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更新文章为哪般?

按照惯例,今日又该更新文章了!马克飞象已经打开,面对着空白的电脑屏幕心烦意乱起来……

到底该写什么呢?
叻,这个话题太大了,我写不好怎么办?
怎么搞的到现在还不知道写什么?
还是先看看,找找话题再写吧!
平时真应该注意多积累,为什么总是要拖到最后一天才来写呢?活该!
……

乱,烦;以至于到了一种焦虑的状态,这是当下的一种心情。想想每天写日记倒是显得轻松许多,许是习惯了。可是要发布文章毕竟还是不同,特别是还没有想到任何明晰的话题时,心头开始焦虑。对着电脑屏幕,确实不知如何继续下去。这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没有办法无视,必须要克服。于是尝试着先不去理会是否发表的问题,还是按照习以为常的做法——写日记,果然就不顾及一切地敲起字来了!

写日记与公布文章之不同是显而易见的,可是为什么对我来说会有如此大的结果反差呢?难道我的心理真的有那么脆弱吗?以至于只要一想到是写日记就可以立即进入状态,而要发布出自己的文字就经常性地陷入一种不知所措,心理恐慌,焦虑而恐惧的状态?公私不同真得有那么大的作用吗?

知道日记毕竟写给自己看,而发表文字就一定或多或少地有其他人看。这就像一个人在家对着镜子自己练习演讲和到公众场合去演讲之不同一样。难怪有人说:“不怕死,但是害怕公众演讲!” 可能我也是这样的人?心理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1. 日记写给自己看,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完全无所顾及。而发表文章会顾及他人的看法,越是如此越是难以开始。
  2. 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声音,心理负担肯定会有,特别是像我这种还TM特幼稚地在意他人看法的人更甚,说到底还是害怕。其实,真得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可怕,并没有多少人会有时间理会你的想法的!
  3. 写出来给别人看,心理上对自己的要求自然要高一点。一时又没有合适的话题,无法开始,就会卡住,于是心理烦躁焦虑,尤其要命的是还做出了每周更新的承诺。(这时承诺的作用就显示出来了,哈哈……)
  4. 积累不够。可能有种错觉认为有坚持写日记习惯的人不存在积累的问题,事实却并不如想象的那般。要知道写日记很随意,当然也有积累的作用,但很有限,依然是不够,对一些话题的思考与梳理不够深入,于是到用时方恨少。
  5. 还是心理问题:一来心理预期比较高,二来又面对无话可写的局面,两者相互作用放大了负面影响。

那怎么办呢?事已至此,继续焦虑、害怕于事无补。不写肯定不行,写又感觉无从写起,这种局面如何打开呢?每周更新一篇文章,这是我的承诺,不能违背。遇到困难也是可以想见的,毕竟对于自己来说这件事具有相当高的挑战性,有困难很正常。那面对困难,焦虑正常但肯定没用,唯一的办法就是face it。面对它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写(就像写这篇文章一样),虽然大多数时候是不能立即解决眼前的困难,但却可以让自己在心理上更放松一些,也有了找到一些why与how的可能。这不就是一个好的开始吗?

说实话,在写的方面从来就不自信,也确实能力有限,能坚持这么久,感觉很骄傲。之所以决心要养成写的习惯是因为觉得有写文字习惯的人是善于思考的人,是善于学习的人,是善于且乐于分享的人。我也想成为这样的人,于是努力养成写的习惯。写的好处无需要多言,特别是养成了将自己所想所思以文字的形式与他人交流的习惯(分享的习惯)且有这种能力时,会有更多意外的惊喜。至于是什么惊喜,这就需要每个人自己去体会去领悟了,这正是我要养成这一习惯的原因之一。而经过这几个月的实践,确实也收获到了许多意外的惊喜,这正是让我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

李笑来老师说:

分享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实力,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有实力去分享的。

每周更新一篇文章,就是在培养自己分享与被分享的能力。分享确实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这里所说的分享当然不是到处去copy或转发一些文字或者链接就算的,李笑来老师给出的最简单明了的定义:

拿出自己的好东西传播出去。

可问题是:不是每个人都有好东西的。想来分享一篇分字有压力就是害怕分享出来的不是好东西吧?说到底还是能力有限,于是只能这样自我安慰,越是分享(每周更新文字),便越是在培养能力,这本身就是在做正确的事。有什么好因此而恐惧、害怕、迟疑的呢?

最后送给自己一句鼓励的话:

做任何事都不要被暂时的困难所吓倒,不要为当前的现状所迷惑,要有撩开迷雾看见远方的智慧与勇气。

你可能感兴趣的:(恐惧更新文章为哪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