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矛盾的中国俗语

中国的成语用精炼的语言表达了深奥的道理,一个成语往往就有一个故事。常常是只有几个字的成语要用一大堆的语言才能表达清楚它的含意。举例来说,国外有个达柯定律,国内的话就是无知者无畏。这就是成语的宝贵之处,中国语言的神妙之处。
那些矛盾的中国俗语_第1张图片
但中国成语中也有不少矛盾的语句,同样的现象有着截然不同的结论,以下是一些示例。

正方 反方
金钱不是万能的 有钱能使鬼推磨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穷则思变
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三个和尚没水喝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百无一用是书生
出淤泥而不染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礼轻情意重 礼多人不怪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人靠衣裳马靠鞍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众口烁金,积毁销骨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
士可杀不可辱 好死不如赖活着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
贫贱不能移 人贫志短,马瘦毛长
路不平有人铲,事不平有人管 自家扫取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
浪子回头金不换 好马不吃回头草
宰相肚里能撑船 有仇不报非君子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明人不做暗事 兵不厌诈
小心驶得万年船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实际上,这些矛盾之处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同的成语是有使用条件的,或者说中国的成语是在不同的场合的总结。举例来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强调的是气节,而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强调的是机会。在不同的场景下,我们要做不同的选择。我们肯定不是永远都要强调气节,也不是永远 都要强调机会。而是要根据当时的实际的事件背景,根据到底是气节重要还是机会更重要进行取舍。所以后人在使用的时候需要了解其背景,而不是断章取义。

另一方面,可以看出精通中庸之道的中国人,懂得怎样在矛盾的局面中寻找平衡点,这是一种生存的智慧,更是一种自我安慰式的妥协。这种智慧和妥协,可以像真理一样,广为传播和使用,但它们永远变不成真理。一般的聪明人善于折中妥协,在谬误下生活,真正的智者则能保持清醒,坚持真理而不动摇。前者往往更能够在社会上左右逢源,后者则可能步履维艰。——但我们仍需坚持真理,因为只有真理能让我们的社会进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程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