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那些评论家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按照我个人的性格而言是有点纠结的,有些话讲出来势必会锐化矛盾,而我可以毫不掩饰的说我是一个怯懦的人,一般不敢直面自己的缺点,不喜欢被别人评定是个怎么样的人,尤其不喜欢被别人暗讽。同时看到有些与自己观点不同但是用词又非常尖锐的评论会想要站出来辩驳,但是会为了避免争吵而不在帖子里正面回复,因为在一群观点相同的人想要站住脚跟根本不可能,和自己观点相同的人越多的永远会觉得自己是对的。

    所以为了避免上述状况我会尽量的把言辞放的宽泛一点,比较好接受,即使不接受的人也不会太针对你。通过这段时间看到的一系列事情来讲,我觉得可以稍稍体会到一些人们的心理,虽然将他文字化起来可能会有点浅薄,但主要可以提醒我随时保持愉快的看评论的心情。

    首先我们都知道先入为主的观点,但最近我才发现不是先看到哪种观点,就会赞同那种观点的。一个有判断力的人,首先会存在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这些都是你周围环境潜移默化带给你的,所以在看一些评论的时候会有一种:怎么会有人这么想的这种诡异的感觉。如今天我在一层楼底下看到这样一条评论:久负大恩必成仇,没积德也叫作恶。假清高未必不会祸及他人。(原谅我直接引用了,没有恶意)这种观点并不是属于我说的尖锐的观点,我们也不能说他是偏颇甚至错误的。但是我不能全盘接受的原因是因为和长期接触的主流观点有出入,我想一个人若能做到独善其身,我们虽不能说是善人,但是绝不是大恶之人。毕竟我们也不能判断什么才算是积德之举,救一个人算是善举吧!但是万一若干年后那个被你救活的人屠杀了一城的无辜百姓,你会不会为你之前救了他而后悔,这样的举动算是积德之举吗?清高未必不会祸及他人没错,但是你有心成善未必做的就是好事,同样也可能祸及他人,独善其身总比想着要损人的好。

    然而久负大恩必成仇却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著名的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又一部作品叫做《恶意》,我看了以后对于这种复杂的人性有了极深刻的共震感。书中的修野野口在小时候就受到日高邦严的帮助,却始终对他抱有恶意,导致了最终的惨案。这种恶意从理性的角度是无法解释的,因为他是没有由来的,或许我们可以说是因长期的负罪感而扭曲生成的恶意。

    上述话题与我们所说的评论并没有直接关系,但我们可以说有些评论家是对被评论者抱有恶意的,我看到他们很多人把它归结为通过批判那些名人来沽名钓誉,博取眼球,事实上不妨说他们这么做真的能招来什么好的名声吗?招来的骂声和不愉快恐怕要更多一些,要这些虚名有什么用呢?更何况有些评论家本身就是才子名人,像金圣叹、脂砚斋,他们根本无需沽名钓誉。所以我认为即使后来有了这样的想法,一开始也绝不是为了博眼球才去批判别人,我想是一种价值观的冲突,这没什么好说的,思想碰撞多少会造成一点不愉快,但是却是思想进步的必要途径和体现。我要说的不是这种人,而是自命不凡而夸大事实的人。

    人的观点很容易受他人影响而被带跑,信息的不对称使人们几乎不明真相,但是只要有几个人拉着正义、客观的旗帜,人们就会因为想要维护心中的正义而跟着跑了,而且面对自己崇拜的人或者想要保护的人会固执的护短,这些都是正常现象。最近看到林徽因吧里的人因为钱钟书讽刺过林徽因微整过而攻击钱杨夫妇自私狭隘刻薄虚伪。事实上我觉得他们未免把钱杨夫妇看的太神话了一点,他们只是文人,又不是圣人,圣人说不定都有丑陋的地方,何况人家也只是一般人,不平则鸣,或许他们真有一点什么冲突所以一时出言刻薄,就因为是名人所以说有什么不愉快都得忍了是吗?我想刻薄也是一种性格,只是因为刻薄而被说成是大恶之人,那倒不如不讲话,不写文章,最好把脸也给毁了,省的一个表情叫别人觉得你不满。何况难不成被批评家说几句,被批评者就一定做过这样的事吗?且不说整没整,林徽因的才情和美是公认的,难道是别人一句话就可以毁坏的吗,即使真的整过了,又怎么样,妨碍我们觉得她美了吗?现在这几个人都走了,逝者已逝,我们在背后纠葛不停真的会使我们喜爱的作家得到什么好处吗,或许他们在天堂里已经握手言和了,谁知道呢?

   我们不在那个时代,不知道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但是既然他们的人生已经过了,留给我们的不过是他们人生的教训和他们的作品了,不该在拿他们的是非说事,尤其是做人做事上的瑕疵,谁没有呢?与其把他们高高挂起,不如看做是和我们一样的人吧。

    时代不会因为个人的好恶而对一个人盖棺定论的,所以评论家们请谨慎全面的看待一个人,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而把事实扩大并发出不可磨灭的言论,或许你过段时间想想发现自己并没有真的多么讨厌那个人,而你曾经发表过的言论却一直影响着许多人讨厌那个人呢!所以公众评论要慎言慎行,个人好恶还是留在自己肚子里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说说那些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