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记】古国遗韵——良渚文明展

良渚文化为中国新石器文化之一,距今 5300 ~ 4000 年,以黑陶和玉器闻名。从 1936 年发现遗址开始,直到 2007 年发现良渚古城,对环太湖地区的良渚遗址的发掘一直在断断续续的进行中。良渚古城内部面积达 290 万平方米,是国内目前发现的同时代最大的城址。

【展记】古国遗韵——良渚文明展_第1张图片
良渚古城

这个展览由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和良渚博物馆联合举办,其重点为其墓葬中的大量出土玉器,玉器在良渚文化墓葬中所占比例极高,约占 90%。玉器并不是日常装饰,而是等级阶级的划分。大量考古资料表明,良渚文化时期已有比较发达和规范的利益制度,其中用玉的等级划分是最突出的内容,不同种类、不同数量、不同体量、不同组合关系的玉器反映出不同阶层的等级差异。

《周礼》中有记载使用玉器作为祭祀的重要道具:“以玉作六器,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虽然关于《周礼》的写作时间尚有争议,但大致为周朝初期,也就是大约公元前一千年之后,也就是肯定在良渚文化之后。也就是说,良渚文化关于玉器的祭祀使用,是传承到了后世的。或者说良渚文化的“以玉载礼”是文化初期的权利形态见证。

玉璧

这个展览中,对玉器的形态区分为玉琮、玉璧、玉钺、玉三叉型器、玉冠状器。对于硬度大致上在 6~7 左右的玉来说,在几千年前,古人们将其打磨成各种形状,也是奇迹了。目前的猜测有两种方式,一个是拿硬度更高的石头磨成片状来切割,另一种方式就是线粘上大理石末来来回切割。都是远古的智慧。

玉琮,简化版神人寿面纹

除开形态各异,玉器上的各种神秘纹饰也是本次展览的一大看点。最流行的是神人兽面纹,也就是纹饰是两张脸组成,上面是神的脸,下面是一个兽型的怪物脸。这个图案表现的是神人驾驭怪兽,也就是说是坐在神兽身上的神的正面照,老实说在看到解释之前确实对两张脸叠在一起这个姿势有着诡异的想象(囧)。除开这种,还有龙首纹,鸟纹。龙首纹是最早出现的,神人兽面纹可能由此演变而来。而鸟纹则为辅助装饰,鸟站在柱子上表现为神以鸟的形象出现来与巫师交流沟通。

多节玉琮

最后放个最喜爱的黑陶镇楼~

黑陶

你可能感兴趣的:(【展记】古国遗韵——良渚文明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