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毕业十年的人对北邮师弟师妹找第一份工作的一封信(一)

发信人: hongqingting (闳蜻蜓), 信区: Job
标  题: 一个毕业十年的人对北邮师弟师妹找第一份工作的一封信(一)
发信站: 北邮人论坛 (Mon Feb 15 10:27:31 2016), 站内

这篇文章动笔的时间似乎有点晚,浩浩荡荡的秋季招聘已经过去。
    可鄙人的感触,却是在去年十月就冒出来了,就在校庆前几天,我偷偷潜入教三与小朋友们一起听ZTE宣讲会的时刻,以下的几个触点引起了我的思考:
    一、    我与几位大二电子的男孩子坐在最后排,其中一个男孩子对我说:他们一直在这个教室上自习,BAT来招聘的时候场场爆满,上个厕所都得跋山涉水翻山越岭,来参加ZTE宣讲的人真不算多。而且从后面的抽奖环节来看,抽了将近十个奖,中奖的竟全是外校的同学。
    二、    ZTE的HR在谈到北上广深开出的薪酬是税前9000时,我听见了非常明显的“切~”的声音,大家都在笑场——旁边的小朋友不屑的念道着“只是房价的零头,比BAT差多了”。
    三、    同学们对有班车、有食堂、有健身房、有餐补之类的福利显得有些嗤之以鼻。
    四、    ZTE请去年被“蓝剑计划”(ZTE面向应届毕业生的一个高端人才计划)录取的北邮同学讲述自己的求职与工作感悟,他给师弟师妹们总结了四个求职的参考因素,并从重要性由重到轻排了个序——自己喜欢的,自己擅长的,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的,收入高的。

与其说是思考,不如说是对我曾经经历的一次梳理与回望,尤其是坐在母校自习室的座位上。当时,面对ZTE的确蹩脚的宣讲会,鄙人特别想站起来申请个十分钟给学弟学妹们谈谈个人的感受,不过心想“你算个什么呢”“不要自以为是了吧”,外加一位关系特铁、毕业就去ZTE、工作了整整十二年的师姐在微信上恐惧的叮嘱“你可千万别上去砸场子啊”,也就作罢了。
不说教,只客观的呈现主观的感受与建议,或叙事或评论、偶尔来点散文。
一、    说说税前9000与房价
小朋友们似乎总喜欢拿薪酬与房价捆绑做比较,那就先来聊聊这个。
北上广,在我看来,税前9000并非买不起房。深,那是房价发神经了,9000确实少了。
2005年研究生毕业工作时,签的是上海电信研究院,税前5000,3700+到手,至少我是非常欢喜欣慰的,因为家里条件十分拮据,读硕士是助学贷款,经济上独立让我非常开心。那时候上海浦东的房价两万多了,是我收入的五倍,“汤臣一品”的天价均价,是我收入的将近三十倍。一年后我跳槽去了南京,暂且不说,但是,当年跟我一批进电信的那些女孩子、到现在也没离开上海电信的女孩子们、那些什么二代都不是只是普通人、嫁的也是普通人的女孩子们,也在收入缓慢增长、物价和房价的持续飞涨的情况下,于两三年后买了房子和车,有的人现在还是两套房子。虽然买不起新房、虽然离主城区不算近、虽然不是豪宅,但那毕竟还是房子;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却也小富即安、衣食无忧。
税前9000,如果也按照五倍比率折算到现在,房价差不多3.5w左右。3.5w一平米的境遇,在北上广,买个普普通通的房子应该也不算难吧?而且那时候的我们,并非一毕业就想着买房子,大多数人买房也都是积累了一两年、两三年以后的事情了。
也许有的人会说,即使能买,也是很老很差的房子,你是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那我只能这样说,我跟我家相公现在住的是1988年的57平米的老房子,6楼(顶楼),一个不算大的十字路口边,一个没有物业的老小区,有直接从楼上往楼下丢垃圾的邻居,快十年了。我们有能力换,但是舍不得换,也认为没有必要换。幸福是在家里,不是在房子里。
而且我想说,当年卖给我们房子的年轻房东也是在这个房子里居住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才换的房,当他说这话的时候我就在想,我们在这里住十年有没有能力换房,事实证明,完全可以。
做这段对比,不是为了给ZTE漂白,纯粹是解读9000这个数字与房价的关系,解读9000这个数字与人生若干年以后的关系。现在的房价于现在的应届毕业生,其实与十年前的房价于那个时候的我们,相差并不太远;9000这个数字,于今后的人生其实关系也并不太大。
针对大伙儿对ZTE开出税前不屑一顾的问题,第四节还会详细解读,现在只是做个铺垫。
多说一句,ZTE的HR在发现同学们对9000rmb不屑时所做的救场,在我看来非常失败。他说,如果觉得9000不满意,你们可以选择去海外,去海外有高额的补助,我们在海外工作两三年的同事很快就买房了……这充分的流露出他对自己公司的不自信,而且传递着一个在我看来恰恰是十分错误的思想——对于应届毕业生,想赚钱,不是这么赚的。
具体的,到第四节咱慢慢聊。

--
※ 修改:·hongqingting 于 Feb 15 10:28:14 2016 修改本文
※ 来源:·北邮人论坛

你可能感兴趣的:(北邮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