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学习算法(Generative Learning Algorithms)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生成学习算法,内容主要包括生成模型和判别模型的比较,以及生成学习算法的一个例子——高斯判别分析(Gaussian Discriminant Analysis, GDA)

1. 生成模型和判别模型

  前面我们讨论的学习算法(线性回归、逻辑回归、softmax等)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在想方设法求出 p(y|x;θ) ,也就是说,给定特征x,我们直接求出y的条件概率作为模型的输出,直接作出判断。这类算法被称为判别学习算法(discriminative learning algorithms)
  我们现在考虑另外一种思路,就是从训练集中我们先总结出各个类别的特征分布都是什么样的,也就是得到 p(x|y) ,然后再把要预测的样本特征拿来和每个类别的模型作比较,看它更像是哪种类别的样本。这种算法被称为生成学习算法(generative learning algorithms)
  也就是说,判别方法并不关心数据是长什么样子的,它直接面向分类任务,只关心数据之间的区别或者差异,然后利用学习到的区别来对样本作出预测。而生成方法则试图弄清楚数据是怎样产生的,每种类别数据的分布规律是什么,然后对于测试样本,再去判断那个类别最有可能产生这样的数据。
  那怎么通过各个类别的特征分布判断一个新样本呢?这时就需要用到贝叶斯定理(Bayes rule)了:

p(y|x)=p(x|y)p(y)p(x)

我们选出使 p(y|x) 最大的y作为预测结果。p(x)代表样本在所有类别中出现的总的概率。由于对于某个样本来说,p(x)已经是确定的了,所以我们只需要最大化分子项就可以了:
生成学习算法(Generative Learning Algorithms)_第1张图片
  这个式子直观上也很好理解:比如我们在马路边远远地望到一个小动物,你想要判断它是一只狗还是一只鹿。首先,你肯定是要观察它的特征,然后根据你之前已经建立的经验,把它分别与狗和鹿的特征相对比,看更像哪个,也就是利用条件概率p(x|y)。然而距离太远了,根据你现在能够观察到的来看,可能和两者的特征都很符合。这个时候如果要让你作出判断的话,我想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个在马路边出现的动物是狗。为什么呢?因为狗在城市中更为常见,先验概率p(y=dog)的值更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便是同时利用了条件概率和先验概率来作出判断的。
  注意,虽然在这个公式中也出现了 p(y|x) ,但它和判别模型中要预测的 p(y|x;θ) 是不同的。判别模型中我们直接计算出了 p(y|x;θ) 的大小,并把它作为预测结果的概率。而在生成模型中,我们是通过选取不同的y,来得到一个最大的 p(y|x) ,也就是看哪种类别会令测试样本出现的概率最大,把这种类别对应的y值作为预测结果。
  另外有一个问题,在我看到的资料中都没有明确提到,也可能是我涉猎较少没有发现,但我觉得应该注意的是,训练集中各个类别样本所占比例的问题。我们的生成模型中的p(y)就是由此得到的。有时为了得到充分的样本我们可能会刻意均衡每个类别样本的数量。比如前面马路边小动物分类的问题里,我们在训练集中收集的狗和鹿的数量各占一半。但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见到它们的比例并不是这样的,可能我们见到狗的概率为……这样我们的p(y)就不是真实的。所以我们的训练集要具有代表性,而不能人为地控制比例。
  我们首先来讨论一下高斯判别分析模型,感受一下生成方法的概念,并对比了高斯判别分析模型和逻辑回归的联系和区别。后面我们再具体讨论更加经典的生成模型——朴素贝叶斯分类器(Naive Bayes classifier)。

2. 高斯判别分析模型(Gaussian Discriminant Analysis model)

  作为生成模型的第一个例子,我们来讨论一下高斯判别分析模型(Gaussian Discriminant Analysis model)。这是个什么模型呢?其实很好理解,就是在一个二元分类问题中,类别y依然是服从伯努利分布,然后给定y的情况下,条件概率p(x|y)服从高斯分布,写成数学形式就是这样:
生成学习算法(Generative Learning Algorithms)_第2张图片
相应的概率分布就是:
生成学习算法(Generative Learning Algorithms)_第3张图片
这很好理解吧。它的对数似然函数:
生成学习算法(Generative Learning Algorithms)_第4张图片
  好,我们现在从训练数据中学习模型的参数。数学推导的方法与之前我们用到的最大化对数似然函数的方法一致,我们可以得到:
  生成学习算法(Generative Learning Algorithms)_第5张图片
  再次说明,这里的 1{} 表示逻辑判断,真就输出1 ,反之输出0。这里得到的结果也非常直观,我们可以直观地从这些参数的意义来理解。 ϕ 表示的是不同类别在训练集中出现的概率, μ0,μ1 分别为不同类别下特征的均值, σ 为训练样本特征的方差。
  我们把学习到的参数代回到p(x|y=i)中,就可以得到不同类别下样本特征的分布情况了,本例中的分布是这样的:
  生成学习算法(Generative Learning Algorithms)_第6张图片
  这就是两种类别下特征的分布情况,是二维的高斯分布,不同轮廓线代表不同的概率值,越靠近中心的值位置越大。这样,对于每一个测试样本,我们就可以计算出它在不同类别下的条件概率,再结合p(y),来得出使它出现的概率最大的类别了。

3. 高斯判别分析和逻辑回归的关系

  从高斯判别分析模型中,如果我们应用贝叶斯定理,计算出y=1关于x的条件概率,我们可以得到:
  这里写图片描述
  为了简洁表示,这里用 θ 代表模型原来参数的函数。上面这个式子有没有很眼熟?这不就是逻辑回归的形式吗?也就是说我们用一个生成方法推出了一个判别方法的表示!
  那么这两种方法我们到底应该选择哪种呢?对于同样的训练集,GDA和逻辑回归一般会给出不同的决策边界,那到底哪一种比较好呢?
  是这样的,从上面的推导过程我们也可以看出,如果 p(x|y) 服从多元高斯分布(而且 Σ 相同),那么它的确可以使用逻辑回归来预测;但反过来却不行。也就是说,GDA对数据的假设条件要比逻辑回归强,在一些GDA不适用的情况下,逻辑回归可能仍然使用。但假设条件强的一个优点是,一旦数据满足这些条件,那么GDA将能够更好地拟合数据,给出更好的模型,换句话说,即使是在训练样本很有限的情况下,GDA依然可以给出一个更好的结果。
  然而,逻辑回归也有它的好处。那就是由于它对数据的假设条件比较弱,因此它更加鲁棒,如果对数据的假设出了点差错,也并不会对它造成多大的影响。它的性格属于“成大事不拘小节”型的。实际上,还有一些其它的数据分布也可以使用逻辑回归,比如泊松分布。相比之下,GDA就只能做专一的“精细活儿”了,如果我们用GDA来预测符合泊松分布的数据,那结果很可能就不怎么好了。
  总结一下两者的特点就是:GDA模型的假设更强,对于符合要求的数据,可以在更少的样本中学习出有效的结果。逻辑回归则相反,它对数据的假设较弱,但这也使得它对模型假设的偏差问题更加鲁棒。特别地,如果数据不是高斯分布的话,那么在有限的样本集中,逻辑回归通常比GDA表现更好。因此在实际中逻辑回归更加常用。
  后面我们将要讨论一个更加著名的生成学习算法——朴素贝叶斯分类器(Naive Bayes classifier)。

你可能感兴趣的:(机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