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特性—学习

发一篇去年发在新浪微博的文章。

我不清楚生物学是如何定义的,我从我个人学习的过程中,自己总结,并且用我的语言来描述,人学习的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知识->理解->大脑记忆->条件反射。

理解,不管是客观听得懂还是自认为听得懂,暂时都认为听得懂吧。

大脑记忆,关于这一块,由于以后聊的东西相关性比较多,在这里,我需要展开一下。大脑记忆有很多种方式。

1、先天记忆力。 我记得我在刚读书,懵懂无知的时候,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成绩第一,当班长。印象里,没什么悬梁刺骨,也没去凿人家墙。回想起来,那段时间几乎过目不忘。 随着早晚读的开始,按步就班的用传统教育,重复记忆的方式。那种先天性的记忆力开始慢慢消失。

2、不断重复,加强记忆。 这是传统教育里使用的方式,不断地读,不断地写,增强记。我定义为愚公移山型。

3、推理记忆。 这种技巧在理工科比较常见。 理解某定理,或理论,记忆其逻辑,再推导表象。这招在我先天记忆慢慢消失后,偏科为理科后,慢慢掌握的技巧。

4、图像记忆。很多的事实已经证明,图像记忆要强于文字记忆。这种方法的话,记忆的不是文字,而是把文字转换成图像。通过回忆图像来记忆。

5、规律记忆。 人对有规律的东西比较容易记忆。 比如记:1234567890,就比你记:973145926容易。比如有人把PI给转换成一个故事来记忆的。说 这一特性,在设计领域应用比较广泛,这个在未来我会有专门的文章来阐述。

6、其它。世界上方法很多,我不知道不代表没有,当然,我不知道,所以不在这说了。

7、混合记忆。很多时候,记忆方法不是孤立存在。比如又有图像法,又有规律法。 比如《最强大脑》中的,记忆一整副扑克牌或多副牌,用的方式称为路径法。我以一副牌为例,是这样来记忆的:
1) 把扑克牌的号转换成你熟悉的事物,比如说名人。
2) 挑一段你最熟悉的路,上班的路或者老家的路。挑52个点,比如路过的报刊亭,
或者电影院。
3) 记忆的时候,想想号码对应的人物,在相应的点,做某一动作。
比如:红桃皇后代表拿玫瑰的玛丽莲.梦露。 第10张为电影院,那我就记忆成在
电影院门口有人送玛丽莲.梦露一朵玫瑰。 当把52张牌依次偏成故事后。
你就很容易记住。

以我自己为论,我的记忆方式经历了几个阶段。

1)靠父母基因吃饭,先天记忆力强。这段时间持续到小学3-4年级。
2)接受传统教育,使用愚公重复记忆法,这种办法一直陪伴我到几年前。
3)后边偏科数学,学会逻辑推理记忆法。同时和愚公重复记忆法共存。
4)现在逻辑推理+规律法。这是目前我的记忆方式。我现在看东西,会先找出看的内容跟我已有的知识体系共性的地方。 比如: 很多书聊到企业如何留住员工,上百条办法,其实都和马斯洛的5大需求对应。 比如:

你不能让员工光干活,不谈恋爱->生理需求
要给员工买保险->安全需求
Nice的办公环境->社交需求
要让员工做事情有成就感->自我实现需求
对员工,公开表扬,单独批评->被尊重需求

看到这些的时候,我是把看到的知识,转化到我自己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组织方式上。
再比如,我看交互设计的书,别人看到的是颜色,图片,形状等的应用。 我看到的是如何利用人性去设计,我看到的更多是心理学。这个我以后也会单独写文章来聊一下我眼中的设计。

由于我自己有自己知识的组织和分类方式,从形而上,到形而下。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很多领域的知识都是相通的,比如,只要有人参与的地方,都得考虑人性(人之特性)。我看书更多是对我知识体系的印证的补充。所以我可以一年看100本书以上。

关于条件反射。我已经在《没有人是理性的》阐述过,在这里不重复了。

知识,只有到条件反射这一级,才真正是算是自己的。到这个层次已经是神经或者肌肉记忆了。已经很难再忘记。而到这一级,是需要实践去不断重复去练的。

所以,听别人讲课,漫说听不懂,就算听懂,理解了,那也只是刚刚开始,离成为你自己的东西,还长着呢。

前些天跟同学聊学英语。我这同学数学牛B,用推理的方式记忆。但就是搞不定英语。我给他分析了:因为这是两回事。
1、搞数学,那是逻辑推理。记忆也是推理记忆。
2、学英语学得好的,那是条件反射。
你用记忆的方式来玩英语,当然玩得不好。

从人学习分的几个阶段来看,我的总结:

1、看书多了,别拿自己太当回事,因为那还不属于你自己。
2、限制一年看50本书以内,留出时间把知识转化为条件反射。达到知行合一。
3、如开篇之初,为什么我不管别的地方如何定义,我就用我的定义方式。因为我需要把知识转化为我容易理解和记忆的语言。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之特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