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模型”和“原型模型”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的对比分析

“瀑布模型”和“原型模型”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的对比分析

关键字:软件过程模型、瀑布模型、原型模型

软件过程模型综述:也称为软件开发模型,是软件开发全部过程、活动和任务的结构框架。也可以说是一种开发策略,这种策略针对软件工程的各个阶段提供了一套范形,使工程的进展达到预期的目的它规定了完成各项任务的工作步骤,起到规范的作用。

瀑布模型是将开发过程按经典的软件生命周期分为:系统工程、需求分析与规约、设计与规约、编码与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运行与维护等六个阶段,它的核心思想是将各项功能的实现与设计分开,规定了各阶段的一个自上而下的顺序,相邻的两个阶段有紧密的联系,就好比我们平时写的操作步骤,从第一个步骤开始,每个步骤都依赖于上一个步骤的结果,作为本阶段的一个输入,有很强烈的先后顺序。

原型模型跟经典的软件生命周期有点不一样,它没有一开始就对整个系统的功能做十分完整的设计,而是先对其中的部分功能来设计一个初步的原型系统,将原型给客户试用,再从客户的反馈中对原型进行改进。

瀑布模型对软件的每项功能在需求分析、设计时就给出了实现的具体方案,所以用瀑布模型,整个软件的设计框架很清晰,每一步也很明确,软件工作者也很清楚自己的分工。但由于它规定过于明确,用户需求有变化时,这个模型改动较难,其中一个环节出错,下面的很多内容都会出错,而且是到交付客户时才知道,这样的代价是巨大的;而原型模型是跟瀑布模型是完全不一样的,它一开始时没有很好的对整个系统做很全面的分析,设计,而就就其中的某些基本功能实现一个雏形,然后马上给用户看,再改,它就是将经典软件生命周期几个阶段做成了循环,进行多次,这样可以很好避免功能上与用户需求有出入的错误,相比瀑布模型更具有弹性,但它的缺点就是对客户来说一开始就没有完整的功能实现出来,对一些功能比较固定的软件开说,这是没必要的。

经过对瀑布模型与原型模型的对比分析,各有千秋。对于不同的场合,我们应该对症下药,选择正确的模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软件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