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初至今,我们同门MBA成员组队参与了两项大型赛事:全国企业竞争模拟大赛和全国管理案例精英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两次比赛我都有幸担任队长,全程参与其中。本文主要对两次比赛进行回顾和总结,分析参赛与MBA学习的关系,并从管理学的角度解读带队过程中的一些经验。
一、MBA企业竞争模拟赛回顾
企业竞争模拟大赛主要考查定量的生产、销售和财务决策,属于企业沙盘模拟类赛事。该类赛事一般基于电脑模拟系统以组建虚拟公司的形式开展竞争性经营活动,其目的在于考查参赛者对于管理学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目前影响力较大的企业沙盘赛事包括国际上的GMC(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和国内的创业之星、ERP电子沙盘、BizSim企业竞争模拟等。这几项赛事考查的侧重点及运用的软件系统各有不同:GMC赛事起源于欧洲,是国际上流传较广的赛事之一,其涉及变量较多;创业之星模拟的是初创企业,重在激发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ERP电子沙盘模拟的是处于红海竞争的制造企业,对于财务与成本计算要求较高;BizSim软件则模拟完成初创阶段进入稳定发展期的制造企业,注重参赛者对市场和企业的整体把握,要求能够利用Excel等软件编制工具。
我们参与的企业竞争模拟大赛基于BizSim软件平台。3月初,由晓伟师兄和我分别任队长,组建了两支三人小队。这是我们团队第一次组队参加此项赛事,决定参赛时距离初赛只有半个月时间了,此时队员们对于赛事还完全没有概念。因此,我们当初的想法是能够通过初赛就很好了。但最终,我们成功地杀入半决赛,并拿到一个全国三等奖。这其中,合理借助外部资源以及大家的努力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借助外部资源
首先,老师和朱老师找来了参与过类似赛事的本科生,邀请他们组队参加本科组的比赛。藉此,我们队伍可向本科生们学习经验,并共同进行模拟对抗练习。
其次,在报名参赛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国际学院的学生多年来在常老师的指导下参与此项赛事,拥有较丰富的经验。于是,通过老师和朱老师与对方进行了沟通,后续参与了几次对方的培训,并曾邀请对方一名经验丰富的参赛者前来讲座。过程中,取得了对方多年使用的参赛模板,对后续比赛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最后,通过老师的努力,还促成了赛事主办方安排人员前来培训,使大家对于企业竞争模拟大赛有了更为系统全面的把握。
可以说,在老师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尽最大可能获取了能够获得的外部资源,为顺利突围奠定了较好的外部基础。
2.参赛队员的努力
此次比赛前,所有队员都未曾了解过此类赛事,但大家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这也是最终取得较好成绩的内部原因。晓伟师兄和梦诗平常都要上班,为了练习不知熬过多少个中午;李思哥出差在外仍然坚持学习;梦蕾也是多次风尘仆仆从萍乡赶来学校练习。所有的小伙伴们都是好样的!
3.反思与经验总结
客观来说,此次比赛我们有取巧之嫌,主要是借助了别人多年编制的Excel测算模板。但这是在缺乏参赛经验和有限备赛时间下的最优选择,这种选择使我们在赛事中走得更远,并使从中学到了更多知识。
我认为此项赛事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家对于企业日常运营管理的直观认识,对于强化MBA学生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有一定作用,未来仍值得我们团队参与。但同时也应认识到,由于目前软件模拟的限制性,比赛过程中仅仅模拟了一家传统的制造企业,并精简了很多难以模拟的现实变量,其模拟效果与真实企业的状况还是会有一些出入。
下面我总结了一些个人在备赛学习中的经验,希望能为日后师弟妹们参赛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1)企模大赛的技能层次
图1是我总结的企模大赛选手技能层次,真正进入总决赛的选手通常情况下都达到了第三层次;而我们经过备赛参赛期间的不断学习演练,最终的水平大约在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之间。第三层次有三个维度,分别是:提升操作熟练度和对模拟市场的价格敏感度、提升战略规划能力以及学习市场建模并编写模板。这里要解释的一点是:由于我们并未真正达到第三层次,所以对于该层次的描述存在推断的成份,未必完全准确。
(2)企模大赛备赛学习阶段
基于以上的技能层次划分,我认为较合理的备赛进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了解基本规则:新手训练营
②熟悉界面:视频教学+人机对战
③了解基础测算:人机对战+模拟规则+思考计算
④学习模板:模板+网络交流赛
⑤进阶学习:看书+拆解模板+实践
⑥高手博弈:总体战略规划
二、MBA管理案例精英赛回顾
管理案例精英赛通过对商业案例的分析辩论,考查参赛者的商业分析与决策能力,属于综合性较强的管理类赛事。在目前完成的校园突围赛中,我们组建的方圆队以最精简的阵容碾压了其他队伍,夺得校园赛冠军。我认为,主要因素有四:(1)人员结构较为合理;(2)队员的投入度较高,备赛训练相对充分;(3)在老师的指点下,训练过程较为科学;(4)晓伟师兄作为有经验的老队员,起到了较好的引导组织作用。
下面,我将从团队组建和组织能力提升两个维度对此次比赛进行回顾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一些个人的参赛经验。
1.团队组建
此次方圆队是为了参加比赛而组建,属于任务导向型团队。参赛队员共6人,其中5人为同门,原本较为熟悉,因此团队凝聚力与合作意识较强。团队目标非常明确,即:杀入全国总决赛,取得好名次。考虑到参赛性质和学生身份,团队激励手段基本排除物质激励,以精神激励为主。在团队建设过程中,由于成员角色、时间投入度、能力水平差异等方面因素,自发形成了以晓伟师兄和我为核心层的团队结构。另外,由于团队存续时间较短,基本不用考虑成员发展和组织文化这两个方面。
团队的组建过程包括四个阶段:
(1)准备工作。由于任务的性质(参加全国管理案例精英赛的要求),决定了我们必须组建参赛团队,而团队的目标也自然明确了。本阶段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由于前期缺乏沟通,未及时准备,导致差点错过参赛报名时间。
(2)创造条件。即获取团队完成任务所需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时间资源等。
人力资源:指导老师、队员服务于团队目标的脑力与体力的总和。团队组建之初,我们的指导老师和大部分队员基本已经确定,但由于任务的要求,需要补充队员。因此,我和晓伟师兄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了人员的招募,但由于准备阶段的失误,团队组建时间较迟,仅补充了杨洁一名队员。
物力资源:电脑、投影仪、相关软件、网络条件、集训场地、队员服装、团队徽章等。在物力资源的准备方面,我们存在一些需要改善的地方,如Office软件版本不一、网络条件较差、集训场地不稳定等。
财力资源:团队资金来源主要来自成员自筹基金。
信息资源:过往团队形成的文档资料。
时间资源:距校园突围赛20余天。
(3)形成团队。本阶段的任务是让团队开始运作,主要包括确定队长、确定集训时间和方式、明确队员职责、募集活动基金等。
(4)提供后续支持。团队开始运行后,一方面通过集训不断进行磨合,形成自运行机制;另一方面两位老师的指导有效把控了团队的方向,使团队提升的速度更快。
2.组织能力提升
整个备赛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组织能力提升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涉及个体能力提升、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和熟悉比赛套路三个方面。
(1)个体能力提升
组织是由个体组成的,组织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受到组织中个体能力的影响。提升组织中个体的能力可通过外部聘用和内部培养两种方式。鉴于方圆队成员的确定性和时间资源的有限性,我们主要采取由团队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目标,队员利用闲暇时间自主学习的方式。
(2)团队协作能力提升
①团队协作首先基于合理的分工,而分工的合理性与任务属性、成员知识技能、成员性格等方面息息相关。在第一次集训时,我们就已经进行了分工,但并不尽合理。后续随着对比赛逐渐熟悉和成员间认识程度的加深,分工日趋合理,团队的协作程度也进一步提高。
图2是我结合前两次集训情况规划的职能分工图,进行校园突围赛时,我们大体是按照这个分工来进行的。但该分工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校园赛时我们根据实际情况临时进行了一些调整。后续,我将对这个职能分工图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②团队协作还依赖于流程的优化,一个好的流程能够有效提升协作的效率。在之前的集训过程中,我们不断复盘调整,优化流程。根据目前的经验,结合分区赛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一个分区赛参赛流程规划图,如图3所示。
③成员间的沟通、理解、合作是提升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方面。许小东(2001)提出,团队的协合过程可分为接触磨合、交流同化、合作运作、高效运作四个阶段。基于此理论,我们构建了图4所示的团队组建协合过程模型。根据前期训练和参赛情况,大致可以做如下划分:第一次集训方圆队基本处于接触磨合阶段,第二次集训和校园突围赛达到交流同化阶段,目前处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期。
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合适的工具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在集训备赛的过程中,我明显感觉到了团队写作和个人写作的不同之处,于是对于协同办公环境有了需求。由于以前没有协同办公的经验,我尝试“石墨文档”、“百度网盘”、“坚果云”等工具,最终发现“坚果云”非常适合当前的参赛环境。于是,在我力推之下,团队采用了坚果云作为协同办公的环境,并基于此制定一套协同办公规则。校园突围赛时,我们首次采用此协同办公环境,协作效率的确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3)熟悉比赛套路
作为一项程序化的赛事,必然会有一定的套路。套路部分隐藏于比赛规则之中,部分体现在实践经验之中。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分析了比赛的规则,并参考了历届方圆队的参赛经验,通过几次集训逐渐掌握了比赛的一些套路,包括合理的分析报告结构、时间的分配安排、场上的PK技巧等。这对于短时间内提升团队的参赛能力有着不小的帮助。
3.反思与经验总结
此次参加管理案例精英赛很累,这从校园赛后大家普遍地上火喉咙痛可见一般,梦蕾甚至还生病了。但另一方面来看,这次经历也非常值得。参赛过程中,我们除了提升案例分析技能,也提升了快速学习、组织协作和团队合作等多方面能力,增进了同门间的情感与了解,这些都是非常有益的。
对于MBA学生而言,管理案例精英赛的确有助于强化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有利于管理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是非常好的一种学习经历。下面我对于参赛过程中的个人经验进行一些总结(其中有一些其实已经在前面提及,此处进行一些梳理),以期对日后参与此项赛事的同门有一些帮助。
(1)团队成员的投入度非常重要,我认为重要程度应排在个人能力之前;
(2)合理的分工和流程优化是快速提升团队能力的核心点;
(3)在集训过程中应当不断进行复盘和思考,这是提升团队能力的重要保障;
(4)要充分重视沟通协作的重要性,这是团队作战和个人作战最大的不同点;
(5)有效的后勤保障工作也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
Topic 4:两次参赛对比总结
企业竞争模拟大赛考查的知识是纵深型的,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参赛经验,真正的高手往往需要经过长年的训练。而管理案例精英赛考查的知识、能力和技能是广域的(包括管理学知识、组织协调能力、快速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写作能力、演讲与表达能力、PPT制作技能等),更多依赖于日常的积累,集训的作用更大程度上在于熟悉套路以及团队磨合,短期集训可以达到较大的提升。
企业竞争模拟大赛参赛团队规模较小,团队的个体能力对于总体成绩影响较大。在培训学习的过程中,较大一部分时间要投入对个体能力的提升。而管理案例精英赛更加注重团队的整体能力,虽然也会受到个体能力的影响,但由于备赛时间较短,个体能力的提升有限,更重要的是团队协作产生的放大效应。
现阶段,国内MBA教育更多还是理论性的学习,这是教育的大环境,我们无法选择。然而,从MBA教育的目的来看,培养企业的管理者仅仅靠学习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通过参与相关赛事一定程度上提升自身管理实践能力,无疑是较为合适的一种选择。
参考文献
[1]马文涛.论创业之星软件、ERP沙盘软件、BIZSIM企业模拟竞争软件的异同[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0):32+41
[2]许小东.关于R&D团队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科学学研究,2001,(02):76-81.
#6274-白虎-白虎星君#橙子学院码字岛第9篇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