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几点事(十)

想不到已经第十篇了,陆陆续续应该写了快2年了。今天和老师讨论完问题感觉大脑都死机了,过了2个小时才恢复过来。老师水平太高,大脑不太够用,还得继续努力。这几个月来都没好好休息,一直被事情推着走。近三周来搜了百来篇论文,和之前研究的领域不一样,有的一篇文章有5,60页。看得我很是疲惫,来美国一个月了也没怎么出去玩过,基本就是家,学校,偶尔去超市这样的三点一线循环中。不过CMU整个学校基本都这样,学生压力挺大的。写出来会好受一点,发泄一下。

好的,开始正文了。我想讲一个讲维度优势。这个词从维度打击里引申过来,维度打击则是三体里发明的。这里想讲一下维度优势的定义:就是针对一个事情或问题,有一种类型的解决方案,但是一个人A完全不知道,而且通过他现在所有途径也无法了解。而另一个人B知道,则B对A有维度优势。A可能有n种方法来解决,但是B则可以有N^2的可能方法。维度优势是会造成巨大的信息差,而且短时间内无法弥补。我想举几个例子来更好的说明。A不会做菜,B会做菜,这样B就有信息差了,在聚会中可能会更受欢迎。但是如果A想弥补这个信息差,他可以网上查资料看视频,问身边会做菜的人,所以弥补起来是比较快的。所以这不是维度优势。换一个情景,B会自己制作机器人来做菜,而且品质很稳定,但他没有宣扬。A从来不会想到机器人可以用来做菜,从而也不会去特地去网上搜和问别人。当然,问了也没信息。为了追赶B,A会花很多时间,但是始终比不过B,而且他无法理解为什么。这就是维度优势。看起来维度优势条件很苛刻,而且都说死了:A是通过现在所有途径都无法了解。但是现实中人获取信息的途径有限,虽然有了互联网,但重要的东西还是获取不到,所以维度优势还是大量存在的。这个就比之前的信息差更加威力大。如果这个维度优势是建立在一个群体中的话,那就是不得了。上午和同学讨论一个问题,推测出中国的从业人员应该没使用一个技术,而且是他们想不到会用这个技术。这种案例其实很多,因为我们很多东西不完善,刚起步,缺人才,所以可以做的事情还是挺多。


我这个系列讲了很多次信息差,讲这么多如何利用信息差。这次想谈谈为什么会有信息差。那我觉得首当其冲是媒体。如果接受的信息源是固定的,而单个信息源往往是不完美的。它受限于自己的立场,目的,和利益。如果同样立场的东西看久了,就会形成思维定势,不去想别的可能。而最近流行的自媒体,个性化新闻阅读,看似增加了信息源,其实我觉得增加了人们获取有用信息的成本。低质量的信息太多。然后个性化阅读其实会有负面效果,他根据你的喜好来推荐新闻,相当于顺着你的性子来。这样一来苦口的良药他们就不会给你看了,因为你不喜欢。这种看似迎合用户,考虑用户需求的行为,是一种“溺爱”。长远来看是有害的,但商业公司都是短视的,他们不管长远的事情。但是作为个人,我觉得有必要培养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但是很难。观察网上和身边的人,我有几个明显的感觉,人群思维的漏洞。就是群体都是偏差的,这是危险的。而维度优势是建立在群体偏差上的,看看这些年国内吹捧的人工智能都是着眼某几个点,有许多东西被忽略了。这个潜在的后果许多新来的人,会认为有些片面的观点是理所当然,这种群体偏差会被动造成维度优势。至于企业的做法,短视行为相当于贪婪算法,一般情况都不是最优解。


说了这么多,最重要的是实践。不然全是空谈。

我的研究方向和未来计划都是按我对这些的思考来规划的,我估计需要几年才能看到结果,

和选择热门或保险的路不同,这需要自己说服自己,没有身处人群之中的安全感。

做研究,独立思考,就要承受这样的孤独。

承受它的风险,接受它的结果。

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几点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