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杀死了女孩——《An Inspector Calls》观后感

      在看完一部平淡却隽永的日本电影后,我又意犹未尽地打开了一部电影。有时候觉得看电影都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比如很多常驻在高分榜上或是“人生必看”系列的电影,明知道是部好电影,我却想着下一次吧,而不愿点开。很明显,这部电影在几秒内用封面和简介打动了我,使我带着期许和愉悦之情点开了它,当然也有可能是“卢平教授”带来的的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作祟。


谁杀死了女孩——《An Inspector Calls》观后感_第1张图片

      为了防止剧透而影响心情,我关掉了弹幕,开始认真看剧。首先,电影一开篇,我就不得不为英剧表现出的一如既往的精致的画面和恰到好处的音乐而啧啧称赞。剧情慢慢展开,一家人在为重要的一餐做准备,到来的是客人是这家女儿的未婚夫,而突然到访的一位陌生的警探终止了这场本该十分美好的订婚晚宴。而这位警探到访的原因是因为一个女孩自杀了,刚开始,警探只是询问这家的男主人柏林先生,众人不解他和女孩自杀有什么关系,随着故事的发展,原来在场的五个人每一个人都和女孩的死有关系,他们中没有一个人是直接谋杀女孩,但是却也是他们一步一步将女孩推进了死亡的深渊。

      在故事讲到女主人和女孩的接触时,我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视频突然跳过了几十分钟,直接跳到女孩自杀抢救的画面,电影突然结束了。我觉得没看懂。于是决定再看一遍。这一遍,有弹幕护体。第二遍观看我发现了许多第一次时不曾注意的细节刻画,也发现自己原来遗漏了电影最重要的片段。电影剧情的反转无疑是令人震惊的。我们想当然的认为这是一个警探查明真相的故事。然而电影却告诉我们,所谓的“警探”并无其人。那么这个警探是谁呢?他怎么能在事情并未发生的时候预言并洞悉这一切?为什么但周围的人包括活着时候的女孩却看不见这位警探。也许他是上帝,也许他是死神。他所做的无疑是想挽回些什么,寄希望于通过对柏林家族的五个人的揭露使其悔恨而进一步阻止事情的恶化。但很可惜,他失败了。他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女孩在他面前死去,一切都没有改变。女孩在死的最后一刻,看见“警探”面带深深的怜悯望着她。

      很多人都认为柏林家的五个人并没有做错什么,没有人直接拿刀捅死或逼着女孩自尽,这个女孩基本上是自己作死的,自己非要罢工、偷偷嘲笑顾客(事实上,她当时应该没有笑)、自己去当陪酒女。但事实上这个女孩只是一个缩影,编剧在电影中用极致的巧合造成的特殊的剧情冲突谱写了一曲悲歌,给观众以一种极大的心灵震撼。我们会想,到底什么造成了这场悲剧?是女孩自己,还是那五个人?而那五个人又是如何逼死了女孩?而怎样做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其实,那五个人中柏林姐弟俩是认识到了自己对女孩之死是负有责任的,他们也没有在得知女孩没死时有半分放松。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故事的结局也没有改变。如同鲁迅先生曾经笔下塑造过的生动人物譬如阿Q、祥林嫂、《狂人日记》中的狂人等一样,他们最后沦落至悲惨的下场固然有自身的原因,但是谁能忽略他们所处的那个吃人的社会对个人的压制和摧残,如同不能光指责他们不争气一样,我们也不能粗暴地指责那个女孩自暴自弃。但是我们又能指责剧中的五个人吗?不一定,他们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对于他人造成的影响,如果我们将每个人身上发生的不幸都归结于他人,那我们有意无意对他人的帮助难道就可以抹杀吗?他们又真的无辜吗?也不一定。在这个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施暴者之一,就如同当今社会我们中的许多人躲在键盘的背后,用语言的利剑伤人,这样的人与剧中的五个人又有何异?法不责众,在法律上大家都不需要付出代价。那女孩的死,究竟是谁的错?我们究竟该如何自处呢?

     我也不甚清楚,只能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许对待他人的一点善意,能够拯救一条生命。

你可能感兴趣的:(谁杀死了女孩——《An Inspector Calls》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