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急着上市才正常?

不急着上市才正常?_第1张图片

早就听说老干妈不愿意上市,一直以为这是个个例。上市多风光,造就一批富豪,更是地方政府业绩。听了香帅的金融学课之优序融资理论,才知道没那么简单。

上市只是融资的一个手段。放眼美国大企业,他们融资的优先顺序是:

内部融资 > 债权融资(银行贷款、债券)> 股票融资

说白了,美国大企业,其实和我们的老干妈一样,能不外部融资,就尽量不外部融资,外部融资的时候也尽量选择债权,而不是股权。

类似的情况,如果一个上市公司在进行项目投资的时候,宣布使用自己公司的利润,股价就会上涨。如果宣布是增发股票来筹集资金,股价就会跌。如果发行债券,股价的变动幅度就比较小。

上市成本高?

为什么与我们印象中的上市融资差别这么大呢?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如果一个产品利润很高,它们完全可以靠内部融资完成发展的任务,自然不愿意别人来分享高利润。

公司在宣布新项目投资的时候,如果是用自己的利润投的,会博得市场的正面反馈,而想用增发来进行融资的,市场会给出负面的反应。
像阿里巴巴,还有很多大企业,在上市后,都愿意采取发行债券融资的办法,其根源就是在于,要克服信息不对称,向市场传达一个更加正面的信号。

国内的异常

但为什么国内上市如此有诱惑力呢?
A股市场是个“僧多粥少”的地方,所以每个上市名额都意味着权力,甚至是地方政绩,所以我们有一种感觉,就是只要上市就赚钱。再加上市场管理的水平不是很跟得上,对于违规的处罚又不到位,所以市场很多时候就变成一个“钱多、人傻、速来”,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A股的股权融资反而变成了一个“便宜”的融资渠道,所以发生了逆向选择的问题。

理论指导实践

对于投资者来说,要避开那些一天到晚搞定向增发的公司。

如果一个企业一天到晚搞再融资、定向增发,这就发出了信号,企业不挣钱,或者挣了钱不肯拿来分红。

股市依然活跃

股市融资成本很高,但很多大企业比如谷歌、苹果依然选择上市,是为了增加知名度,经营财务更透明,便于展开并购、入股等资本动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急着上市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