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伤害”,坚持分享第878天,2019.06.08

昨天晚上的读书会,大家把焦点集中在了担心伤害别人和难免自己受伤这个话题上。

担心伤害别人,和难免自己受伤,其实有时候就是一回事儿,比如有的朋友会说,自己家的亲戚带着孩子来到自家做客,亲戚的小孩儿在自己家乱翻东西乱拿东西,面对这种情况感到很为难,阻止亲戚家的孩子这样做,担心伤害别人,如果允许他这样做,自己心里很不舒服很不愿意,那么自己也难免会受到伤害。

有此困惑,暴露出了当事人的一个问题,不能很好的守护自己的边界,深一点来说就是不能很好的做自己,家中来了客人,我们礼仪之邦的中国人有一个传统的信念,就是要善待客人,以尽我们的地主之宜,那么善待的标准似乎是允许对方的一切行为,如果违逆了对方的心意,就是对对方的不礼貌,对客人行为的不允许、拒绝,就是伤了对方的面子,伤了双方的和气,所以往往采取忍耐的态度,可实际上呢,你越忍耐,越伤双方的关系,试想想,一个让你心里不舒服的人,你对他还有好的感觉吗?如果没有了好的感觉,你还愿意再次接近他吗?你还会对他的到来持有欢迎的态度吗?一个你都不愿意他走近、不受你欢迎的人你们的关系到底是好还是差呢?这不恰恰说明了忍耐是关系的天敌吗?

那到底该如何做呢?从小的来说,就是我们要有边界感,当小孩子翻动的东西是我们不允许的时候,我们要敢于一直想表达,“坦诚”这个词,是我学习心理学以来最喜欢的一个词,也是最好用的一种人生态度,无论多难解决的问题,只要你能坦诚相见,大多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比如我们对着客人的面说他的孩子:宝贝儿,这个东西对阿姨来说很重要,阿姨是不允许别人随便翻动的,你如果翻乱阿姨的东西,阿姨会不开心的,你到那个地方去玩好吗?

这样做,明确告诉客人,哪些是允许的,哪些是我不允许的,让客人也明白你的标准,你的界限,我们也要相信,客人也不是有意要触碰你的界限的,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告诉他,然后他才可能尊重到我们,我们尊重了别人的认知(相信他是不知道才这样做),客人尊重了我们的边界,这样主客间的相互尊重才是良好关系的润滑剂,我们的关系才会越走越远,越交越深。

心理学家曾奇峰曾经说过一句话:别人如何对你,是你教会的!细想想这句话很有道理,在别人面前你选择了隐忍,别人就以为你就是这样的人,下次还要做让你隐忍的事,你在别人面前选择捍卫自己的权益,那么他在你面前就知道,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你是不允许的,所以她就会选择尊重你的权益。

所以一定要学会做自己,学会一致性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该有的关系都会拥有,不该有的关系就让他悄然离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说“伤害”,坚持分享第878天,2019.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