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与中断

串口中断触发但是IT_Stat检查不到,此时应当清理FlagStatus

unsigned char data=0;

if(USART_GetITStatus(USART1, USART_IT_RXNE) != RESET)
{
	USART_ClearITPendingBit(USART1, USART_IT_RXNE);
	//USART_ClearFlag(USART1,USART_FLAG_RXNE);
	/* Read one byte from the receive data register */
	//shell_rcv_char(USART_ReceiveData(USART1));    
	data=USART_ReceiveData(USART1); 
	USART_SendData(USART1,data); 				
}
if(USART_GetITStatus(USART1, USART_IT_ORE) != RESET)	
{
	USART_ClearITPendingBit(USART1, USART_IT_ORE);
}

if(USART_GetFlagStatus(USART1, USART_FLAG_ORE) != RESET)
{
	USART_ClearFlag(USART1,USART_FLAG_ORE);
	//USART_SendData(USART1,data);//直接按上面的清除,或者按照手册顺序执行SR DR读操作
	//USART_ReceiveData(USART1);
}
if(USART_GetFlagStatus(USART1, USART_FLAG_RXNE) != RESET)
{
	USART_ClearFlag(USART1,USART_FLAG_RXNE);
}

STM32库函数EXTI_GetFlagStatus和EXTI_GetITStatus的区别

在使用 STM32 的外部中断功能时,我们经常需要确认是否真的产生了外部中断,查看库函数,我们发现了这两个函数:EXTI_GetFlagStatus 和 EXTI_GetITStatus 。原型如下:
	
	FlagStatus EXTI_GetFlagStatus ( uint32_t  EXTI_Line );
	1
	ITStatus EXTI_GetITStatus ( uint32_t  EXTI_Line ); 
	1
	  可以看出,这两个函数是十分相似的,EXTI_GetFlagStatus 的作用是 Checks whether the specified EXTI line flag is set or not. 即检查指定的外部中断线的标志是否被置位;而 EXTI_GetITStatus 的作用是 Checks whether the specified EXTI line is asserted or not. 即检查指定外部中断线的状态是否有效。 
	  也就是说前者是检查中断标志的,后者是检查中断状态的。我们追踪一下这两个库函数的实现即可发现区别。
	
	可以看到区别在于 EXTI_GetITStatus 比 EXTI_GetFlagStatus 多做了一个判断:
	
	enablestatus =  EXTI->IMR & EXTI_Line;
	if (((EXTI->PR & EXTI_Line) != (uint32_t)RESET) && (enablestatus != (uint32_t)RESET)) 
	1
	2
	  EXTI->PR 是 STM32 的挂起寄存器(EXTI_PR),其中的各个位被称为挂起位(Pending bit)。当外部中断线上发生了选择的边沿事件时,EXTI_PR 中相应的 Pending 位被置‘1’,也就是上面提到的 Flag。 
	  而 EXTI->IMR 是中断屏蔽寄存器(EXTI_IMR),其中各个位表示相应中断线上的中断屏蔽。‘0’表示屏蔽来自线x上的中断请求,‘1’开放来自线x上的中断请求。

所以,EXTI_GetFlagStatus 只是纯粹读取中断标志位的状态,但是不一定会响应中断(EXT_IMR 寄存器对该中断进行屏蔽);而 EXTI_GetITStatus 除了读取中断标志位,还查看 EXT_IMR 寄存器是否对该中断进行屏蔽,在中断挂起 & 没有屏蔽的情况下就会响应中断。
事件与中断_第1张图片
事件与中断_第2张图片
这张图是一条外部中断线或外部事件线的示意图,图中信号线上划有一条斜线,旁边标志19字样的注释,表示这样的线路共有19套。

  图中的蓝色虚线箭头,标出了外部中断信号的传输路径,首先外部信号从编号1的芯片管脚进入,经过编号2的边沿检测电路,通过编号3的或门进入中断“挂起请求寄存器”,最后经过编号4的与门输出到NVIC中断控制器;在这个通道上有4个控制选项,外部的信号首先经过边沿检测电路,这个边沿检测电路受上升沿或下降沿选择寄存器控制,用户可以使用这两个寄存器控制需要哪一个边沿产生中断,因为选择上升沿或下降沿是分别受2个平行的寄存器控制,所以用户可以同时选择上升沿或下降沿,而如果只有一个寄存器控制,那么只能选择一个边沿了。
  接下来是编号3的或门,这个或门的另一个输入是“软件中断/事件寄存器”,从这里可以看出,软件可以优先于外部信号请求一个中断或事件,既当“软件中断/事  件寄存器”的对应位为“1”时,不管外部信号如何,编号3的或门都会输出有效信号。 一个中断或事件请求信号经过编号3的或门后,进入挂起请求寄存器,到此之前,中断和事件的信号传输通路都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挂起请求寄存器中记录了外部信号的电平变化。 外部请求信号最后经过编号4的与NVIC中断控制器发出一个中断请求,如果中断屏蔽寄存器的对应位为“0”,则该请求信号不能传输到与门的另一端,实现了中断的屏蔽。 明白了外部中断的请求机制,很容易理解事件的请求机制了。图中红色虚线箭头,标出了外部事件信号的传输路径,外部请求信号经过编号3的或门后,进入编号5的与门,这个号4的与门,用于引入事件屏蔽寄存器的控制;最后脉冲发生器把一个跳变的信号转变为一个单脉冲,输出到芯片中的其它功能模块。
 在这张图上我们也可以知道,从外部激励信号来看,中断和事件是没有分别的,只是在芯片内部分开,一路信号会向CPU产生中断请求,另一路信号会向其它功能模块发送脉冲触发信号,其它功能模块如何相应这个触发信号,则由对应的模块自己决定。在图上部的APB总线和外设模块接口,是每一个功能模块都有的部分,CPU通过这样的接口访问各个功能模块,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简单举例:外部I/O触发AD转换,来测量外部物品的重量;如果使用传统的中断通道,需要I/O触发产生外部中断,外部中断服务程序启动AD转换,AD转换完成中断服务程序提交最后结果;要是使用事件通道,I/O触发产生事件,然后联动触发AD转换,AD转换完成中断服务程序提交最后结果;相比之下,后者不要软件参与AD触发,并且响应速度也更块;要是使用事件触发DMA操作,就完全不用软件参与就可以完成某些联动任务了。

总结:

可以这样简单的认为,事件机制提供了一个完全有硬件自动完成的触发到产生结果的通道,不要软件的参与,降低了CPU的负荷,节省了中断资源,提高了响应速度(硬件总快于软件),是利用硬件来提升CPU芯片处理事件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

来自 http://www.openedv.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239&extra=page%3D1%26filter%3Ddigest%26digest%3D1

你可能感兴趣的:(STM32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