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故人》:山河渐远,故人在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CPe0Q-mgNCONF_bcithb4A

公众号:Eve影            关注我,收获靠谱的影评。


山河渐远,故人在

谈到第六代导演贾樟柯,首先想到的便是他的纪实美学。贾樟柯擅长将镜头对准社会底层,以冷静客观的镜头语言描绘底层人物的真实生活,探索他们的内心活动与精神世界。2015年,贾樟柯推出新作《山河故人》,其讲述的是沈涛一家三代从1999年到2025年间历经各种转型期的生活的故事。这部电影对贾樟柯来说是一个转型,导演在这部电影中不仅描述了底层人物的生活常态还揭露了资本主义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社会间的矛盾。《山河故人》叙事时间空间跨度大,电影内部包含的时代情感和变化较多,且贾樟柯试图加入新的元素充实电影、彰显导演思想,使这部包裹着浓浓时代感的电影“意味深长”。

01  荒诞虚无的世界

《山河故人》就是一部描写人的电影,它关注着社会各类阶层人物的生活状态,这与存在主义美学有一定的相通、相似之处。所以笔者认为于电影中寻找存在主义的痕迹,致力于从存在主义哲学观点(世界的荒诞虚无性、人是孤独的个体、自由选择)去揣摩解释影片,在两者相互联系中探讨影片的人文主义情怀,这具有一定的开创和借鉴意义。

在《山河故人》中,导演利用时空的变换表现世界的荒诞与虚无。如影片开头,导演用主题曲《Go west》开启故事的讲述,音乐中海鸥声的音效声声入耳,给人以遐想空间,带领观众走向电影故事世界。主题曲同样巧合的契合了电影的叙事空间。从后面的故事可知,海鸥声可能来自未来遥远的澳大利亚,音乐中音响的混合过渡串联了故事的未来(2025年)与过去(1999年),结合影片的空间地点澳大利亚和山西汾阳,连接起沈涛三代人的情感纠葛,构建了一个多维的时空瞬间。这样的时空瞬间使人们感慨时光飞逝,物是人非。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山河变化,时光流转。人被时代的洪流裹挟前进,一路奔走,一路失去。存在主义观点认为:世界是荒诞的。但是其荒谬性不在于世界,不在于人,在于人与世界的关系。在《山河故人》里。世界的变化影响了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

此外,导演还从镜头语言上进行表现这种荒谬性。例如在影片的过去阶段,导演用DV素材还原了九十年代春节的景象,而后使用变形镜头和升格镜头对DV素材加工,使真实的影像产生荒诞虚无的效果,从而使观众思考,过去的一切是否真实?那存在于记忆中的回忆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消磨殆尽了。

对于结尾,有很多的争议。有人问,导演为什么要安排沈涛再次跳起《Go west》的情节。这其实不难理解。首先导演要创造一个完整的结局和影片开头相对应,使影片格局更加规整,其次是为了给影片注入一丝生机。影片中的故事是平淡中隐隐的撕裂,没有哭天喊地的悲哀,只有淡淡的忧伤和压抑,导演需要为故事的未来开拓一个乐观的景象,给观众一个缓冲,一点希望。存在主义承认世界的虚无,但是面对虚无,人并不绝望和颓丧。人的乐观建立在悲观之上,这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自我的超越,所以沈涛即使孤独终老也没有绝望,她仍旧在春节包着麦穗饺子寄托对儿子的思念,她选择在雪天跳《Go west》,既是对过去记忆的缅怀,也是对未来生活的希冀。

02  人是孤独的个体

对于“孤独感”,导演用一系列镜头语言进行表现。首先体现在屏幕格式的选择上,导演将电影按时间段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表示昨天、今天和明天,而这三个部分也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屏幕格式。这并不是导演的首创,在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中也选择了利用变换画幅来表现时间段的方式。这种通过视觉的感受来表现时间的流动是自然的不着痕迹的。在过去阶段,导演采用了1.33的画幅,这种画幅是旧时电影常用的,容易将观众代入到过去的年代,加深了历史纵深感,人为的营造出了真实的氛围。并且此画幅较窄,这就说明镜头表现的范围不会很宽广,同时也限制了观众的视野。例如在过去阶段结束部分,人与人紧挨在一起看春节表演,这样的场景在1.33的画幅下显得更加紧密,表现出一种紧簇的拥挤感,从而传达导演在过去阶段想体现出人与人之间关系亲近的意图。转眼现在和未来,导演分别采用了1.85和2.25的画幅,随着时间的推移,画幅越来越宽,电影中的人物关系也越来越疏离。

“孤独感”的塑造不仅体现在画幅的变换,还体现在电影情节上。《山河故人》的海报上有一句话: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事实的确如此,至少在电影中,每个人都经历着告别与被告别。在存在主义看来,由于人们从根本上是孤独和与世隔绝的所以注定是互不了解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但这些世界又互相没有联系。他们只在表面上进行交际,并不触及内心里的过程。①影片中人物的经历充分说明了“人是孤独的个体”这个观点。导演试图在电影中描绘一个人生,这个人生交杂着拥有与失去、出生与死亡、喜悦与悲愁、告别与留恋。影片中的人物曾经拥有,随后失去,继而怀念。沈涛失去了亲人朋友爱人,每个人陪她走了一段路随之告别不见,在新年包饺子时,她是孤独的,故人不在,何来欢喜。张晋生离开故土,定居国外,金钱自由他已拥有,可是他说没有了敌人,他是如此孤独,也许即使身处遥远的澳大利亚他也在思念着故人。张到乐的孤独源于母体的缺失,与父亲交流的障碍更让他无法释放内心的阴霾。导演通过描绘人物的一生,展现了现代社会中出现的种种难题,也体现了现代人内心的焦虑与恐惧。而观众,被设定为孤独的看客,冷静的旁观着别人的人生。


03  自由选择的无期徒刑

在《山河故人》中,每个人也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进行着不同的选择。梁子在爱情中竞争失败后主动告别过去,离开了故土,兜兜转转,在生命弥留之际还是选择回到生他养他的家乡。正如梁子看到的困在笼子里的老虎,他的人生也如困兽,挣扎之后他做出了选择。沈涛在人生道路上也在不断的选择,在梁子和张晋生的三角恋中,她选择了张晋生;在儿子的抚养权上,她选择了让步;在定居地上,她选择留在汾阳做一个故人。可以说,沈涛的孤独人生是在她的一步步自由选择上建立的,这无法逃避的选择给她的人判了孤独的无期徒刑。


04  贾樟柯的转型

回望贾樟柯的电影历程,贾樟柯叙事的对象一直是“以人为本”,他关注着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的生存状态,用他敏感的镜头捕捉大时代下的人们的心理变化。他们喜悦,他们悲伤,他们温暖,他们冷漠……一切都在贾樟柯的镜头下冷静的被描述,他刻画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以一个人为代表的一群人的缩影,那是被时代裹挟着的不受控制发生变化的人们,是真真实实存在于我们的世界中的人们。

《世界》是贾樟柯电影历程中的转折之作,从《世界》开始,贾樟柯转移了叙事空间,他不再拘泥于小城叙事,将镜头对准了都市。身为现实主义导演,他塑造的人物和故事更要贴近人们的生活。《山河故人》则更能明显的感觉到贾樟柯的变化,他的叙事格局更加扩大,时间上跨越了三代,空间上跨越了半个世界,这足以体现出导演的野心。然而野心需要现实的支撑,扩大了的社会图景的确可以讲述更多的人物经历,却也加大了导演想表现出的个体情感和时代情怀的难度相对于贾樟柯以往的作品《小武》,《山河故人》中人物身份迷失的刻画稍显浅薄,对时代的把握度也有所欠缺,致使叙事的宏观图景与微观个体失衡,两边都没有得到深度的刻画。

除了叙事格局,叙事对象也在发生着转变。《山河故人》中的梁景东是唯一具有边缘化特征的人,在以往贾樟柯的电影中,边缘化的人物是放在首要位置去叙述与刻画的,但是在电影里反而被弱化了。

人的存在本身并没有意义,人类存在的意义是自己赋予自己的。贾樟柯赋予他影片中的人物生活化存在的意义,沈涛、梁景东、张到乐分别被烙上不同时代的烙印。隔水青山,故人亦在。即使身边斯人已去,曾经将永存于内心。《山河故人》的叙事平凡且温柔,贾樟柯的镜头不再冷峻,他不再用“冷暴力”去抨击时代的无情和人们的冷漠,而是顺时间自然,与时代平行地讲述。



①王永健 : 《存在主义:世界的荒谬与人的孤独》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5年第1期,第91页。

你可能感兴趣的:(《山河故人》:山河渐远,故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