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
“十一五”电教科研课题
申请
书
课
题
类
别
市 级 课 题
学
科
分
类
应 用 研 究
课
题
名
称
在城域网条件下
城乡学校之间校际合作和互动发展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
郑 文
负责人所在单位
电 白 县 教 育 局
填
表
日
期
2006
年12月20日
茂名市电化教育研究会印制
申请者的承诺与成果使用授权
一、本人自愿申报茂名市“十一五”电教科研课题。本人认可所填写的课题申请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并承诺对所填写的课题申请所涉及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课题申请如获准立项,在研究工作中,接受“茂名市‘十一五’电教科研课题领导小组”及电教科研课题管理部门的管理,并对以下约定信守承诺:
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政府签署加入的相关国际知识产权规定。遵守《茂名市“十一五”电教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及相关实施细则的规定。
2.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科学设计研究方案,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如期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3.尊重他人的知识贡献。客观、公正、准确地介绍和评论已有学术成果。凡引用他人的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加以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均如实说明。
4.恪守学术道德。在研究过程中,不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杜绝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在成果发表时,不重复发表研究成果。在成果分享时,对课题主持人和参与者的各自贡献均在成果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在成果署名时,不侵占他人研究成果,不在未参与研究的成果中挂名,不为未参与研究工作的人员挂名。
5.维护学术尊严。保持学者尊严,增强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茂名市“十一五”电教科研课题声誉,不以课题名义牟取不当利益。
6.遵循科研规范。课题研究名称、课题研究组织、研究主体内容、研究成果形式与课题申请书和立项通知书相一致。若有重要变更,向“茂名市‘十一五’电教科研课题领导小组”或电教科研课题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征得同意。
7.标明课题研究的支持者。以明确方式标明为课题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非课题组个人和集体。
8.正确表达科研成果。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规范使用中国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数字及外国语言文字。
二、作为课题研究者或主要承担者,本人完全了解茂名市“十一五”电教科研课题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特授权“茂名市‘十一五’电教科研课题领导小组”及电教科研课题管理部门,有权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报送课题成果的原件、复印件、摘要和电子版;有权公布课题研究成果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同意以影印、缩印、扫描、出版等形式复制、保存、汇编课题研究成果,允许课题研究成果被他人查阅和借阅;有权推广科研成果,允许将课题研究成果通过内部报告、学术会议、专业报刊、大众媒体、专门网站、评奖等形式进行宣传、试验和培训。
申请人(签章):____________ 年 月 日
填 表 说 明
一、请按
茂名市
“
十一五
”
电教科研课题
的有关规定,以计算机文本格式,如实准确填写各项内容。
二、本表报送一式两份。请用
A4
双面
打印纸,于左侧装订成册。
三、封面右上方代码框申请人不需要填写,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申请人签章处,不得用打印字和印刷体代替。
四、请按“填写数据表注意事项”的要求,准确、清晰地填写数据表各栏内容。若有其他不明问题,请与
茂名市电化教育研究会
联系咨询。
六、本表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诺信誉保证,加盖公章后上报。
七、
茂名市电化教育研究会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
茂名市
官山二路官南一街18号大院8号楼
茂名市电化教育研究会
邮政编码:525000
联系电话:(0668)2270041
传真电话:(0668)2280324
电子邮件:[email][email protected][/email]
网 址: http://www.mmjynet.com(茂名教育信息网)
数 据 表 填 写 注 意 事 项
课题名称
准确、简明反映研究内容,最多不超过40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
课题类别
请选项填写,限填写1项。例如:A│市立项课题
A.
市立项课题 B.市立项课题的子课题
学科分类
系指课题研究所属学科范围。
研究类型
请选项填写,限填写1项。 例如: C│综合研究
A.
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综合研究 D.其他研究
工作单位
按单位和部门公章全称填写。
联系电话须填写课题负责人的电话号码。
主要参加者
必须真实参加本课题研究工作,不含课题负责人,不包括不参加本课题研究工作的单位领导、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
预期成果
系指预期取得的最终研究成果形式。
请选项填写,最多限选报3项,其中必须包含研究报告。
例如: A│专著 D│研究报告
A.
专著 B.译著 C.论文集 D.研究报告 E.工具书 F.电脑软件 G. 其他
一、数据表
课题名称
|
利用城域网加强城乡学校之间校际合作和互动研究
|
|||||||||||||||||||||||||
关键词
|
城乡合作
城域网
远程教育
|
|||||||||||||||||||||||||
课题类别
|
B |
一般课题
|
所属课题
|
A
|
所属子课题
|
A
|
国家课程
|
|||||||||||||||||||
负责人姓名
|
郑文
|
性别
|
男
|
民族
|
汉
|
出生日期
|
62
年
09
月
|
|||||||||||||||||||
行政职务
|
副局长
|
专业职务
|
高级
|
研究专长
|
教研及电教管理
|
|||||||||||||||||||||
最后学历
|
本科
|
最后学位
|
理学学士
|
|||||||||||||||||||||||
所在地市
|
L
|
茂名市
|
所属系统
|
A
|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
|
|||||||||||||||||||||
工作单位
|
广东省电白县教育局
|
电子信箱
|
[email][email protected][/email]
|
|||||||||||||||||||||||
通讯地址
|
广东省电白县教育局
|
邮政编码
|
525400
|
|||||||||||||||||||||||
联系电话
|
(区号)
0668
(单位)
06685120164
(家庭)
(手机)
13828638878
|
|||||||||||||||||||||||||
×××号
|
440923600121001
|
|||||||||||||||||||||||||
主
要
研
究
者
|
姓
名
|
出生年月
|
专业职务
|
研究专长
|
学历
|
学位
|
工
作
单
位
|
|||||||||||||||||||
谢汝光
|
57.11
|
中教一级
|
电教管理及仪器研制
|
本科
|
|
电白县教育局
|
||||||||||||||||||||
杨生华
|
71.09
|
讲师
|
网络规划管理、网站建设
|
本科
|
学士
|
电白县教育局
|
||||||||||||||||||||
翁益刚
|
70.12
|
工程师
|
计算机应用、多媒体
|
本科
|
学士
|
电白县教育局
|
||||||||||||||||||||
梁海洋
|
61.12
|
中学高级
|
电教理论及管理
|
本科
|
|
电白一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预期最终成果
|
A
|
研究报告
|
B
|
论文
|
C
|
网站及专题片
|
||||||||||||||||||||
预计完成时间
|
2009年12 月
1
日
|
|||||||||||||||||||||||||
申请资助经费(单位:万元)
|
5
万元
|
|||||||||||||||||||||||||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近三年来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成 果 名 称
|
著作者
|
成果形式
|
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
发表出版时间
|
简易多媒体电教平台
|
谢汝光
|
教仪设备
|
|
2003
.12
|
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整合研究
|
梁海洋
|
论文
|
《广东教育装备》
|
2003
.08
|
网络资源与课程资源关系及价值实现途径研究
|
梁海洋
|
论文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2006
.07
|
电白县教育城域网规划
|
杨生华
|
方案
|
|
2003
.12
|
[url]www.dbedu.cn[/url]
|
杨生华
|
网站
|
|
2004.04
|
Arp
原理及处理措施
|
杨生华
|
论文
|
提交待发
|
2006
.06
|
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构建教与学的新模式
|
谢汝光
|
论文
|
市一等奖
|
2005
.10
|
试谈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
谢汝光
|
论文
|
县一等奖
|
2006
.05
|
|
|
|
|
|
|
|
|
|
|
|
|
|
|
|
三、负责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十五”规划以来承担的重要研究课题
课 题 名 称
|
课题类别
|
批准时间
|
批 准 单 位
|
完成情况
|
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整合研究
|
省级
|
2002
.03
|
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
结题
|
网络资源与课程资源关系及价值实现途径研究
|
市级
|
2004
.12
|
茂名市教育学会
|
2006.12
结题
|
四、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限
3000
字内)
|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在一些教育投资大的发达国家,十年前就花巨资普及了高速宽带网络,其在远程培训、资源共享、学校互动等方面都有很成熟的研究与应用。我们国家近几年在这方面也发展很快,有了不少成熟的成果。国家在西部实施的卫星远程教育工程,已经惠及了千万学生。中央党校、电大远程教育培训网使千万学子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名师授课,为全社会的自学成才、终身学习创设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由于教育资源有限,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和师资配备的量和质都和城里有很大的差距,长期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客观上造成了城乡居民受教育权利的不公平。而我国农村人口比例远高于城市,这就意味着大量学生不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各地政府为了尽可能缩少这种差距,一直以来采取了不少措施:加大农村学校基础设施投入、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城市老师下乡支教等,但这种传统的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和资源共享往往停留在形式上,面窄、时短、效率低,虽然硬件条件可能有所改善,但关键是很难吸引优秀的师资长期效力农村学校。能不能让城市和农村学校的常规教育教学活动真正融为一体,是改善城乡学校办学水平差距的关键。×××总理在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农村教育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他特别强调:应当
“
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
。但要利用远程教育,实现全国性的城乡学校互动、合作,这是不现实的。我们的设想是在一定的行政区划内,最好是同一个教育局管辖的城乡学校,能利用高速互连网络,实现快捷常态化的校际合作共享、协作互动。在光纤网络没有普及的时候,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两个城乡学校要进行大规模常态化协作互动,必须要能进行方便的视音频交流,从学校领导、教师到学生都要能在正常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互动协作,才有实际意义。两年前我们在做教育城域网规划时,其中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要用这个平台实现城乡学校间的互动共享,缩短城乡学校间由于地理位置和设施造成的差距,但由于资金短缺,一直没有能够实现。希望通过对这个课题的研究,能够利用我县的高速光纤城域网平台,搭建一个能实现城乡学校全面实时互动协作模式,实现设备共享、师资共享。高速光纤城域网和最新的视音频网络技术为这种常态化的互动协作模式提供了技术保障。但具体的操作模式还有待于本课题实验探讨。
名词解释:本课题用到的几个关键名词解释如下
。
1.
光纤城域网:是指我县借用电信光纤网打造覆盖全县大部分学校的教育网,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全县统一出口,由信息中心集中管理。
2.
视频会议及培训教学系统:通过光纤城域网平台运行的一套视频会议培训系统,可以实现上百个教学点同时接收远程主会场的视音频,并能实现双向互动。
3.
城乡学校互动协作:借助这套视频教学培训平台,实现城乡学校上课、开会、教研、教训、管理实时共享互动。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研究目标
: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初具规模的我县教育光纤城域网上搭建一套多向互动共享的视音频远程培训会议系统,实现城乡学校的资源共享和协作互动。
具体目标如下:
1
.完善覆盖城乡的光纤宽带网络,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实时性,在城乡学校间构建起一个能进行实时视音频信息交流的系统,作为城乡学校进行合作共享、协作互动的平台。
2
.在此平台上进行各种互动、协作实验,探索一套基于网络的行之有效的城乡学校交流模式。
3
.城乡学校互动协作、双向受益。乡村学校能够通过此课题确立的模式从城市学校得到帮助,共享城市学校的师资设备,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将会受益匪浅。而城市学校在帮助农村学校的同时,也能够在学生德育教育、养成教育方面得到帮助。
4
.全面推进我县教育信息化由建设、配备向应用转变。由于要通过网络进行城乡互动,那学校的很多工作都要依托信息技术在网上进行,每个学校都要建立自己的网站,这将有利于提升我县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水准。
5
.培训一大批信息技术人才。此课题的研究,参与人员众多,有学校领导、专业老师、信息技术人员、广大学生,他们将在这个课题中得到充分的锻炼,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水平将有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对学校的管理人员意义非常重大。
研究内容:
通过课题研究,探索一套通过网络进行城乡互助共享、协作双赢的有效途径。
1
.建立课题专门网站,以整合记录研究实验过程中的所有资料,方便参研人员及时交流共享。
2
.确定实验学校及班级,制定详细的实验方案细节。
3
.构建视频会议及培训系统,这是课题研究的平台。
4
.开展实验研究工作:
A
、城乡学校多个同级班共同听一个名师授课;
B
、多个同级班共同就一个主题开远程班会;
C
、城乡多个学校某学科教师进行远程教研活动;
D
、城市学校名师对乡村教师进行远程培训;
E
、城乡多个学校进行公开课远程评比。
F
、城乡学校学生社团进行远程活动等。
研究假设:
1
.高速光纤城域网是进行视音频远程双向互动的有效平台。
2
.网站是进行资源整合,信息交流的有效途径。
3
.远程视频会议及培训系统能有效经济地实现城乡学校大规模的常态化的合作共享、协作互动。
创新之处:
在光纤城域网内,通过网站、视频会议培训系统有效实现城乡学校合作共享、协作互动。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
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依托我县已初步建成的光纤高速教育城域网,利用最新的以太网络、及视频远程会议系统及其它信息技术,搭建一个能在城乡学校之间同步进行视音频实时交流,实现多个城乡学校在网上召开互动会议、远程教研讨论、远程培训、远程班会、多个学校同一年级学生远程上某个名师课堂等功能,以达到城乡学校实时互动、共享、协作,宿短城乡学校由于设备、师资差距造成学生受教育不以平的现象。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充分利用互连网查阅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选择最新最适用的信息技术,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及技术保障。
2
.行动研究法:通过搭建的高速视频会议平台,在城乡学校间开展全方位共享、协作实验,探讨利用光纤城域网实现城乡合作的最有效途径。
实施步骤及技术路线:
(一)准备阶段:(
2006.11——2006.12
)
形成方案:检索研读相关资料,充分调研,选择技术手段,确定课题方案。
(二)实施阶段(
2007.2——2009.6
)
执行方案:课题立项后,在
2
个月内基本搭建好视频会议及培训系统,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进行各种实践,及时总结,不断完善。
1
.建立课题网站、根据课题内容及参研人员设立相应栏目,把整个研究过程中每一个参研人员所进行的所有活动及相关的资料全部上传保存到网站相应栏目上。参研人员通过网站了解各项工作进行情况,并通过留言及论坛的方式进行讨论。通过网站对外进行宣传,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2
.选择几所已接通城域网,并有典型特征的城乡学校作为参研实验学校,构建实验团队,确定详细的实验细节。
3
.争取局经费支持,购买相应的软硬件设备,在已有的网络平台上构建实验用的视频会议及培训系统。
3
.在此系统上进行有计划的研究实验:城乡学校间远程教研活动、多班参与的远程班会、优质课的远程多班授课、远程文艺汇演等等一系列实验。并在课题网站上全程记录所有实验相关数据(包括视音频及其它数据),及时总结调整。
4.
设计调查表、就此课题的效果进行调查,根据用户信息反馈,调整实验方式。
(三)成果总结阶段:(
2009.8——2009
。
12
)
总结成果:撰写研究报告、课题论文,对课题网站资料进行最后完善,编辑本课题的专题片,提出结题申请。
|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限填
10
项);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限
1500
字内)
|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我县从
2000
年开始,全面启动教育信息化工程,以电白县教育城域网为核心,基本构建起了一个教育信息化的大平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更是培养了一支有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的师资队伍。
1
.课题情况:在县教仪站的指导下,我县申报立项的市以上相关电教类课题
10
项,其中省级课题《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整合研究》、市级课题《网络资源与课程资源关系及价值实现途径研究》已结题。
2
.
“
十五
”
研究期间,电教获奖情况:市一等奖、省二等奖以上奖项(或市级以上发表)统计如下:电教评优课
30
节;电教论文(教学设计)
15
篇左右;专题学习网站
10
个;课例资源
100
个。
3
.由本课题主研人员自己规划的电白县教育城域网已全面启动、信息中心设施完善、功能齐备,开通的中心网站及专题网站近
15
个。
4
.电教仪器及软件创新设计:简易电教平台、简易录像非线编缉系统、近
15
个各种
DVD
专题片、一大批由本课题主研人员设计的获省市奖励的课件和课例
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源
广东电教
教育服务网(
[url]www.vcmedu.com[/url]
)
电化教育
主要研究人员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课题负责人
:课题由我县教育局主管电教的郑文副局长亲自主持,全面负责,统筹安排。他长期负责我县教研和电教工作,高级职称,有丰富的教研管理经验和科研能力。
课题组主要成员:
谢汝光,大本、电教站站长、中教一级,负责全县的电化教育管理及科研工作,专业熟练、经验丰富,富有创新精神,主研过多种型号的电教设备,参与过多个科研课题,获得过很多荣誉称号。
课题组主要成员:
翁益刚、重点大学本科毕业、教仪站工程师,具扎实的电教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计算机软硬件应用、多媒体制作及运用方面有很强的专业素养。全系统几乎所有大型专题片均出自他的手。
课题组主要成员
:杨生华,重点大学本科毕业、我县城域网建设管理技术负责人,在网络规划、实施、管理、网络信息安全及网站建设方面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培训过全县很多信息技术人才,曾获市创新岗位能手称号。
课题组主要成员:梁海洋,大学毕业、电教高级教师,在电教理论及仪器创新方面具丰富的实践经验,主研过两个市级以上相关课题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硬件
:
城域网:我县已基本建成覆盖全县主要学校的光纤城域网,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校园网
23
间,网络连通到学校的教室、功能室和在校的每一个教职工家庭。
信息中心:我县教育城域网信息中心是全网的核心,设施先进,功能完善。有七台高性能服务器、高性能核心交换机(华为
6506
)和功能强大的硬件防火墙和安全网关,
100
兆专线接到公网。
终端设备:全县大部分中学和中心学校都至少有一套多媒体平台,三个条件好的学校几乎每个教室都有平台;另
5
间中学近三成教室有平台。所有中学和中心小学都至少配有一个高性能的多媒体电脑机房和语音教室。
软件
:
全县教育系统建有网站近十个,随着“校校有网站、人人有主页”活动的不断深入,所有学样和大部分师生都将有自己的网站和博客。
我县教育局和参与课题的各学校对本课题十分重视,将在经费、时间及人员配置上给予大力支持。
|
六、预期研究成果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 (限 报 10 项)
|
|||||
序号
|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
阶 段 成 果 名 称
|
成果形式
|
负责人
|
|
1
|
06.11
—
06.12
|
课题选题及方案设计
|
课题方案
|
郑文
|
|
2
|
07.03
—
07.04
|
课题网站建设
|
网站
|
杨生华
|
|
3
|
07.03-07.04
|
城域网条件下城乡学校协作互动详细方案
|
文件
|
杨生华
|
|
4
|
07.05-07.06
|
远程多媒体视频会议及培训系统方案
|
文档方案
|
杨生华
|
|
5
|
07.06-07.07
|
终端硬件设备建设
|
设备
|
梁海洋
|
|
6
|
07.08-07.09
|
视频会议及培训系统构建
|
软件
|
杨生华
|
|
7
|
07.11-08.04
|
城乡进行远程授课实验探讨
|
课例及录像
|
翁益刚
|
|
8
|
08.05-08.07
|
城乡学校进行远程教研活动模式探讨
|
记录及录像
|
梁海洋
|
|
9
|
08.09-09.12
|
城乡学校远程班会模式探讨
|
教案及录像
|
谢汝光
|
|
10
|
09.03-09.05
|
城乡学校社团远程活动互动模式探讨
|
方案及录像
|
谢汝光
|
|
11
|
09.05.09
.10
|
如何在光纤城域网下构建远程视频会议及培训系统
|
论文
|
谢汝光
|
|
12
|
09.09-09.10
|
城域网条件下城乡学校之间校际合作和互动发展研究专题片
|
专题片
|
翁益刚
|
|
14
|
09.08-09.11
|
在城域网条件下城乡学校之间校际合作和互动发展研究报告
|
总结报告
|
郑文
|
|
最 终 研 究 成 果 (限报5项,其中必含研究报告、研究论文和网络资源 )
|
|||||
序号
|
完成时间
|
最 终 成 果 名 称
|
成果形式
|
负 责 人
|
|
1
|
09.11
|
在城域网条件下城乡学校之间校际合作和互动发展研究报告
|
研究报告
|
郑文
|
|
2
|
09.08
|
如何在光纤城域网下构建远程视频会议及培训系统
|
论文
|
谢汝光
|
|
3
|
09.10
|
在城域网条件下城乡学校之间校际合作和互动发展研究课题网站
|
网站
|
杨生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