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了什么?”“祖国。”———《敦刻尔克(2017)》

“你看到了什么?”“祖国。”———《敦刻尔克(2017)》_第1张图片

我从未见过把战争拍的如此绚丽的人。

不是想象中的硝烟战火,整部影片偏冷的色调给人以冰冷的窒息感。

坐在影院仿佛可以尝到海水的腥咸味,最后飞机坠毁在海滩,亮丽的红色渲染了影片,空军回眸的那个镜头我想疯狂打call一万遍,太美了。

每一帧都可以截下来当壁纸。


“你看到了什么?”“祖国。”———《敦刻尔克(2017)》_第2张图片

“你看到了什么?”

“祖国。”

热泪盈眶了很多次。

“你看到了什么?”“祖国。”———《敦刻尔克(2017)》_第3张图片

敦刻尔克是法国东北部的港口城市。

1940年5月,纳粹德国快速攻下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近40万英法联军,被逼退到敦刻尔克,命悬一线。

所以,和普通战争片相反的是,《敦刻尔克》主要不是打,而是 逃 。没有慷慨激昂,没有热血沸腾,没有英雄的冲锋,没有人性的光辉。只有惊恐的士兵,泥泞的海滩,阴暗的天空,草芥的生命,求生的欲望,沉闷的气氛,压抑的绝望。战场就是炼狱,生命就是这么卑微不堪。

生命中很多事物都具有多面性,我们观察事物不能只从一个角度去分析,就像电影中的英法联军,如果不选择逃那么有可能回不了家。有时候迫不得已的选择或许能成为你走向成功的另外一条道路,那条在逆境中唯一的希望或许以后会成为生命中最为重要的道路。一米阳光,一份希望。

看着屏幕前面的自己,我知道我选择的是不安逸。那么在梦想的道路上,我会静静握住清晨的阳光,朝着那份心中的烈日在努力奋斗。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看到了什么?”“祖国。”———《敦刻尔克(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