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阅计划·23#《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罗伯特•M.波西格(Robert M. Pirsig),1928年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双子城。15岁进入明尼苏达大学主修化学,后又学习哲学,之后在该校攻读传播学硕士;他曾到印度伯纳雷斯印度大学学习东方哲学,并担任修辞学教授。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因为西方倡导的二元对立与二分法带来的分裂而困扰不已,因而一直试图寻找支离破碎的文化的整合之道,这些问题长久折磨着他并让他焦虑又烦躁。1961年他被诊断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和临床忧郁症,被多次送进医院。1963年起接受了多达28次的休克疗法,在此期间妻子与他离婚。后来他终于不再执着于自己的理论并且出院,转而开始潜心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1968年他与长子克里斯一起骑着摩托车从双子城出发,在中西部旷野、洛矶山区和西海岸从事心灵探险。他希望从狭窄而受限的自我解脱,于是才开始这场横跨美国大陆的万里长旅,一路经过复杂经验与反省思考,终于恢复了自我的完整。

——作者简介

这是一本奇怪的书,从名字就能窥见一二。整部书是一种寓言式的写作,充满了隐喻的优美和玄奥。

这是一本透过游历经历阐发哲学理念的书。和《苏菲的世界》类似,作者都想给艰涩的哲学理念穿上一件和蔼可亲的外套,让一般读者也能理解其中的智慧与真理。但它们又有不同,《苏菲》讲的是哲学史,是人类世界公认的知识的历史,得到了学术圈的封禅;然而《禅》讲的是哲学理念,极具个人色彩,是欲造“正统哲学”的反而不知是否成功的一本书。

哲学是知识之母。是人类赖以认知世界的框架。正是凭借这些框架,人类才能理性认知自然界,并创造出灿烂的文明。这些框架很多,但都能被化约为二元论和多元论。

举几个二元论的例子:主观和客观,形式和质料,肉体和灵魂,男和女,好和坏,善与恶,时间与空间……这些二元框架从知识到道德,几乎弥漫在整个人类的知识范畴中。

还有一些多元论: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科教文卫,三维立体……

但无论二元论还是多元论,这种框架的划分都源自亚里士多德的分类法。在这种理性分类法的基础上,诞生了科学,催生了如今的科技社会和现代文明。

如果说社会的发展就意味着进步,那为何如今还蔓延着诸多危机:核战争的威胁,贫富差距,人际淡漠,环境污染……波西格(作者)认为这是现代(科技)文明的危机,而这根源于科学之母——西方哲学的初始。

西方哲学起源于三师徒: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没错,波西格就是这么想的。现代危机源于三师徒。

波西格追溯到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历史,认为存在两派哲学家:智者学派和辩证学者。所谓的辩证学者就是以三师徒为代表的哲学家,他们用辩证法追求真理,探索世界的本源。而智者学派则认为“人是衡量一切的标准”,善才是最值得追求的东西。

两派的根本分歧在于对人类根本追求的认知差异,辩证学者认为探索真理是终极追求,而智者学派则认为实现人的卓越才是终极追求。前者容易理解,但后者理解起来却有些困难。波西格没有清楚地表明这一点,只说这种卓越就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伦理道德。

然而,“历史”选择了辩证学者,智者学派被淹没在尘埃中。

波西格追踪现代文明的问题,最终回溯到了智者学派,看到了辩证学派的大获全胜,以及随后人类历史数千年的辩证哲学之旅。

于是,他提出了一个概念:良质(Quality)。

既然辩证法将世界分割开来,那么就要想办法再把它缝上。缝上了主客观之别的世界,就会少了许多问题和危机。

良质就是缝合割裂世界的最佳武器。但波西格认为良质是无法被定义的,一旦定义它,就会陷入辩证法的陷阱,因为你首先要把它划分到某个领域中,这就把良质分割开了。

不过,他还是尽可能地给予了良质一些阐述:(一步步深化,一步步神化)

1)卓越、价值、善 P210

2)良质超越主观和客观之上,是连接主客观的缝隙

3)良质是同时意识到主客观存在时所发生的事件 P217

4)在意识之前的真实,就是所谓的良质 P225

5)良质就是道 P231

6)良质和关心是一体两面(工作中的良质)P252

作者曾经到印度修过东方哲学。所以中国人看这本书有个先天的优势,“道可道,非常道”的说法已经深深印在我们头脑里了,比较容易理解“良质”想表达的韵味。

呼,这本书读着比较过瘾,略烧脑,有意思。有机会还需要重读,有些地方理解不透。

你可能感兴趣的:(#君阅计划·23#《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