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以珍老人,北京市密云区高岭镇瑶亭村人。今年84岁。耳不聋,眼不花,不抽烟,不喝茶。腰板挺直。论说话,语言幽默。声音宏亮。方正的脸盘,配上一双烔烔有神的大眼,特别招人喜爱!
这么大岁数的老人,还能下地干农活,拿铣抡镐,一点都不憷。,最令人刮目相看的,老人酒量极佳,喝起酒来,一般小伙都憷,边喝边聊,妙趣横生,话匣子拉开,收不住,三杯白酒下肚,耳不耳的,(喻啥事没有)。
有时去密云城里随份子,酒足饭饱,坐百十里的公交车回到老家瑶亭,啥事没有,你说怪不怪!
一,快乐的电影放映员
王以珍老人,退休前,任高岭镇文化站站长,上班四十多年,大部分时间从事电影放映工作。
高岭镇有十三个村,上百个自然村,几十年放映电影,走遍了上百个自然村的沟沟坎坎,人缘好,到处都有熟人熟脸。
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农村先叫公社,后改乡,又改镇)公社书记下乡检查农业生产情况,他开的三轮车,就是公社书记的“宝马”,车上放把大木椅,书记坐在木椅上,又是全乡到处跑,遇到饭局,司机必然坐陪,那时,交通管理不像现在这么严,喝完小酒,小车照开不误,那叫风光,露脸!
到了文革时期,好电影几乎没有。江清主持的八个样板戏,来回放。虽然好电影少的可怜,但那时的小孩,都愿意看电影,可能是文化娱乐严重缺失造成的吧。那个年代,村里小孩,追着电影跑,只要听说哪村放电影,像过年似的兴奋,姑娘小伙,成帮结队追着,只要有人振臂一呼:“看电影去喽”,立马就能组织起一小队人马,浩浩荡荡,杀奔过去。近到周边三五里,远到十几里开外,都去追着看。
到了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刚刚开始,老电影重放,新拍电影首映,此起彼伏,你方唱罢我登台,真是电影事业的青春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像电影《柳堡的故事》,《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新拍电影《小花》,《庐山恋》,这时的电影放映员,忙得四脚朝天。
过去有句话叫“跑片”,特指两个相隔几里地的自然村,一晚上同时放映一部电影,这里刚刚放完一盘带子,赶紧把片子,送到下一个放映地。有时,片子送的不及时,还要中断一会。整个电影场,黑鸭鸭的人群,此时,立马欢腾起来,小孩子打闹声,大人互相打招呼声,老相好打情骂俏声,此起彼伏,不亦乐乎;也有时,一块场地,要放两部影片,直放到很晚才结束。
放完电影,当地村里,有时还要招待一顿饭,吃饭少不了喝酒,酒桌上,你推我让,大呼小叫,其乐融融。
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密云县(现在叫区),大搞水利建设,先后在半城子,和遥桥峪修建两个中型水库,动用全县民工三、四千人每个公社都组建一个连队参加。由县政府派一副县级干部,坐镇指挥。
那时,去水库工地放电影,叫慰问演出,每个月都要去水库工地,放映二、三场电影。
看电影,人山人海,那才叫大场面呢。哪像现在,去大剧院看场电影,稀稀啦啦,也就百、八十号人,两相对照,不可言说。
王以珍老人,早在1952年,就参加工作,自1960年,从事放映工作,直至1994年退休,从事电影放映,三十四个春秋,其间经历的酸甜苦辣,足以写成一部小说!
二,主持修缮瑶亭关帝庙
在瑶亭村东的公路旁,一个小山岗上,有一组庙宇,关帝庙,这座寺庙,历史悠久。
关帝庙始建于明朝。到了清朝时期,乾隆皇帝去承德避暑,途经此处休息,梦关帝爷保驾,龙颜大悦。此前,这里叫九龙庄,后改为瑶亭。具说,瑶亭村距京城和承德避暑山庄一般远近,确实是个好地方。
具有上百年历史的瑶亭关帝庙,历尽苍桑。经国民时期,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尤期在解放战争时期,这里倍受摧残,长期盘踞着一伙土匪,他们接受国民党中统和军统两个组织的管辖,直到1948年,东北四野南下,解放密云县城,这股土匪站脚不住,四散逃命,关帝庙才真正回到人民手中。整座关帝庙,历经战乱,年久失修。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期间,又逢文革动乱,破“四旧”,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寺庙没人管理,破烂不堪,砸烂所有佛象,关帝庙内,野草横生,房上长起小榆树,真是天下奇观呀!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保护及抢救历史文物也就提到日程上来。第一次对关帝庙修缮是在2005年,己退休多年的王以珍老人,又接过修缮关帝庙的艰巨任务。在密云县文物所的大力支持下,修缮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上级文物部门拨下了修缮资金,古老的关帝庙有了彻底的改观
2006年整修水道,与村里自来水相联,做到引水上山。重新修整关帝庙台级,整个关帝庙有27阶台阶,三个平台,落差高度三米。2008年,对关帝庙进行第二次装修,重塑庙内关帝佛象,庙内墙壁绘彩画,密云县文物所给予大力支持。
时间到了2015年,北京市文物局批复重建瑶亭关帝庙,同时拨下350万元工程款。
瑶亭关帝庙,整个四合院及两个配房全部拆掉,重新修建,庙内有三座佛象,塑造得栩栩如生,引来四面八方,善男信女,普通百姓的参观,前来上香人士,络绎不绝。
三,主持瑶亭花会
瑶亭村的花会组织,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那可是远近闻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王以珍老人,在七,八岁的小孩时期,就跟着花会跑,那时叫玩花会。
等到1948年,村里儿童团,和翻身农民一起,庆祝密云解放,上演传统花会,舞龙灯,跑旱船,耍中番,擂大鼓,高兴,痛快!
1954至1955年,庆祝公私合营,上演花会,舞狮子,跑早船,老汉背少妻,欢快,振奋人心!
文革期间,破四旧,立新风,花会活动自然停止,掩旗息鼓。
花会活跃新时期,始于1982年,农村改革刚刚开始,实现了土地承包责任制,农民手里有粮,心中不慌,文化精神生活也同样需要回归,发展和提高,百废待兴,跃跃欲试。
那时,王以诊老人,还没退休,是高岭乡的文化站站长。
组织村里演出,高岭全乡组织汇演密云县组织全县汇演,每年参加大型花会活动三,四次。比如白龙潭风景区,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的庙会,瑶亭花会每年必到,进行热烈的路演,锣鼓喧天,欢快的大秧歌扭起来,跑旱船,耍狮子,玩得痛快,玩得淋漓尽致!
瑶亭花会组织,有160多人,发展到现在己经有220多人,花会平日的演练,组织花会演出,需要耗去老人的多少心血呀,可是,他却乐此不疲,是个有血性,有个性的人!
花会演出,有耍中番,舞狮子,高跷会,跑旱船,大鼓,老汉背占妻等十二档会。
2016年,春节期间,瑶亭花会整装出场,热烈,欢快,合谐。整个瑶亭村喧闹起来,小青年踊跃参加村里花会活动,网络时代,信息异常快捷,有人把瑶亭花会活动,从头到尾录下来,发在密云360生活网上,于是,历史悠久的瑶亭花会,迅速传遍全世界!
瑶亭花会的组织,如此庞大,正如人们所说的那样:“麻雀虽小,五脏具全”,整个花会组织的大事小情,添置道具行头,演出人员头疼感冒,下场演出是否能够保证出场,演出场地的维护,耗费了王以珍老人多少心血呀,可他,总是乐嗬嗬地没一点怨言,忠于职守,尽心尽责。
这和他一刻不闲,热爱劳动,追求高质量的精神生活有着极大的关系。你看到这里,是不是感到奇怪,咦,你对王以珍怎么了解得这般深刻,我偷偷告诉你吧,他是我大姑夫,我们同是某人家的老少姑爷子,哈哈,明白了吧!
(飞花令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