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学生需要求职的季节了。关于低学历和求职时的种种被“歧视”的“怨念”也到了该喷涌的时候了。
总归是年年有“歧视”,年年就有“怨念”,就像女生来大姨妈一样,这可以说是变成了一个周期性的社会现象。
其实我很想问一句,那些“怨念”颇重的学生们,你们有什么资格去埋怨好企业对你们的“不公”待遇?
凭什么人家好企业要给你们一个“入门”的机会?凭什么人家要给你们一个“展示”的机会?你们又有什么东西可以拿出来展示?
在“埋怨”企业,“埋怨”唯学历论的时候,有没有照照镜子好好的看看自己,到底自己是个什么样子?
有没有好好的掂量一下自己,自己有几斤几两?为什么没有被“卖”上一个好价钱?
稳定的婚姻讲究门当户对; 对双方有利的雇佣关系,也讲究一个门当户对。
你当下处在什么层次,就只能得到什么工作。
不要说什么世界的不公,这个世界比你想像的还要公平。
我之前在讲社会阶层固化的一文中,提出过一个观点:比阶层固化更可怕的是自我的思维固化。
现在的大学生,就学历与求职的观念,大都还停留在1978年恢复高考那个阶段。天之骄子,工作不愁,鲜花怒马,让人羡慕。
当然,现在工作从包分配改成求职者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了。虽然工作发愁,可是天之骄子,鲜花怒马,让人羡慕的心理依旧在作祟。换句话说,之所以工作发愁,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被固化了的思维需求与飞速发展的现实产生了冲突和矛盾。
所以说,不要抱怨企业对学历的不公,这个学历也是你自己考来的,又不是别人逼你得来的。
你是什么学历,都是你之前十多年学习行为的集中反映,这是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上了大学,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也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为自己之前十多年的所作所为,学习生活负责了,也为自己以后的个人发展负责了。
不要像个巨婴一样,身体第二次发育成熟了,在荷尔蒙的作用下,表现出一些自认为很成熟的举动,而在思维中,却还是没断奶的样子。
企业不是慈善机构,不是福利院,更不是一团和气的大学。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盈利是企业的天职,效率是企业的生命。
在一堆整体水平不高的学历中找出一两个优秀的人才,就像淘金一样困难。而在一群整体水平不错的学历中剔除一些水平低的人,就像拔草一样轻而易举。
觉得不服气?那就请自觉的让自己“鹤立鸡群”起来,让别人一下子注意到你。而不要指望别人能够一遍一遍的淘金式的碰运气淘到你。既然你不是那个特殊的存在,别人也就没有那个闲工夫浪费在你身上。
你能为企业带来什么利益,企业才会给你带来相应的回报。
学历,确实是一个筛选人才的有利工具。因为表面上是一本二本三本专科的不同,实际上却是你毅力、自律力、理解力、变通力等等诸多方面的反映。
至少它能够衡量你从出生到19岁左右,从儿童到少年这段时间的认识、学习、运用事物的能力。
当然,不是说唯学历就论断人的一生了,因为它仅仅只是你19年来的一个综合能力的认定证书而已。
而你说,怪当年年少无知,现在想要摆脱这一“耻辱”的烙印。可以啊,大学期间是你最好自我赎罪的机会。问题是,你又做了什么呢?
要说从小学到高中,是人与人分化的第一个阶段。那么大学期间,则是人与人分化的第二个阶段。步入社会,则是人与人分化的第三个阶段。
而每一个阶段的逆袭,都需要你补齐前一个阶段所落下的东西。
谁说这个世界不公平的,这个世界不要太公平。先苦后甜,先甜后苦。亘古不变的道理。
而好的平台,宽阔的视野,不过是对那些圆满完成上一阶段任务人的丰富奖励,这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你圆满完成这一阶段的任务,你也会获得相应的奖励。
人与人的差距,就是从一点点的每一天开始拉大的。今天别人努力了,你宅在宿舍;明天别人继续在努力,你觉得还是睡个懒觉吧;后天别人依旧在努力,你觉得阳光不错,不出去亲近自然都对不起那一缕阳光。那最终别人获得了质变的成功,你又在羡慕、不甘、愤恨。
别人在不断的雕琢自己,而你呢,在不断的放纵自己。到头来还觉得好的平台应该向自己倾斜,好的工作应该眷顾自己。凭什么?
所以说,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有的人,虽然高考不如意,但是他从大一开始就给自己定下了清晰的目标,在弥补第一阶段的不足之外,还要努力在学校这个第二阶段进行反超,不断的完善自我,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思维、认知、素养和能力。那么即使学历不耀眼,在其他方面的优秀也足够让他闪亮到让别人不得不注意到他。这个时候,谁还注意到他是什么出身,是什么学历。只知道,他有我能够用到的地方,我们之间有利益交换的需求。
只有你有用,别人才会正视你,尊重你。
那些在学生时代浑浑噩噩过来的职场新人们,还有最后一次自我救赎,自我努力的机会。要是到现在都不能正视自我,整天抱怨。那么恭喜你,你将一辈子都处于抱怨中。最后的列车呼啸而过,上不了车的人,那就只能用可怜的双腿努力奔跑。那个时候的你,值得被同情,但不值得被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