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滨城,乍暖还寒。
绛日,山东省教科院“送教助教”活动在滨城六中隆重举行。作为2019年省教科院的品牌项目,此次活动规模大、规格高、影响深远。
滨城六中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精致有序的工作、热情周到的服务为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助力;市教研室马主任全程陪同,敬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堪为表率。
来自临沂、济南、青岛、滨城、惠民的五位英语大伽先后闪耀登场。他们仗剑而立,从容不迫,或娉婷婀娜,或玉树临风,但举手投足间展露出的高深学科素养一览无余。
许守梅老师的细节之美,董梅老师的文本之美,陆洋老师的思维之美,樊林杰老师的语言之美,陈强英老师的阅读之美……无一不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们对教材的研究之透彻,对环节的设计之科学,对教法的运用之灵活,时时叩击着我的心灵。扪心自问,这些年,我忽视了太多,错过了太多。在教师自我成长的道路上,我由一个领跑者,逐渐变成了一个跟随者,甚至是一个掉队者。
来自山大附中的董梅,是一位热爱语文的英语老师。她充满诗意的教学设计,让枯燥的阅读课如沐春风。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变化,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父爱如山、母爱如水,从而引发内心深处的共鸣。也许,这才是阅读课该有的样子。
印象最深的,是青岛四中陆洋老师的课。这位来自胶东半岛的海妹子,带着一身咸咸的海风,一脸的泼辣,走进了滨州的课堂。她对阅读课的理解独具匠心,其思维深度和建课高度远超他人。她使用的是外研社版的悦读联播,选取的文本材料也有一定的深度(play on the words)。汗颜,我一时半会都难以理解文本的内涵。
碎花衬衫、齐膝短裙、高高挽起的发髻。
不敢想象,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竟有胆识浪迹天涯,行走江湖,角逐全国大赛的秀场。
她说,静能生慧,孩子们是追求完美的。
她说,要做真实的阅读,让孩子享受阅读之美与思考之美。
她说,要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多问几个why。要提升学生高阶思维的能力。
她说,这节课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
无刀光剑影之形,无叱咤风云之势,却有笑傲江湖、一览众山小的胸怀与气度。
那一刻的“NO LUNCH”,那一刻的“NO HOMEWORK” ,仿佛都成为海妹子美丽的注脚。
山东省教科院张涛老师作了精彩点评。
全文记录碎片化要点:
听说课的目的是什么?让孩子用比较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话题。
评价测试的改革,要推进英语口语的测试。学生口语表达语音不准,语言连贯性不强,要提高他们大量的听的机会,模仿和说,不建议齐声朗读。
把阅读材料作为省级教研活动的文本,不用现版教材,要促进教师和学生的阅读。
对教材文本的阅读弱化了,阅读走入了一种总分总式的套路。
要离开教材,在更高的high level去审视阅读,尝试去改变阅读课的套路,尝试自然阅读,而不是阅读理解。
要上真正的阅读课。坚持整体输入、细节理解的意识,碎片化的教学要让他完整,不要read quickly。对初中的孩子而言,阅读策略还比较少,引导还是很有必要,阅读的过程是验证孩子对文本信息是否匹配的过程。
提倡教学信息化。
知识是低层次的教学,要增长孩子的见识,训练孩子的思维,要结合实际开展教学,比如极端天气对人类的影响,备课的背景是让孩子认识极端天气的危害,学会应对极端天气。
教师的视野不要局限于话题本身,要拓宽视野与思路,根据当地情况发现素材,运用素材。
会场偶遇师专同学,湖畔留一张不惑之影。
我问:你在哪里?
她说:我在江湖。
我问:几人?
她说: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