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高级隐喻故事:《种树郭囊驼传》顺从人的天性,自然发展

作者:正念领导力教练,沟通教练,张林宝,微信bob2004

中国上下五千年,最不缺少的就是寓言故事,隐喻故事。

左传战国策,很多士大夫再劝谏国君的时候都是大量的都是大量的引用寓言故事,以避免杀身之祸,取得了非常好的劝谏的效果。

作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写了一个《种树郭囊橐传》,这篇文章很多人不知道,它被收录在《古文观止中》。这就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

柳宗元借郭囊橐之口表达了对人对树,都要顺从他们的天性。


翻译文字,来自网上。

橐驼,不知他原先叫什么名字。(他因)害了驼背病,脊背隆起,俯身走路,有些像骆驼的样子;所以家乡人给他起个外号叫“橐驼”。橐驼听到这个外号说:“很好,给我起这个名字本来就恰当。”于是舍弃他原先的名字,也自称为“橐驼”了。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的西郊。他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的豪富人家修建观赏游览园林,以及卖水果的商人,都争相雇请他。看他所种的树,有时移植,没有不活的;而且高大茂盛,果实结得早而且多。其他种树的人即使偷偷察看摹仿,没有谁能赶上他。

有人问他(种树的经验),他回答说:“我并不能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繁茂,(只是)能够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使它按照自己的本性成长罢了。凡是按树木的本性种植,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均匀,土要用原有的,捣土要结实。已经这样做了之后,不要再动它,不要再担心它,离开后就不要再看它。如果在种树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精心,如果放下了,要像丢弃了一样不管;那么树木的生长规律就可以保全而它的本性就不会丧失了。所以我只是不妨害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力使它高大茂盛啊;只是不抑制、不损耗它的果实的(成熟过程),并不是有能力(使果实结得)又早又多啊。其他种树的人就不是这样。(他们种树)树根拳曲并且更换新土;他们给树培土,如果不是过多就是不够。如果有能与此相反的人,就又爱它太情深,担心它太过分。早晨看看,晚上摸摸,已经离开了还要回来看,更严重的,用指甲划破树的皮来检验它是活是死,摇动树根来察看它(栽得)是松是实。(这样)树的本性一天天地丧失了。虽说是爱它,其实是害它;虽说是担心它,其实是仇恨它。所以(他们)赶不上我。我又有什么本事呢?”

问的人说:“把您的种树经验,移到为官治民上,可以吗?”郭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治理百姓,不是我的职业。但我住在乡里,看见当官的喜欢多发他的命令,好像很爱百姓,但以害百姓结束。从早到晚都有差吏来喊叫:‘官府的命令催促你们耕田,勉励你们栽种,督促你们收割,早点缫好你们的丝,早点纺好你们的线,养育好你们的小孩,喂养好你们的鸡和猪。’一会儿敲鼓召聚百姓,一会儿击梆子召集乡民。我们小百姓不吃饭来慰劳当差的尚且不得空暇,又靠什么使我们人丁兴旺并使我们生活安定呢?所以(我们)困苦而且疲倦。像这样,就与我同行业的人大概也相似吧?”

问的人高兴地说:“不是很好吗!我问如何养树,得到了养民的方法。”(我)把这件事写成传,并把它作为官吏的鉴戒。


很多教练都在学习高级隐喻。却没有勇气读读中国古典文化里面的左传,战国策,以及古文观止。

中华5000年文化博大精深,最不缺少的就是寓言故事。求本溯源,在学习教练技术的同时,挖掘本民族的精髓,进行落地,才是正根。

古代的士大夫在觐见国君的时候,怕招来杀身之祸,总是用寓言故事,委婉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那现代人岂不是更容易操作?

柳宗元的高级隐喻故事:《种树郭囊驼传》顺从人的天性,自然发展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柳宗元的高级隐喻故事:《种树郭囊驼传》顺从人的天性,自然发展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原创不易,欢迎打赏:


柳宗元的高级隐喻故事:《种树郭囊驼传》顺从人的天性,自然发展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柳宗元的高级隐喻故事:《种树郭囊驼传》顺从人的天性,自然发展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柳宗元的高级隐喻故事:《种树郭囊驼传》顺从人的天性,自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