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1. 属性和域

   在现实世界中,要描述一个实物常常取若干特征来表示,这些特征称为 属性(Attribute)
例如,用学号、姓名、性别、系别、年龄和籍贯等来描述学生。每个属性的取值范围对应一个值的集合,称为该属性的 域(domain) 。例如,学号的域是6位整型数;姓名的域是 10 位字符;性别的域为{男,女}等。

2. 关系的相关名词

记关系R(D1, D2, D3… ,Dn),称关系R为n元关系。

  1. 元组: 关系中的同一行数据(d1, d2, d3, …, di, …dn),元组中的每一个值 di 称为元组的一个分量
  2. 目或度(Degree): 这里的R表示关系的名字,n是关系的目或度。
  3. 候选码(Candidate Key): 关系中可以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的 属性 或 属性组。
  4. 主码(Primary Key): 若一个关系又多个候选码,则选定其中一个为主码。
  5. 主属性(Non-Key attribute): 包含在任何候选码中的诸属性称为主属性。不包含在任何候选码中的属性称为非码属性。
  6. 外码(Froregin Key): 如果关系模式 R 中的属性或者属性组非该关系的码,但是它是其他关系的码,那么该属性集对关系模式 R 而言是外码。
  7. 全码(All-Key): 关系模型的所有属性组是这个关系模式的候选码,称为全码。
    例如关系模式R(T, C, S),属性 T 表示教师,属性 C 表示课程,属性 S 表示学生。假设一个教师可以讲授多门课程,某门课程可以由多个教师讲授,学生可以听不同教师讲授的不同课程,那么,要想区分关系中的每一个元组,这个关系模式 R 的码应为全属性 T、C 和 S,即 All-Key。

3. 关系的 3 种类型

  1. 基本关系: 通常又称为 基本表 或 基表 ,它是实际存在的表,是实际存储数据的逻辑表示。
  2. 查询表:     查询结果对应的表。
  3. 视图表:     由 基本表 或者其他 视图表 导出的表。由于它本身不独立存储在数据库中,数据库中只存放它的定义,所以常称为 虚表

4. 关系数据库模式

  1. 关系: 关系的概念对应于程序设计语言中变量的概念。
  2. 关系模式: 关系模式对应于程序设计语言中类型定义的概念。

5. 完整性约束

 

6. 关系运算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系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