 关系间的引用

在关系模型中实体及实体间的联系都是用关系来描述的,自然存在着关系与关系间的引用。
[例2.1] 学生实体、专业实体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号,年龄)
  专业(专业号,专业名)
  学号是学生的主码,专业号是专业的主码。

  • 学生关系引用了专业关系的主码“专业号”。
  • 学生关系中的“专业号”值必须是确实存在的专业的专业号
    数据库系统概论笔记———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_第4张图片
    例[2.3] 学生实体及其内部的一对多联系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号,年龄,班长
    数据库系统概论笔记———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_第5张图片
    “学号”是主码,“班长”是外码,它引用了本关系的“学号”
    “班长” 必须是确实存在的学生的学号

2. 外码

  • 设F是基本关系R的一个或一组属性,但不是关系R的码。如果F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s相对应,则称F是R的外码
  • 基本关系R称为参照关系(Referencing Relation)
  • 基本关系S称为被参照关系(Referenced Relation)或目标关系(Target Relation)

[例2.1]中学生关系的“专业号”与专业关系的主码“专业号”相对应

  • “专业号”属性是学生关系的外码
  • 专业关系是被参照关系,学生关系为参照关系
    数据库系统概论笔记———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_第6张图片

[例2.2]中
选修关系的“学号” 与学生关系的主码“学号”相对应
选修关系的“课程号”与课程关系的主码“课程号”相对应

  • “学号”和“课程号”是选修关系的外码
  • 学生关系和课程关系均为被参照关系
  • 选修关系为参照关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例2.3]中“班长”与本身的主码“学号”相对应
  • “班长”是外码
  • 学生关系既是参照关系也是被参照关系
    数据库系统概论笔记———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_第7张图片
  • 关系R和S不一定是不同的关系
  • 目标关系S的主码Ks 和参照关系的外码F必须定义在同一个(或一组)域上
  • 外码并不一定要与相应的主码同名
    当外码与相应的主码属于不同关系时,往往取相同的名字,以便于识别

3. 参照完整性规则

  • 规则2.2 参照完整性规则
    若属性(或属性组)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它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s相对应(基本关系R和S不一定是不同的关系),则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F上的值必须为:
    • 或者取空值(F的每个属性值均为空值)
    • 或者等于S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

[例2.1]中
学生关系中每个元组的专业号属性只取两类值:
(1)空值,表示尚未给该学生分配专业
(2)非空值,这时该值必须是专业关系中某个元组的“专业号”值,表示该学生不可能分配一个不存在的专业

[例2.2] 中
选修(学号课程号,成绩)
“学号”和“课程号”可能的取值 :
(1)选修关系中的主属性,不能取空值
(2)只能取相应被参照关系中已经存在的主码值

[例2.3] 中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号,年龄,班长
“班长”属性值可以取两类值:
(1)空值,表示该学生所在班级尚未选出班长
(2)非空值,该值必须是本关系中某个元组的学号值

2.3.3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 针对某一具体关系数据库的约束条件,反映某一具体应用所涉及的数据必须满足的语义要求
  • 关系模型应提供定义和检验这类完整性的机制,以便用统一的系统的方法处理它们,而不需由应用程序承担这一功能

例:
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分)

  • “课程号”属性必须取唯一值
  • 非主属性“课程名”也不能取空值
  • “学分”属性只能取值{1,2,3,4}

2.4 关系代数

  • 关系代数是一种抽象的查询语言,它用对关系的运算来表达查询
  • 关系代数
    • 运算对象是关系
    • 运算结果亦为关系
    • 关系代数的运算符有两类:集合运算符和专门的关系运算符
  • 传统的集合运算是从关系的“水平”方向即行的角度进行
  • 专门的关系运算不仅涉及行而且涉及列
    数据库系统概论笔记———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_第8张图片

2.4.1 传统的集合运算

(1) 并(Union)

  • R和S
    • 具有相同的目n(即两个关系都有n个属性)
    • 相应的属性取自同一个域
  • R∪S
    • 仍为n目关系,由属于R或属于S的元组组成
                  R∪S = { t|t ∈ R∨t ∈S }
      数据库系统概论笔记———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_第9张图片

(2)差(Difference)

  • R和S
    • 具有相同的目n
    • 相应的属性取自同一个域
  • R - S
    • 仍为n目关系,由属于R而不属于S的所有元组组成
                  R -S = { t|t∈R∧t∉S }
      数据库系统概论笔记———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_第10张图片

(3) 交(Intersection)

  • R和S
    • 具有相同的目n
    • 相应的属性取自同一个域
  • R∩S
    • 仍为n目关系,由既属于R又属于S的元组组成
                  R∩S = { t|t ∈ R∧t ∈S }
                  R∩S = R –(R-S)
      数据库系统概论笔记———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_第11张图片

(4) 笛卡尔积(Cartesian Product)

  • 严格地讲应该是广义的笛卡尔积(Extended Cartesian Product)
  • R: n目关系,k1个元组
  • S: m目关系,k2个元组
  • R×S
    • 列:(n+m)列元组的集合
      • 元组的前n列是关系R的一个元组
      • 后m列是关系S的一个元组
    • 行:k1×k2个元组
      • R×S = { t r t s ⌢ \mathop{tr ts }\limits^{\frown} trts|tr ∈R ∧ ts∈S }
        数据库系统概论笔记———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_第12张图片

2.4.2 专门的关系运算

先引入几个记号

(1) R,t∈R,t[Ai]
设关系模式为R(A1,A2,…,An)
它的一个关系设为R
t∈R表示t是R的一个元组
t[Ai] 则表示元组t中相应于属性Ai的一个分量

(2) A,t[A], A ‾ \overline{A} A
若A={Ai1,Ai2,…,Aik},其中Ai1,Ai2,…,Aik是A1,A2,…,An中的一部分,则A称为属性列或属性组。
t[A]=(t[Ai1],t[Ai2],…,t[Aik])表示元组t在属性列A上诸分量的集合。
A ‾ \overline{A} A则表示{A1,A2,…,An}中去掉{Ai1,Ai2,…,Aik}后剩余的属性组。

(3) t r t s ⌢ \mathop{tr ts }\limits^{\frown} trts
R为n目关系,S为m目关系。
tr∈R,ts∈S, t r t s ⌢ \mathop{tr ts }\limits^{\frown} trts称为元组的连接。
t r t s ⌢ \mathop{tr ts }\limits^{\frown} trts是一个n + m列的元组,前n个分量为R中的一个n元组,后m个分量为S中的一个m元组。

(4)象集Zx
给定一个关系R(X,Z),X和Z为属性组。
当t[X]=x时,x在R中的象集(Images Set)为:
Zx={t[Z]|t∈R,t[X]=x}
它表示R中属性组X上值为x的诸元组在Z上分量的集合
数据库系统概论笔记———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_第13张图片

  • x1在R中的象集
    Zx1 ={Z1,Z2,Z3},
  • x2在R中的象集
    Zx2 ={Z2,Z3},
  • x3在R中的象集
    Zx3={Z1,Z3}
    数据库系统概论笔记———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_第14张图片
    数据库系统概论笔记———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_第15张图片
    数据库系统概论笔记———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_第16张图片

1. 选择

  • 选择又称为限制(Restriction)
  • 选择运算符的含义
    • 在关系R中选择满足给定条件的诸元组
      σF(R) = {t|t∈R∧F(t)= ‘真’}
    • F:选择条件,是一个逻辑表达式,取值为“真”或“假”
      • 基本形式为:X1θY1
      • θ表示比较运算符,它可以是>,≥,<,≤,=或<>
  • 选择运算是从关系R中选取使逻辑表达式F为真的元组,是从行的角度进行的运算
    数据库系统概论笔记———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_第17张图片
    数据库系统概论笔记———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_第18张图片
    数据库系统概论笔记———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_第19张图片

2. 投影

  • 从R中选择出若干属性列组成新的关系
                            πA(R) = { t[A] | t ∈R }
                                                    A:R中的属性列
  • 投影操作主要是从列的角度进行运算

数据库系统概论笔记———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_第20张图片

  • 投影之后不仅取消了原关系中的某些列,而且还可能取消某些元组(避免重复行)
    数据库系统概论笔记———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_第21张图片
    数据库系统概论笔记———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_第22张图片

3. 连接

  • 连接也称为θ连接
  • 连接运算的含义
    从两个关系的笛卡尔积中选取属性间满足一定条件的元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A和B:分别为R和S上度数相等且可比的属性组
    • θ:比较运算符
  • 连接运算从R和S的广义笛卡尔积R×S中选取R关系在A属性组上的值与S关系在B属性组上的值满足比较关系θ的元组
  • 两类常用连接运算
    • 等值连接(equijoin)
      • θ为“=”的连接运算称为等值连接
      • 从关系R与S的广义笛卡尔积中选取A、B属性值相等的那些元组,即等值连接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自然连接(Natural join)
    • 自然连接是一种特殊的等值连接
      • 两个关系中进行比较的分量必须是相同的属性组
      • 在结果中把重复的属性列去掉
    • 自然连接的含义
      R和S具有相同的属性组B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一般的连接操作是从行的角度进行运算。
    数据库系统概论笔记———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_第23张图片
    自然连接还需要取消重复列,所以是同时从行和列的角度进行运算。

[例2.8]关系R和关系S 如下所示:
数据库系统概论笔记———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_第24张图片
数据库系统概论笔记———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_第25张图片
数据库系统概论笔记———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_第26张图片
数据库系统概论笔记———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_第27张图片

  • 悬浮元组(Dangling tuple)
    • 两个关系R和S在做自然连接时,关系R中某些元组有可能在S中不存在公共属性上值相等的元组,从而造成R中这些元组在操作时被舍弃了,这些被舍弃的元组称为悬浮元组。
  • 外连接(Outer Join)
    • 如果把悬浮元组也保存在结果关系中,而在其他属性上填空值(Null),就叫做外连接
    • 左外连接(LEFT OUTER JOIN或LEFT JOIN)
      • 只保留左边关系R中的悬浮元组
    • 右外连接(RIGHT OUTER JOIN或RIGHT JOIN)
      • 只保留右边关系S中的悬浮元组
        数据库系统概论笔记———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_第28张图片
        数据库系统概论笔记———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_第29张图片

4. 除运算

给定关系R (X,Y) 和S (Y,Z),其中X,Y,Z为属性组。
R中的Y与S中的Y可以有不同的属性名,但必须出自相同的域集。
R与S的除运算得到一个新的关系P(X),
P是R中满足下列条件的元组在 X 属性列上的投影:
元组在X上分量值x的象集Yx包含S在Y上投影的集合,记作:
R÷S={tr[X]|tr∈R∧πY(S)⊆Yx}
Yx:x在R中的象集,x = tr[X]
数据库系统概论笔记———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_第30张图片
数据库系统概论笔记———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_第31张图片
在关系R中,A可以取四个值{a1,a2,a3,a4}
a1的象集为 {(b1,c2),(b2,c3),(b2,c1)}
a2的象集为 {(b3,c7),(b2,c3)}
a3的象集为 {(b4,c6)}
a4的象集为 {(b6,c6)}
S在(B,C)上的投影为
{(b1,c2),(b2,c1),(b2,c3) }
只有a1的象集包含了S在(B,C)属性组上的投影
所以 R÷S ={a1}
数据库系统概论笔记———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_第32张图片
数据库系统概论笔记———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_第33张图片
数据库系统概论笔记———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_第34张图片

小结

  • 关系代数运算
    • 关系代数运算
      • 并、差、交、笛卡尔积、投影、选择、连接、除
    • 基本运算
      • 并、差、笛卡尔积、投影、选择
    • 交、连接、除
      • 可以用5种基本运算来表达
      • 引进它们并不增加语言的能力,但可以简化表达
  • 关系代数表达式
    • 关系代数运算经有限次复合后形成的式子
  • 典型关系代数语言
    • ISBL(Information System Base Language)
      • 由IBM United Kingdom研究中心研制
      • 用于PRTV(Peterlee Relational Test Vehicle)实验系统

2.5 *关系演算

2.6 小结

  • 关系数据库系统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数据库系统
  • 关系数据库系统与非关系数据库系统的区别:
    • 关系系统只有“表”这一种数据结构
    • 非关系数据库系统还有其他数据结构,以及对这些数据结构的操作
  • 关系数据结构
    • 关系
      • 笛卡尔积
      • 关系
        • 关系,属性,元组
        • 候选码,主码,主属性
        • 基本关系的性质
    • 关系模式
    • 关系数据库
    • 关系模型的存储结构
  • 关系操作
    • 查询
      • 选择、投影、连接、除、并、交、差
    • 数据更新
      • 插入、删除、修改
  • 关系的完整性约束
    • 实体完整性
    • 参照完整性
      • 外码
    •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 关系数据语言
    • 关系代数语言
    • 关系演算语言
      • 元组关系演算语言 ALPHA
      • 域关系演算语言 QBE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