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好这三道缺口,让“精日”销声匿迹

填好这三道缺口,让“精日”销声匿迹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最近,“精日”一词炒得火热,屡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迅速登上热搜榜。 所谓“精日”,意思是在精神上把自己视为日本人。


前不久,两名男子在南京抗战碉堡遗址前,身穿仿制二战日本军服;此前,一名上海男子在400余人的微信群中散布“南京杀三十万太少”等言论。

显然,这些煽动民族仇恨、践踏民族尊严的言行,都是“精日”的表现。

历史当尊重,“精日”须除清。

历史是一道明镜,记载着过去,照映着未来。历史是严肃的、客观的,是不容亵渎、不容歪曲的。

虽然我国现今处于和平发展时代,但是在这个时代之前,却是一段中华民族被奴役的屈辱史。

屈辱之耻只有牢记于心,图强之意方能历久常在。历史是国人的共同记忆,是民族的精神宝库。

玩弄历史,与国人为敌,与全民族精神劲力对抗,此举无异于自取灭亡。

可在历史的夹缝下,却冒出这样的一群不知好歹、为非作歹的“精日”分子,生为国人,却不要国人光荣的热血之躯,而争要那冷血残忍的鬼子之心。

“精日”分子屡屡激起民族愤懑、挑战民族底线,为国人所不容,是思想上的极危险分子。

尊重历史,还中华民族一个纯净圣洁的历史回忆画卷,“精日”必须予以除清除尽。


除清“精日”,根基在于增大教育力度。

教育是思想意识的基础,是价值观念的来源。学校里历史教育广度的不够、力度的不足,是导致“精日”出现的最根本原因。

在某些学校里,历史课被某些主科,如语数英等强行挤占,课程表上写着的历史课变得徒有虚名。

这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现象。教育部门应加深历史教育的广度、增大历史教育的力度。

把历史,尤其是与中华民族最密切相关的中国近代史,放在与语数英同等的主科地位上,向学生全面灌输爱国主义理念,用正确科学的历史教育助推学生牢固树立爱国、积极、健全的价值观,防止其扭曲生长、畸形发展。

明确历史教育的意义、抬升历史教育的地位,对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极其重要。


除清“精日”,支撑在于拓宽文化维度。

任何形式的“精日”表现,都是荒谬可耻的,为众人所不齿。这些表现,实质上是精神世界极度空虚、文化生活极度贫瘠的立体反映。

“精日”表现百害而无一利,不但激起民愤,而且还逾越法律的雷池,这显然与精神文化生活丰富的人格格不入。

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督管理,取缔并扫清所有潜藏在网络暗格里的“精日”组织,避免“精日”分子终日被不良信息所屏蔽,从而与外界的健康文化所断联。

而面对日益旺盛的日本动漫和抗日神剧的侵袭下,时下年轻人则应理性看待,避免盲目崇拜。

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追求更多的精神文化食粮上,这对丰富大家的精神世界,构建健康向上的人生至关重要。


除清“精日”,保障在于健全法律深度。

道德是基石,法律是准绳。当道德的作用无法施展时,必须依靠具有强制性的、巨大约束力的法律来维护社会的和谐正义。

以“精日”分子为典型代表的一切强烈伤害中华民族情感的思想叛变群体,已演变为一股潜在的危险势力。

正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甚至存在空白,才让这些思想叛变群体得以在蓝天白天下猖獗放纵,罔顾民族情感,做出一些侮辱民族形象的龌龊言行。

法律是最后的一道屏障,必须健全法律深度,加速立法进度,增大执法和惩罚力度,提高犯罪成本,以法律的强大震慑力为保障,杜绝一切“精日”言行的出现,让“精日”失去滋生的空间,夭折在用法律编织出的天罗地网之下。



历史不容亵渎,民族尊严不容蹂躏。一切“精日”分子用小丑式的卑劣行径以博取眼球,最终都将会被社会所唾弃,被法律所收服。

“精日”得以苟存,只因缺口空洞。

除清“精日”,关键在于填补好教育、文化和法律这三道缺口。

只要在这三道缺口上筑牢坚固的堤坝,相信“精日”便会销声匿迹。

你可能感兴趣的:(填好这三道缺口,让“精日”销声匿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