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与现在
很早之前,当我们需要一个部署环境的时候,我们可能指的是一台PowerEdge R710 2U服务器,走一系列冗长的申请流程,然后上架到机房、调试网络、安装系统、调试环境、最终部署应用,就这样过去了几个月。
接着出现了虚拟化技术,我们在一台内部服务器使用Citrix XenApp划分出几台虚拟机,搭建了内部需求管理系统、SVN、测试环境等等,当需要新的机器时,我们只需要再次复制出一台虚拟机即可,现在只需要几个小时我们就能整理好一个环境。
到了2013年,docker出现了。当我需要搭建一个Jenkins环境时,我只需要执行两个命令 :
docker pull jenkins/jenkins
docker run jenkins/jenkins
就可以开始使用Jenkins了,只花了我几分钟时间。
docker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在软件生产过程中使用呢?
docker基本概念
我们不打算深入的介绍docker的基础原理,只打算从最基本的应用的场景来说明我们必须理解的部分。
一个完整的Docker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 Docker Client【客户端】
Docker Client是Docker架构中用户与Docker Daemon建立通信的客户端。
- Docker Daemon【守护进程】
Daemon是Docker的守护进程,Docker Client通过命令行与Docker Damon通信,完成Docker相关操作。
- Docker Image【镜像】
包含了用户定义的应用和其相关的依赖,可以理解成是一张“系统盘”。
- Docker Container【容器】
镜像实例化之后就是容器,容器生成之后任何变化与镜像无关,可以理解成是“系统盘”安装的“系统”。
docker使用场景
我们假设的场景流程是这样:
现在我们有一个应用,托管在Git仓库上。管理层要求能够完整支持自动化的devops流程,所以我们需要能够使用CI服务器从Git仓库上拉取代码,编译打包之后生成镜像,上传至公司的私有仓库。最后能够使用CI服务器部署至应用服务器并启动。
进阶场景:
最后一步改为使用容器编排软件,拉取镜像并且部署。并且支持灰度发布,自动扩容(模拟场景)。
预设的环境
应用:SpringBoot + Maven
应用服务器环境:CentOS
Git仓库:Github
CI服务器:Jenkins
私有仓库:阿里云容器镜像服务
容器编排软件:Kubernetes
实施过程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不用太关心具体SpringBoot的代码,只是用于说明Dockerfile如何构建。所以我们忽略编写应用,上传Github的过程,假设目前已经有已经上传好的应用,Jenkins也启动完毕,我们从这里讲起。
pom.xml编写
pom.xml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根据Dockerfile生成镜像的插件,下面给出关键部分的节点
1.8
Greenwich.SR2
software5000
registry.cn-hangzhou.aliyuncs.com
com.spotify
dockerfile-maven-plugin
1.4.10
default
build
push
${docker.repository}/${docker.image.prefix}/${project.artifactId}
${project.version}
target/${project.build.finalName}.jar
镜像的打包实际上是由com.spotify.dockerfile-maven-plugin执行,重点在configuration标签下的几个子标签,稍后会好好解释。
Dockerfile
Dockerfile是最基础的docker 镜像描述文件,可以直接访问官方说明。
FROM openjdk:8u181-jdk-alpine
ARG workdir=/app
VOLUME ${workdir}
WORKDIR ${workdir}
ARG JAR_FILE
COPY ${JAR_FILE} app.jar
EXPOSE 8081
ENTRYPOINT ["java","-Djava.security.egd=file:/dev/./urandom","-jar","app.jar"]
我们就上面的进行一下说明
FROM:是指从什么基本镜像继承增加自定义配置。这是大部分Dockerfile的第一行代码,因为Docker的推荐最佳实践中就是强调复用,复用社区或者他人已经提供的基础镜像。我们使用的是openjdk 8的基础镜像
ARG:是指Dockerfile中的参数变量,这里就可以看到上面pom.xml中有一个buildArgs标签,实际上就是用来在初始化Dockerfile时提供的参数。
VOLUME:是指Docker容器运行时的挂载点,用于方便容器和宿主机器之间磁盘访问,类似共享文件夹。
WORKDIR:指定了Docker容器运行时的基础根目录。默认命令会从指定的目录开始执行。
COPY/ADD:这个是构建镜像时的核心命令了,会将当前宿主机器中的文件拷贝到镜像当中,比如本例中就是将打包好的jar复制到镜像中。区别是ADD会自动解压(比如war就可以解压出来了),COPY不会。
EXPOSE:这个比较好理解,就是容器运行时,可以对外映射的端口。(当同一个容器在同一个宿主机器运行时,可以指定多个外部访问端口)
CMD/ENTRYPOINT:这同样也是核心命令,作用就是在启动时自动执行的命令。但是差异如下:
CMD命令设置容器启动后默认执行的命令及其参数,但CMD设置的命令能够被docker run命令后面的命令行参数替换
ENTRYPOINT配置容器启动时的执行命令(不会被忽略,一定会被执行,即使运行 docker run时指定了其他命令)
镜像仓库
镜像仓库使用了阿里云的容器镜像服务
我们在pom.xml中的属性中有两个变量:docker.repository 和 docker.image.prefix,如果你使用的是阿里云,那基本docker.repository固定就是registry.cn-hangzhou.aliyuncs.com,docker.image.prefix就是你创建的命名空间了。
接下来是要创建镜像仓库。我一开始理解的镜像仓库有错,我以为所有的镜像都是放在某一个镜像仓库下,实际上镜像仓库是指某一个镜像多个版本的仓库。所以针对我们的每个项目都要创建一个镜像仓库。
Jenkins推送仓库和拉取部署
最终串联的场景是这样,当版本已经测试完毕,测试判定可以执行正式发布动作,点击Jenkins中release任务的build按钮。而服务器则定时凌晨2点定时删除本地镜像并且拉取最新的镜像并且启动容器。
镜像版本控制,也就是docker的tag。我们在dockerfile:build的时候,给镜像打的版本是什么,如果不标记默认就是latest。这样推到仓库之后再拉取整个过程只要不标记版本号即可。
根据我们之前的pom文件,Jenkins中这样配置就会推送至阿里云的镜像仓库。
服务器定时任务执行的shell脚本,就是停止容器、删除容器、删除镜像。
# 停止容器
docker stop eureka-server
# 删除容器
docker rm eureka-server
# 删除镜像
docker rmi eureka-server
# 拉取镜像
docker pull registry.cn-hangzhou.aliyuncs.com/software5000/eureka-server
# 运行镜像
docker run -d --name=eureka-server -p 9001:8081 registry.cn-hangzhou.aliyuncs.com/software5000/eureka-server
总结
这篇文章主要是将docker,maven,jenkins整合,模拟实际工作的场景将所有流程串联在一起,并且使用里阿里云的仓库。但是在真正发布的时候,还需要考虑CI/CD,灰度发布等情况。我们并没有在这里完全解决掉。因为每个项目的环境和架构都不相同,所以还是要根据实际具体的情况来推进Devops。现在也正在研究Kubernetes的使用,现在能够确认的有一点。Kubernetes相当于接管了整个环境,所以我们的服务器都是需要安装Kubernetes的客户端,所有的应用也都变成容器化的运行方式。所以当环境切换到docker之后,再切换至Kubernetes会更简单,后续的维护也更加轻松。
另外,如果本文还是看得不是很明白可以先了解一下docker的基本命令和使用方法,自己建个虚拟机体验一下就能明白很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