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疑释惑之十一】

佛教思想如何与家庭和社会生活相结合?


【解疑释惑之十一】_第1张图片
决择的智慧

佛教是适应救度一切人的智慧方便大法。把它理解为某一种或某几种陈旧的教条模式都是错误的。

佛教是一种催人积极向上,追求完满的思想和人格品德的精神动力,是驱散心智愚暗,点然智慧明灯的火炬。皈依佛教,就是追求佛陀的高尚完满的精神境界,学习佛陀自省自悟,自我净化,自我完善,智慧洞察万物,慈悲方便利众的难能可贵的精神;学习如来的出泥不染,宽厚仁慈,诚实、光明磊落,无私无我,无贪无嗔,平易近人,心胸广如虚空的人格品德;学佛就是学佛做人,学习佛菩萨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思想品德,阅读佛经不能光念不做,要按佛经中指示的方法积德行善,学一点,做一点,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学佛中学习佛的慈悲心是最主要的。佛祖曾在《般若经》中说:“手中掌握一法,就等于掌握一切法,这一法是什么呢?是大悲心啊!”

人只要有大慈大悲心,就是肉身菩萨——这是佛说的。

人如果有这样一颗慈悲心,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慈悲待人,智慧做事”,这是佛教的原则。

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坚持佛教的平等慈悲、戒恶行善的原则,就是佛教思想与家庭社会生活的最佳结合方法。

在家的人修佛应以修慈悲心、修善德为主,至于念佛、坐禅,不需要仿照什么模式,完全可以按照本人的实际情况决定贯彻佛教的方便原则,可以不拘任何形式,家中设不设佛堂,拜不拜佛都属于外表形式问题,不必一律强求。

最主要的是要心中有佛,心中有法,以佛为榜样,以法为准则。

多识•洛桑图丹琼排活佛

你可能感兴趣的:(【解疑释惑之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