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等计算与普适计算

导读:
  对等(P2P)计算是在互联网上实施分布式计算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服务器与客户端的界限消失了,网络上的所有节点都可以“平等”共享其他节点的计算资源。
  “对等系统”定义如下:对等系统由若干互联协作的计算机构成,且至少具有如下特征之一:系统依存于边缘化(非中央式服务器)设备的主动协作,每个成员直接从其他成员而不是从服务器的参与中受益;系统中成员同时扮演服务器与客户机的角色;系统应用的用户能够意识到彼此的存在,构成一个虚拟或实际的群体。
  不难看出,对等系统把分布式计算模式从集中式引向分布式,也就是说,网络应用的核心从中央服务器向网络边缘的终端设备扩散:服务器到服务器、服务器到PC 机、PC 机到PC机,PC 机到WAP 手机,所有网络节点上的设备都可以建立对等对话。对等给互联网的分布、共享精神带来了无限的遐想。但从目前的应用看,对等的威力还主要体现在大范围的共享和搜索的优势上,诸如对等计算、协同工作、搜索引擎、文件交换等。
  现在有一个很根本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是人去适应机器计算,还是让计算融入生活?作为一种计算模式,普适计算(ubiquitous/pervasive computing)的深远影响正是在于改变了人与计算的关系。
  普适计算的思想由施乐公司Palo Alto 研究中心的首席技术官Mark Weiser 在1991 年提出,目前在国际上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普适计算描述了这样一种概念:无处不在的计算能力将融入我们的生活这种计算能力是动态变化的,它能把住宅、汽车、办公室、商店和银行里的计算设备以及个人计算设备连接并协调起来,为信息、服务和应用提供接入点。
  这种新的计算模式强调把计算机嵌入到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中,使用户能方便地访问信息和得到计算的服务。
  在普适计算时代,计算机主要不是以单独的计算设备的形态出现,而是采用将嵌入式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模块和传感器集成在一起,以信息设备的形式出现。这些信息设备集计算、通信、传感功能于一身,能方便地与各种设备(包括日常用品)结合在一起。不仅如此,信息设备还可以非常廉价地通过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连接,并按照用户的个性需求进行定制,以嵌入式产品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随着定位传感器、无线通信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和分布式计算技术的进步,普适计算的实现条件越来越成熟,普适计算的概念得到了更多的认可。“间断连接”与“轻量计算”是普适计算最重要的两个特征。间断连接是指服务器能够不时地同用户(特别是移动用户)保持联系。用户能够存取服务器信息,在中断联系的情况下,可以处理这些信息。所以,计算中心的数据和应用服务器能否同用户保持有效的联系就成为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由于有部分数据要存储在普适计算设备上,普适计算中的数据库成为一个很关键的软件基础部件。例如,新型的汽车上安装了许多小型的车载计算机部件,用来控制燃料的使用,根据温度和气压调整发动机的运转。这些部件彼此相连,并把测出数据作为汽车运行保养的分析基础数据。当汽车修理时,修理人员插入一个计算机连接器件,获取这些数据来分析,还可以增加复杂的数据连接功能,如连接到GPS 接收机上,让司机准确获知当前的地理位置,与电子地图相连,输入目的地,显示出到达目的地的最快路径,以及连上互联网其它信息,如天气预报、饭店信息等。轻量计算是指计算资源相对有限。
  与其他移动计算相比,普适计算更强调环境驱动性。这要求普适计算对环境信息具有高度的可感知性,人机交互更自然化,设备和网络的自动配置和自适应能力更强。

本文转自
http://www.shuangliao.gov.cn/dzzw/Article/llzs/200711/233.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杂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