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暑假的第二课堂,不在补习班,而在博物馆

孩子暑假的第二课堂,不在补习班,而在博物馆_第1张图片
在卢浮宫听讲解的小学生

去国外的博物馆参观游览时,在一些专题馆,特别是一幅名画或一座雕塑前,常常能见到一群群的小学生或中学生,随地坐了一片,安静地听着带队老师或讲解员的讲解。有的学生还不时地在本子上记着知识点。

抽空和他们的老师聊了聊,原来这是学生们的第二课堂。

一般来说,他们参观博物馆并不是泛泛的走马观花式的游览,而是紧跟在校学习的节奏,针对某一课、某一主题或某一知识点,选择参观博物馆作为辅助教学和配套教育。围坐在博物馆某一幅名画前,老师会针对这幅画的历史背景、时代特征、创作手法、画家和画派,以及创作涉及其中的哲学、美学、生物学等给学生细致讲解,据说也会要求学生事先要做一些相关的功课或攻略。

这种辅助教学和配套教育的形式就非常好。在国外也很常见。

比如,在被誉为当今世界著名的四大博物馆中,我去过三家,法国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而美国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则成了我退休后的一个奢望。

在上述三家博物馆中,每一次去,都能看到学生们或成群结队地游览参观,或安静地坐在一隅临摹写生。那时,我就在想,什么时候国内的学生也能这样,而不是拥挤在补习班接受填鸭式教育。

这实质上就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不同的表现形式。

暑假里,组织孩子们参加补习班,家长花着钱,老师操着心,孩子挨着累,就为了巩固书本知识,补习的目的在学分。真是应了那句话,“分,分,学生的小命根”。

暑假里,如果把博物馆作为孩子的第二课堂,不仅增长知识,还能培养兴趣,更有助于提升孩子的审美品味、艺术修养,甚至是塑造性格。

为人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我们究竟想培养什么样的孩子?龙也好,凤也罢,究竟是怎样的标准?是唯“分”是图、唯利是图的利益人,还是一个有趣的、有修养的、充满正能量的人呢?

应该给孩子们松松绑了,该放手时当放手。令人高兴的是,我们见到了这样的好的开端。

每一次去西安公出,我都会挤出时间去一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品丰富,很有看头,很好看。最近看到馆里有不少的小学生结伴而行,拿着小本子连记带画,应该是学校留的假期作业。真的应该为这样的学校点赞!

又见报载,说是北京市教委要求中小学生每年要去国家博物馆和首都博物馆两次,而到目前为止,到国家博物馆参观的学生数已经是全球第一了。

北京市已经这么做了,其他的城市呢?我们乐见全中国的中小学校都能把地方的博物馆作为第二课堂,中小学生都能有时间走进博物馆,也更希望家长们能有时间陪着你的孩子一起去博物馆。

未来的竞争是全方位的竞争,而不仅仅是看分,看成绩,看专业能力。套用一句俗的不能再俗的话,“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为素质教育太重要了。

孩子暑假的第二课堂,不在补习班,而在博物馆_第2张图片
在博物馆临摹的学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暑假的第二课堂,不在补习班,而在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