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题

[@more@] 1、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2、经济人:薛恩提出如下的假设:
A
职工们基本上都是受经济性刺激物的激励的,不管是什么事,只要能各他们提供最大的经济收益,他们就会去干。
B
因为经济性刺激物又是在组织的控制之下,所以职工的本质是一种被动的因素,要受组织的左右、驱使和控制。
C
感情这东西,按其定义来说,是非理性的,因此必须加以防范,以免干扰了人们对自己利害的理性的权衡。
D
组织能够而且必须按照能中和并控制住人们感情的方式来设计,因此也就是要控制住人们那些无法预计的品质。
3
、社会人: A 社交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基本激励因素,而人际关系则是形成人们身份感的基本因素。
B
从工业革命中延续过来的机械化,其结果是使工作丧失了许多内在的意义,这些丧失的意义现在必须从工作中的社交关系时找回来。
C
跟管理部门所采用的奖酬和控制的反应比起来,职工们会更易于对同级同事们所组成的群体的社交因素做出反应。
D
职工们对管理部门的反应能达到什么程度,当视主管者对下级的归属需要、被人接受的需要以及身份感的需要能满足到什么程度而定。
4
、自我实现的人: Y 理论假设认为:
A
工作中消耗体力和脑力,正如游戏或休息一样是自然的。
B
外力的控制和处罚的威胁,都不是促使人们为组织目标作出努力的唯一手段,人们在实现他们所承诺的目标任务时,会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
C
对目标、任务的承诺,取决于实现这些目标、任务后所能得到的报偿的大小。
D
在适当的条件下,一般的人不但懂得接受,而且懂得去寻求负有职责的工作。
E
在解决种种组织问题时,大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具有运用相对而言的高度想象力、机智和创造性的能力。
F
在现代工业社会的生活条件下,一般人的潜在智能只得到了部分的发挥。
5
、个性: 是指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
6
、性格: 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在外界现实的作用下,通过个人的认知和实践活动,对现实产生了各种态度,构成态度系统,并决定着个体的行为表现,逐渐形成个体所特有的行为方式。
7
、知觉: 是当关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整个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当一个客观事物的某一种属性对有关的感觉器官发生作用时,通一系列传入神经,把这一感觉信息传入大脑相庆的感觉中枢,引起相关的一个感觉信息组合的活动,因而得以反映当前该整个事物的存在。
8
、价值观: 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的部评价和总看法。对一个人来说,他主为最有意义和最重要的客观事物,就是最有价值的东西。
9
、态度: 是指个体对人对事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10
、职业生涯设计: 就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
11
、激励: 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12
、挫折: 是指人们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在环境中遇到障碍和干扰,使其需要和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13
、强化: 是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失某种行为的过程。
14
、激励因素: 是指和工作内容联系在一起的因素。这类因素的改善,或者使这类需要得到满足,往往能给职工以很大程度上的激励。产生工作的满意感,有利于充分、持久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即使不具备这些因素和条件,也不会引起职工太大的不满意。 
15
、保健因素: 是指和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因素。这类因素处理不当或者说这炒面需要得不到满足,会导致职工的不满,甚至会严重挫伤职工的积极性;反之,这类因素处理得当,能防止工人产生不满情绪,但不能使职工有更高的积极性。由于这类因素带有预防性,只起保持人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为此这类因素称为 保健因素
16
、群体: 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动态整体。
17
、群体规范: 是由群体成员们建立的行为准则,或是指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 
18
、群体内聚力: 是成员被群体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内的程度。它主要是指群体内部的团结,而且可能出现排斥其他群体的倾向;而我们提倡团结往往既包括群体内部的团结,也包括与其他群体的相互支持、相互协调。
19
、人际关系: 也叫人群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能够、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素。人际关系实质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包含在社会关系体系之内,而社会关系有更为广阔的内容,它只能通过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表现出来。
20
、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在目标上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或行为上的矛盾。冲突的产生不仅会使个体体验到一种过分紧张的情绪,而且还会影响正常的群体活动与组织秩序,对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
21
、领导: 是一种影响力,是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 的过程。这个领导过程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和所处环境这三个因素所组成的复合函数。
22
、组织: 是为实现某些目标而设计的人群集合体;是每个成员在这个集合体中进行各种活动的构架系统。
23
、组织设计: 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经营目的而实际探索应该如何设计组织结构。即一种由管理机制决定的、用以帮助达到组织目标的有关信息沟通、权力、责任、利益和正规侍制。 
24
、工作设计: 是指为了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而采取与满足工作者个人需要有关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能和工作关系的设计。
25
、工作压力: 是指人在工作中对付那些自己认为很难对付的情况时,所产生的情绪上和身体上的异常反应。它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内部状态,是焦虑、强烈的情绪和生理上的唤醒,以及挫折等各种情感和反应。
26
、组织文化: 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27
、组织环境: 是指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组织所处的内在与外在的客观条件。
28
、组织变革: 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概念,最初仅在一般意义上对组织某些部分或某些方面进行变革和修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组织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现在已发展到对全部组织进行有计划、系统的、长远的变革和开发,并形成了一整套开发和变革的战略、措施和方法成为组织行为学的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29
、组织发展: 组织发展包括了建立在人本主义的民主价值观基础上的有计划变革的干预措施的总和,它寻求的是增进组织的有效性和员工的幸福。组织发展重视人员和组织的成长、合作与参与过程以及质询精神。
30
、工作生活质量: 其既是一种关于人与组织关系的指导方针和管理哲学,又是一种工作方法和措施。它是由工会和管理部门共同合作,以改善职工生活福利和工作环境、增进参与决策为手段,达到提高生产率和职上满意感的目的的一项根本措施。
31
、学习型组织: 是一个不断开发、适应与变革能力的组织。正如人要学习一样,组织也要学习。所有的组织都在学习,不管它们是否有意识这么做,这是它们维持生存的基本条件。

来自 “ ITPUB博客 ” ,链接:http://blog.itpub.net/9437124/viewspace-998211/,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转载于:http://blog.itpub.net/9437124/viewspace-998211/

你可能感兴趣的:(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