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学来敲门

小时候,大人们常问,你未来的理想是什么,很多小朋友会说,当科学家。

可是慢慢的长大了,人们就会越来越现实,越来越功利,目标就变成了要赚钱,要赚很多钱。在一些特定的年代,有句流行语,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彰显了那个时代的社会认知。

但那个时代有一定的历史原因,拨乱反正,积压多年的物质需求和人性欲望被释放,而一些科研工作的配套福利待遇确实也没有尽快跟上社会的发展,很多事情都会矫枉过正,那么新的时代毕竟来临了,回头再看这个话题,再看科学研究工作,相信我们可以用更客观的方式来看待。

科学研究和探索,究竟意味着什么?

对于人类整体来说,科学研究意味着拓展人类的认知和行为的边界。科学已经延长了人类的寿命,提升了人类的生活和生存质量,提升了人类活动的空间,并不断拓展人类的认知空间。

对于人类个体来说,科学研究意味着好奇心,对真相的向往,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热爱科学,也同时意味着逻辑思维,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就算成为不了科学家,至少,能够甄别伪科学,少交智商税,也是非常具有现实的积极意义。

对于商业和生产力领域来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了几十年,我们知道,容易赚的钱,靠体力,勤劳和信息差赚的钱,这条路我们已经基本走到头了,那么下面,就是难赚的钱,靠什么?要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口号,现在越来越清晰了。

对于国家而言,在新的世纪里,真正体现国家竞争力的,不是人口,不是GDP,更不是房地产规模,而是科技创新能力。现在国家对科技人才越来越重视,各方面的待遇福利也越来越好,我身边都认识很多海外名校博士,选择了回国报效,其中不乏入围青年千人专家计划的才俊学者。同时,资本方也越来越愿意支持和资助科技含量高的创新项目落地,芯片设计和工程领域,新材料科技领域,AI领域等等,在中国非常多科技创业受到了资本的追捧。

所以,科学研究不但是一个体面和令人尊重的事情,更是一个具有持续价值和回报的事情,我们现在不是在讲默默无闻为国奉献有多么伟大,我们讲的是,发展科技能力,不但能提升国家竞争力,同时,也能满足个体价值回报。

让年轻一代,向往科学,拥抱科学,既有利于国家的整体发展,也有利于个体的价值回报,我相信,有见识的家长,很容易能理解这一点。

而科学的认知和素养,往往从很小的时候,就能显露端倪。

有一位少年,童年时总因说话比别人慢而被嘲笑,但他12岁时在家庭教师的鼓励下爱上了几何,17岁自学完微积分后对经典理论产生了怀疑。他就是爱因斯坦。

有一位少年,13岁总因作业很不整洁而被老师认为无可救药了。1年后,数学老师发现了他的才华,帮他重建自信。他成功在17岁考入牛津攻读自然科学。他就是霍金。

还有一位少年,在11岁即表现出对于天文学的兴趣,并受到父亲好友的鼓励,开始钻研天体力学。他16岁时就发表了2篇天体力学论文,只用了5年便在23岁获得博士学位。他就是德国物理学家、德国科学院院士——卡尔·史瓦西。

这些科学家的少年时期,都曾被“科学点亮”,指引他们走上了探索未知之路;而这曾经的3位小小少年,又都相继投身于天体物理,“点亮”了黑洞的模样。史瓦西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史瓦西半径”,揭示了黑洞理论存在的可能:当一个恒星发生塌缩,收缩至史瓦西半径后,该恒星将在自身引力作用下变成黑洞。

但遗憾的是,一百年前,所有人都不相信黑洞的存在,更不知道黑洞是什么样子的。直到2019年,人类终于“拍摄”到了黑洞的第一张照片。

当科学来敲门_第1张图片

2020年1月12日,我们也希望中国的孩子们能在科学小会被“点亮”,而他们也能在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点亮”中国以及人类的未来。

为了让更有趣的科学成为中国青少年的新时尚,腾讯在2019年1月推出首届科学小会,邀请全球顶尖科学家为孩子们讲科学。首届小会就已经获得了热烈反响,但也“遭到了很多家长的“投诉”:因为他们也想到现场陪孩子一起听科学。所以,腾讯升级了2020年的科学小会,专为青少年和家长定制“亲子专场,与清华大学合办走进百年清华园。

 腾讯青少年科学小会 

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

 2020年1月12日  14:30-17:00

当科学来敲门_第2张图片

最近连续两年,腾讯联手国际顶尖科学期刊 Science ,在腾讯看点平台上发起由120万青少年参与的科学兴趣大调查,推出全球唯一一个面向青少年的科学看点榜单,并在小会现场首发。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很多乡村和边远地区的孩子,也开始有机会接触到最新的科技资讯,最新的科普读物,因为很多原因,想要彻底的教育公平也许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但让更多落后地区的青少年热爱科学,拥抱科学,通过科学技术改变命运,已经是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情,今年9月,腾讯科学小会与中国科学技术馆一同开着科普大篷车下乡,深入云南、四川、甘肃的山区学校。聆听孩子们的声音,并点亮他们的科学热情,这样的行为,非常让人敬佩。

当科学来敲门_第3张图片

摄影:苑洁

在小会开始之前,会议组织方还会带领青少年,参观清华大学的多个重点实验室,直接面对顶尖的科研导师提问,零距离观察科技前沿,我相信很多年轻人的学习和科研热情,一定会被点燃。话说,就算是清华在校研究生,各个不同科系的实验室也不是想进就能进的,这种机会,真的难得。

另外,科学家还会在现场发起科学大竞猜,如能答对,据说会有神秘礼物赠送。其实,就算没答对,能多开拓一些科学视野和认知,也是极大的收获不是。

当科学来敲门_第4张图片

 嘉宾阵容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此次会议邀请的嘉宾,以及他们的分享主题。

当科学来敲门_第5张图片

全球殿堂级科学期刊 Science 每年评选的十大科学突破,是众多科学爱好者翘首以盼的“科学吃瓜”,这背后的操刀者,就是Tim。从哈佛英美文学系毕业后,他跨界科学开启斜杠人生,先后在国际顶尖杂志National Geography、Nature、Science 担任过主编。作为科学小会的老朋友,Tim将分享120万人参与的年度青少年科学看点榜单背后的有趣故事,并分析科学突破加速背后的推动力。

当科学来敲门_第6张图片

2019年4月10日,全球首张黑洞照片刷爆全网,在广义相对论提出黑洞存在可能性的104年后,人类终于第一次“看见”了黑洞的真实面貌。而这张照片正是由Avery及他所在的“事件视界望远镜”(EHT, The Event HorizonTelescope)团队所拍摄。

作为EHT项目主要负责人之一,Avery从小就有一个银河宇宙探险的梦:“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喜欢《星际迷航》,他们可以飞去遥远的目的地,拓开未知的边界。在我心里,我就是一个探索者。”

我相信,他的故事,会让很多同样是科幻迷的年轻人,找到自己的榜样和方向。

当科学来敲门_第7张图片

2019年,看不见的“黑洞”迎来了属于它的“高光时刻”。从4月首张黑洞照片发布,到11月中国天文学家刘继峰及其团队捕猎到的“黑洞之王”——一颗迄今为止质量最大的恒星级黑洞LB-1,在不断揭开黑洞的神秘面纱,也在不断推动恒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论的革新。

今年,因他在恒星质量黑洞的发现和测量方面的成绩,荣获2019科学探索奖。想知道他是如何在茫茫宇宙中搜猎黑洞的么?

当科学来敲门_第8张图片

300多年前,人类首次用光学透镜窥探到了“细胞级”的微观世界。300年后,人类在传统透射电子显微镜之上发明了冷冻电镜,实现了生物分子“近原子级”的分辨率,让人类终于可以一窥究竟生物分子是如何执行其功能。中国拥有世界最大冷冻电镜研究中心,背后的建设主导者就是王宏伟。

除了生物医疗,DNA机制分析等领域之外,在新材料学领域,冷冻电镜也具有极为有想象力的前景,我前段时间分享关于斯坦福崔教授新材料学的文章,也提到了他们使用了冷冻电镜技术,做硅电极纳米管的研究工作。

让年轻人想象一下,如果自己拥有了原子级的显微技术,还有什么可以想象的研究空间,能够怎样造福人类?然后带着问题,去听听王院长怎么说。

当科学来敲门_第9张图片

科学并不只有严肃和高冷的一面,有时候科学研究也会让人忍俊不禁,搞笑诺贝尔奖的诞生,经常会有很多让人啼笑皆非的科研成果,但其实这也是科研的一部分。实际上,搞笑诺贝尔奖的评委中,不乏真实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搞笑诺贝尔奖的创始人,Marc,正如同武侠世界中的老顽童,看似戏谑荒诞,其实深不可测。在无数捧腹大笑而又发人深思的发现背后都有一个简单初心:科学,也可以存在一些看似荒谬的问题。他将在小会现场趣味解读自然界中的“迷惑物理现象”。相信能让很多青少年,打消对科学研究严肃苛刻的刻板印象,重新燃起对科学的兴趣。

当科学来敲门_第10张图片

量子计算被视为加速人类计算能力的重要入口,量子科学领域的突破进展,会给云计算、AI、药物,材料研发等多个关键领域带来颠覆性革新。

上个月我在硅谷参观,还特意问谷歌的工程师,量子计算什么时候会让比特币陷入绝境,这个问题我相信也是很多人好奇的。

曾求学复旦、清华,博士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系,师从姚期智,后在香港中文大学做科研近十年,担任理论计算机和量子科学领域国际顶尖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成员和期刊编委。张胜誉正在带领腾讯量子计算团队挑战未来,目前常用的加密算法是否还可靠?区块链的密钥模型是否全部需要重构?关于量子计算,其实我想问的问题都有很多。

当科学来敲门_第11张图片

氢气被点燃时是什么样子?为什么同是透明液体,倒一起后竟秒变七彩彩虹?以上看似简单,但却暗含小心机的化学实验,是北京化工大学特聘外籍教授戴伟博士(David G. Evans)坚持了近20年的一项事业——快乐化学科普。

平易近人的背后,戴维博士来头可十分硬核——身为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博士毕业于牛津后,在英国埃克斯特大学担任教职。但80年代来中国的一次旅行经历让他毅然辞去英国教职,带着一本英汉词典北漂20年。多年来他奔波于中国各个城市和乡村,科普实验上到央视,下到偏远山区,还开上直播,成为快手上学历最高科普网红,听他分享化学的快乐因子,会点燃很多年轻人的好奇心,让很多年轻人爱上化学,爱上实验。

当科学来敲门_第12张图片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专家欧阳自远,给年轻人讲解探月的历程,以及那些不为人知的各种科学内幕。

每个青少年也都有跟同学炫耀的欲望,人之常情,如果善加利用,更能激发青少年的科学热情,去分享探月的科学内幕和不为人知的故事,去纠正别人关于探月的荒谬认识,这在小伙伴眼里,是多酷的一种形象。

如果一个孩子问家长,为什么我要去参加科学小会,这就是一个最好的理由,因为你可以跟同学讲探月的科学内幕,是你手机上刷不出来的,你会在小伙伴中表现很酷,会让大家都很佩服。

当科学来敲门_第13张图片

摄影:苑洁

清华园真的很美,我带非常多朋友逛过,让孩子们自发的喜欢这样的校园,也是给他们一些努力学习的动力。

少年时代埋藏的一颗科学种子,

会长成怎样的参天大树?

来科学小会,你就会知道。

当科学来敲门_第14张图片

扫描二维码,参与报名。

或点击????“阅读原文”链接,查看详细资料。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科学来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