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薪酬[转]

华为薪酬(文摘)

我的情况:1978年生,北方某省会城市人,男,2000年毕业于北京某知名大学电子通讯相关专业,同年7月加入华为,经过技术支援部的一营实习,而后在市场部做产品线,即下过办事处,又待过总部,还去海外支援过 三、四个月,于2003年下半年离职,工号22%%%,现闲居北京。

声明:本人所写均为本人亲身经历和华为同事的转述,但为避免透露真实身份,具体时间地点在不影响理解的前提下有所更改,请勿对号入座。由于本人仅供职过华为市场和技术支援系统,对其它部门的描写均为华为其他同事经历。

讲薪酬先要介绍一下华为的部门结构,因为不同的部门其薪酬是不同的:

1、市场系统。按地域先分为国内和海外,国内又分为深圳总部和各省市办事处,海外也分为国内深圳总部和各大洲地区部。按工作分工又可基本分为客户系统和产品系统。
深圳总部:包含国内、海外客户和产品系统的总部机关。国内包括各目标运营商(电信、网通、移动、联通等)系统部的总部和各产品(交换、光网络、移动、智能网等)国内系统部的总部。海外包括国际营销(客户)和产品国际(产品)的总部。还有负责客户接待(最为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误解)的客户工程部。当然个别小部门的总部不在深圳而在北京。
国内办事处:基本位于各直辖市及省会城市,大连、青岛等也有小办事处。各办事处的工作目标就是销售,分客户线(负责各运营商)和产品线(负责各产品)。各线人员算各部门深圳总部的派出人员,又直接受办事处主任管理。办事处主任对所在办事处辖区负责,权利很大,相当于封疆大吏。
海外地区部:包括亚太、中东北非、独联体、南部非洲、拉美、北美、欧洲、东太平洋(按地理应该叫西太平洋,因为管辖的是日本、韩国、澳洲、香港地区等亚太发达地区,但当时起名时不知怎么弄反了,就一直将错就错)。各海外地区部又在各个国家设了办事处,也分客户线和产品线。
市场系统的海内外员工总数应该在4000偏上。
2、技术支援系统。包括深圳总部和各国内办事处及海外地区部的派出机构,按维护产品不同分为各产品部,负责产品的售后服务。总人数在2000至3000人(为降低成本,该部门的工作不少由外包公司负责,称合作方)。
3、研发系统。负责华为各产品的研发,是华为最庞大的系统,人数在10000人左右,还不包括相当数量的外包人员。分为深圳总部和各地研究所,根据产品不同分为交换接入、光网络、移动、智能网、数通、多媒体等等。后来又改为固网、无线、智能等等,不管名字怎么改,基本还是按产品划分。各地研究所侧重不同,比如北京侧重数通、上海侧重无线、南京据说网管搞得不错。华为在海外也有不少研究所,包括印度、美国、俄罗斯、瑞典等、除了印度曾经搞的挺大外(现在印度人好象都来深圳了),其他的基本是样子。
4、财务系统。包括深圳总部和各办事处派出机构。海外的财务基本由香港华为的财物负责。财务系统总人数在1000以上。
5、中试系统。全称好象叫中间试制部。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在研发和生产系统间插入的一个部门。按NBA的数语叫专干脏活类活,待遇反而不高。任正非的板凳要坐十年冷据说就是针对这个部门说的。不只现在是否被研发系统消化了。人数在1000左右。
6、生产系统。该部门在高科技行业的地位可想而知,人员素质总体看是最低的。其一线员工主要由国内一些中专学校代陪,当然其中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和其它部门一样,都是来自大学生。该系统人树在1000以上。
7、市场财经系统。该部门是负责货款回收的,应该隶属于市场系统,只是回款的地位很重要,所以在华为单列出来。人数和其它系统比算少的。
8、秘书和文员。秘书和文员不是一个单独的部门,而是分布在各个系统中。秘书指有华为正式员工资格的,一般是大学本科或研究生。文员不是华为正式员工,而是隶属于和华为有合作关系的秘书公司,一般是大专毕业。华为除了副总裁以上的干部外,基本没有领导个人秘书,秘书大多是部门秘书,一般30人一个,但具体有出入,有的秘书管的多,有的管的少,一般负责部门的考勤、会议纪要、日常事物等等,基本来自大学刚毕业或毕业不久的女生,工资待遇相当于华为同等学历的应届生水平,一般上涨缓慢,奖金等也是较低的,所以流失很大。文员主要负责一些简单的重复性工作,由于不是华为正式员工,工资更低,仅举一例:某文员基本工资1800,按工作量每月加800到1000不等。
薪酬正文:由于本人是2000年加入华为的,所以只能从2000年往后说了。
1、基本工资。华为的基本工资起薪是分应届生和社会招聘的,2000年华为应届本科起薪是税前4000,硕士生税前50 00,博士人少就不提了。社招的要自己和公司谈,有的很牛的不会谈结果比应届还低,有的很一般的会吹结果很高,但总的说比应届的高。2000年来的一般进公司3个月左右有一次加薪,200到3000不等,取决于你的部门和表现,但基本按部门,好部门表现差的比差部门好的涨得还多。涨的多的包括研发和市场、技术支援确定要去办事处的人员。涨的少的包括各部门秘书、一些总部事物部门等。其它部门算中等。原则是向研发和市场倾斜,向一线倾斜。此后,涨工资就看个人造化了,有去对部门、跟对领导一路高歌的,也有从此打住的。总的来说由于2001年华为招人太多及起薪过高导致消化不良,2000年来的这批人除了工资过低的在2001年普调到和2001年同等学历应届生一样外,再没有大规模的普涨了。本人在此后的三年中也只又涨了一次,最终以6500离职。据我了解大部分2000年本科生的工资现在在税前5500到7500之间,硕士生加1000。2001年是IT泡沫最疯狂的一年,华为狂招了据说将近6000人。起薪也高至本科应届税前5500,硕士生7000,当然一部分秘书、财务等要相应低1000。社招的也普遍不低于应届。过高起薪的恶果是2001年来的大部分人在此后的两年多中再也没有涨过。2002、2003之后华为停止了大规模招应届毕业生,起薪也不在提高,在2004年据说还大大降低。至于社招的,除了牛人外,华为的初次报价据我所知是税前5000。至于所得税,华为避税还是不错的,我6500扣掉税和个人支付的社保外,还在将近6000。总的来说,华为2000年及以后来的税前基本工资在5500以上的占大多数,每早来一年平均高1000,硕士生相当于早来一年的本科。98年以前来的基本在10000向上了,当然他们已经不靠工资了。
2、福利。有人说华为是没有福利的,其实是福利货币化了。华为的货币福利分两大类。一是工卡里的钱,根据工作地域不同分3类:1000每月,工作地在深圳关外,800每月,工作地在国内其它地区,一分没有,工作地在海外。在深圳关外高200是因为距离远交通费高。在海外没有这项补助是因为海外另有高额补助,将在下文描述。这笔钱每月打到工卡里,可用于购买班车票,在公司食堂就餐及在公司小卖部购物,不得取现。但每年底高于一定数额的或离职时可以一次取现,不过要扣20%的税。二是每月基本工资15%的退休基金,比如你基本工资5000,那每月公司另给你750,先用来交公司应交的社保,华为统一按一个标准交,每月在200多,这样一来你每月还剩的部分在你离职时一次提取,不过也要扣20%的税。这两部分加起来税后每个人也基本在1000多。
3、加班费。加班费主要看部门和领导。标准按你的基本月工资除以月法定工作日。分为一天和半天。按我的经验,研发和市场很少有,除非是统一的为了干项目的强制加班。技术支援只有周末才算,平常晚上不算,本来通信这行的技术支援就是晚上干嘛。
4、补助。补助基本分4类:国内出差补助,国内离家常驻外地补助,海外出差补助,海外长住补助。
国内出差补助为税后每天100人民币,交通费、住宿费、通信费另外实报实销。
国内离家常驻外地补助指市场和技术支援人员在家庭所在地和深圳以外的办事处常驻时的补助,按地区艰苦程度不同分为几档:30(北京、上海等)、50(一般省份)、70(青海、新疆、西藏等)人民币每天等,同时公司负责住宿费用。前两年形势好的时候,这些人在所在办事处省内出差也同时享有每天100的出差补助,现在不知还有没有了。但研发人员如常驻外地研究所不享有此补助。
海外出差补助为税后每天50美元,香港为300港币。不知现在多少。
海外常驻补助在2003年底以前分为3档:税后50(发达国家)、60(一般国家)、70?(危险国家)美元每天,公司提供住宿(条件很好)和办公车辆等。2004年开始大幅降低,一般国家降到税后32美元每天。在海外连续工作达到3个月的可以享受此补助。
5、奖金。华为的年终奖基本要拖到第二年三季度发放。不过在上半年离职,奖金并不会因此减少,到时候自会发到你离职时预留的帐户。在2000年华为大规模招人以前,奖金是很丰厚的,之后就每况愈下了,没办法,人太多了。现在的情况是,如果已经干满一年,高、中、低挡基本是30000、20000、10000。当然市场和研发的骨干还是高,秘书等就可怜了。基本一个业绩优秀的国内市场人员,能在大几万,客户线比产品线高,市场比技术支援高,海外比国内高。
6、股票。2000年7月以前来的根据工作时间长短,在入职满一年后,拥有华为的内部职工股,来的越早,越多。当然股票是按每股一元向公司购买的,不得转让,离职时必须卖给公司。这类股票的分红是惊人的,2001年及以前达到70%每年,扣掉税两年就可以回本。基本上99年来的有几万股,98年来的有十几万股,再早的就看造化了。我认识一个97年初来的,有四十万股,他2001年的分红税后就是20多万,这种人在华为有好几千,是华为高速发展的受益人,也是前文说的不靠工资的人。在2002年,华为进行了股权改革,原来员工离职时把股票卖给公司,是按每股一元的面值,跟买时一个价。从2002年开始,员工买卖公司股票都要按每股净资产,当年的每股净资产高达每股2元多,拥有股票的老员工的股票市值一夜之间上涨150%,大发一笔,而那些在新规定出台前刚按老规矩把股票卖给公司的离职员工就亏大了,这造成了一批华为前元老和华为对薄公堂。而对于占华为员工人数一半多的2000年7月后入职的新人来说,谁是谁非已经没有意义了。他们必须按新规定以每年的每股净资产购买公司配给的股票,离职卖给公司时再按离职当年的净资产出售。一方面,华为高速成长不在,每股净资产不会再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人多粥少,每人也分不到多少。而那些拥有老股票的老员工们,也无法再向以前那样每年坐收巨额红利了。一切都因为华为人多了,发展却慢了。人们传说的华为股票就是这样,从他的工号就可略知一二。工号在10000以内的,基本属于97年及以前来的,属于华为股票神话的集体收益者,工号在10000到20000之间的,属于98、99年来的,属于一般收益者,工号在20000以上的属于2000年以后来的,属于空有其名,却未有其实的。而我,工号22%%%,维有怪自己没有早生几年了,呵呵。
只要稍稍分析一下以上华为的薪酬构成,就可轻松得出结论:
1、2001年及以前,华为的靠股票和奖金一起发财,因为那时的人少,公司发展快,奖金和股票分红高。所以华为士气高昂。
2、2002到2003年,华为的只有靠补助尤其是海外补助的发财,因为以2000年底的香港通讯展为标志,华为开始大规模开拓海外市场,大批市场、技术支援和研发人员被派往海外办事处和研究所,使得原来只有少数人享有的高额海外补助开始被大家认知。而与此同时,高额的奖金和股票分红不再,国内人员待遇停滞不前。所以除了海外人员混日子外(补助和股票、奖金不同,是按天不是按业绩发的,没有激励机制,只要能混下去,不被赶回国内就有),大部分国内人员,尤其是在深圳及国内研究所的大批研发人员,他门连国内补助也没有,士气低落。
3、2004年开始,到哪里发财?奖金、股票已经没了,海外补助也降了。全体员工士气低落,但外部就业环境更差,于是大家都开始靠基本工资混日子,华为国企化成型,只是基本工资高些。
华为的部门介绍漏了管理工程部.
9、管理工程部。负责华为IT系统的建设和维护。其工作的成果使华为分布在世界各地的20000多员工在一个IT平台上工作,人数也在1000以上。任正非固然花了很多冤枉钱,但花在这个部门的钱是我很佩服的。
以我自己的收入做个总结吧。
我在华为40个月,2000/7到2003/10。在深圳总部累计16个月,在国内办事处累计24个月,在海外4个月。其中基本工资收入税后约共计230000,平均5750每月。
福利收入税后约50000,平均1250每月。
加班费共5000,主要是技术支援实习时挣的。
补助税后共120000,其中国内离家常驻补助大约35000,国内出差补助大约25000(包括在办事处常驻时省内出差),海外常驻补助大约60000(在海外待了四个月,刚好超过三个月)。
奖金拿了三年税后共50000,其中01年算新员工8000左右,02年27000,03年因已有离职倾向15000。
其它包括00年底那唯一一次年终双薪,每年小礼拜攒下的未休年休假离职折算等等共10000左右。再加上在办事处时多报的出租车费等等(我是产品线,没客户线的狠)10000左右。
各项累计为230000+50000+5000+120000+50000+10000+10000共475000。
这就是我在华为3年4个月的全部税后收入,平均每月11875。由于我大学其间打工有几万积蓄,再加上在华为的大部分时间在办事处,住宿、交通、通信和大部分吃饭(跟着客户线混饭)都可按公司规定报销,又没有女友,除了给父母一些,自己只花一些挥霍的钱,所以现在还剩下400000出头。
解释:在深圳总部的16个月包括在海外的4个月,因为我去海外算支援,关系还在深圳总部的产品国际。
由我的情况可以得知,华为2000年以后来的大部分人(早来的要更高,04年来的就不一定了)全部税后年薪十万还是有保障的,如果常驻在海外和办事处或者经常出差,还可以更高(但和以前比也变少了)。但是收入的弹性变小了,激励变少了,使得想干大事和觉的自己很牛的人离去,已经挣够了的老员工和没有什么闯劲的新人留下,毕竟年薪十万以上在当今的中国也不是随手可得,大企业病成型了。下面怎么办,不是我这个水平的人能解决的了。薪酬篇告一段落。
写这些只为澄清一些社会上对华为的不实传言,给愿意进华为的朋友在决定前提供个参考,没别的意思。

第一次见识华为的夜宵是参加完华为的新员工石岩湖大队培训后暂住在南山登良路华为新员工宿舍的时候。闷热的晚上正在房间无所事事,同住的早报到几个月的哥们说没事就一块儿去拿夜宵吧,不明所以的我就跟着去了,地点 就在旁边的深意大厦---华为发家的地方。几分钟后,两个人一人一个鸡腿的就回来了。

华为的夜宵由给华为供餐的外包餐饮公司负责供应,一般晚上9点开始,发完为止,地点就在深圳总部各办公区的食堂,大概有深意、新时代、西乡、科技园、车工庙、坂田等,外地办事处据我所知是没有的,外地研究所不知有没有。员工领夜宵和平常吃饭一样,把工卡在刷卡机上刷一下就行了,区别只是领夜宵不扣员工卡上的钱,而是事后公司根据刷卡的人数按每人7元的标准和餐饮公司结算。华为免费发夜宵的初衷是因为在创业时期,大批员工晚上需要加班到很晚,所以提供一点吃的让大家别饿肚子。据说在凌晨还有一次夜宵,是安排生产线上的夜班工人在换班时吃的,所以只在生产中心有,我没在生产线夜班实习过,所以没见识过。华为夜宵的品种还是比较丰富的,因为各供餐公司之间有竞争,谁的差,大家就不去那里拿,它也就无法向华为收钱了。所以在员工人数多的办公地点,比如坂田和科技园,夜宵质量和品种就比其它地点好一点。总的来说有面包、蛋糕、水果、鸡腿、牛奶等,具体内容在2002年以后有了改变,在后面再介绍。领夜宵的主要有两类人:在公司加班需要乘9点半的班车回家的和住在办公地点附近的,公司另有一批加班班车在8点半出发,想早回家的就没夜宵了,也算公司为降低成本的安排吧。所以每到差不多9点,就看见两队人走向食堂,一队从办公楼,一队从大门外。大家根据各自需要选择不同的东西,MM和有家室的往往选择水果、牛奶等装袋带走,收入较低的生产人员和爱睡懒觉的一般选择蛋糕、面包等,留作第二天的早餐。大批住在公司附近的单身年轻男性一般是每样少来一点,边走边吃,或者来一个大鸡腿解解谗。也有不少人,主要是刚毕业的,不住在公司附近,也每晚留在公司等着领夜宵。一是因为晚上的加班班车不象6点的下班班车一样收费(班车的演变以后再介绍),可以即拿了吃的又省了车钱,二是因为刚刚毕业孤身来到深圳也没地方可去,还不如在公司吹吹空调上上网,现在管的严了,除了内部网也没得上了,由此可见,外界盛传的华为加班也有很大的水份,其原因就是夜宵和免费的加班班车。当然,那些有家室的和喜欢丰富夜生活的是不会为了这点小利赖在公司的。大概从2002年开始,为了降低成本,公司开始在夜宵上动脑筋,此时华为在深圳的大部分机构都般到了坂田基地,华为开始授意供餐公司把夜宵品种逐渐改成不适于装袋带走的品种,比如原来的利乐包装的牛奶变成了装在一次性杯子里等等,还增添了麻辣烫。由于我大部分时间在外地办事处工作,也不知到底公司达没达到效果。不过,夜宵变了品种我还是挺满意的,因为在离开华为前的几个月里,我住在基地旁边的百草园单身公寓,由于已经决定离开,也没什么工作压力,每晚打球、游泳运动结束后,慢慢走到食堂吃点麻辣烫也是一点不错的记忆。
夜宵、班车、食堂、宿舍等话题看似与企业的主业相去甚远,可是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它们与每个员工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也相当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成本和士气。向传统国企那样企业办社会肯定是走不通的,但在这些方面 一味向西方企业学习也可能在我们的土地上水土不服,究竟怎么找到最佳方案,华为的做法就当是引玉之砖吧。
华为的班车可以分成四类:上下班班车、工作日加班班车、休息日加班班车、工作通勤班车。
上下班班车每天早上从深圳各华为员工聚居区附近的班车点出发到坂田基地,晚上下班后再由基地返回出发地。出发点的选定和每个地点班车的多少是动态调整的,一旦司机发现乘车人数长期增多或减少,就会通知公司相关部门在相应地点增加或减少班车数量。如果在原来没有班车点的地区居住的员工达到一定数量,根据员工的反应,也会设立新的班车点。如果在某班车点的乘车员工长期低于一个限度,那公司就会公示后取消此班车点,此地的员工就只能去就近的班车点乘车了。上下班班车只开往华为的坂田基地,因为其它的办公地点都在深圳关内,公共交通发达,所以公司不提供班车。乘坐华为的班车是要购票的,车票在华为各办公地点的小卖部用我在薪酬篇中提到的工卡中的福利款购买,最早是每张5元,后来随着坂田基地的逐渐落成,大批员工到基地办公,导致班车需求量大涨,据说除了给员工的福利补贴外,华为每年为班车提供的暗补已经上千万,为了降低成本,华为推出了阶梯型票价,分为5、10、15三档,以距基地距离划分,梅林以近为5元,科技园以近为10元,再远为15元。同时为了平息大家对班车票涨价的不满,将在基地上班的员工每月的福利补助从800涨到了1000。改革一出,造成了一次华为员工的搬家运动,原来在南山蛇口住惯了的员工们纷纷向福田梅林一带迁移,据说甚至造成了深圳各地区房租价格的波动。此外,一批毕业不久对夜生活要求不高的新员工开始以七、八百元的价格入住基地旁边华为自己修建的百草园单身公寓,因为这样即可以睡懒觉免除早起乘车之苦,又可以省掉班车票的花费,晚上还可以天天吃夜宵,一举多得也。在改革之前,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单身公寓由于地处偏僻,一直住者寥寥,改革之后,渐渐已经没有空房了,十幢楼百分之百的出租率,早让华为把提高每月200元补助的成本收了回来,同时达到了减轻班车包袱的目的。
工作日加班班车与下班班车路线相同,只是时间后移并且免费,以坂田基地为例,一班是晚上8点半,一班是9点半左右。如果实在需要加班到深夜,为了安全考虑,可以提前向公司值班室预订,公司会按时提供车辆的。
休息日加班班车和上下班班车的时间路线相同,只是早上的发车地点更为集中,也不收费。
工作通勤班车是指在工作时间内往返穿梭于深圳各办公地点的班车,一般为半小时一班,员工需要去其它办公地点公干时可以免费乘坐。后来随着坂田基地的建成,深圳市内的主要办公地点只剩下科技园,通勤班车就只往返于两地之间。时间一长,弊端就出现了,公司发现由于通勤班车是免费的,造成了两个办公地点的人员不必要流动,许多会议不需要那么多人参加,可由于乘车免费,会议召集人就会不由自主的扩大范围,甚至出现部分员工为了早点回家或节省班车票,纷纷乘坐下午5点半左右的班车到市内科技园办公区,到达时正好是下班时间,异地刷卡下班了事。为了杜绝此弊端,华为取消了通勤班车,引入了一条沿班车线路行驶的公交车,由于坂田基地正在开发建设,沿线又经过一些主要路段,再加上华为自己的客流,公交公司也有利可图。这样一来,盲目往返两地的人少了,因为全程8到10元的车票是要到部门报销的,没有充分的理由,领导不批,早下班现象更是大大减少。华为通勤班车也就此划上了句号。
华为班车的车型普遍是带空调的大巴,最早的由公司自己购买并自己聘用司机,随着班车需求的不断上升,华为开始向各大汽车公司租车,我就乘坐过上面写有深圳野生动物园标志的大巴招摇过市。班车票改革之后,部分住在南山蛇口的员工不满单程15元的高票价,纷纷自行结合起来,十几个人或几十个人的与汽车公司或私人包车,以获取便宜的价格。公司则顺水推舟,进一步减轻在班车上的负担。部分老员工看上了这个市场,辞职创业成立汽车公司,再加上社会上已有公司的加入,上下班班车的社会化目的终于达到了。当然,各加班班车仍由公司出面租赁,免费供员工乘坐,这是企业对员工超时工作应尽的责任。
华为的食堂一般是在各办公地点辟出一层,装修档次跟相应办公地点的档次一致,象深意大厦、车工庙等比较低,坂田基地的就很现代了,不过各食堂都有中央空调系统,没办法深圳实在是太热了。最不伦不类的是在蛇口新时代大厦的食堂,新时代本来是蛇口数一数二的写字楼,华为入住后却租了半层当食堂,每到饭点该层人声鼎沸、饭味飘香,和整个大厦的气氛不太协调。最令其它公司头疼的是吃饭时间的电梯被华为员工占的满满的,不得以只好纷纷和华为错开吃饭时间。据说当华为坂田基地建成,从新时代搬走时,有公司曾放假一天以示庆祝,不过此传言未经证实。坂田基地规模庞大,人员众多,食堂就有5个:生产中心、机加工中心、华电、科研中心、培训中心,其中历史最长、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生产中心了。生产中心食堂分为上下两层,一层是大众区和自助区,二层是面食区和专门用来接待来宾和客户的贵宾区。食堂供餐由各专业餐饮公司负责,有迈思豪、大家乐(香港上市公司)、绿竹(深圳街头可见的快餐店)等,近期也有从华为离职的元老所创的新公司加入。各公司之间是公平竞争的关系,员工的选择决定了谁留下、谁出局。
  
  大众区是就餐人数最多的区域,主食是米饭、馒头、面条等、菜的种类也算丰富,从2元的素菜到6元的荤菜,还有一些坛子肉、罐子鸡什么的。人们排着队,拿着拖盘各取所需,然后到结帐处刷卡交费,也可以用现金。一般每人要一荤一素,一碗米饭(一元)一份汤(5角)一份水果(2元),再加上每人5角的洗碗费(洗碗费是每次刷卡金额超过一元就要收,哪怕你是临时想再买一份素菜,我一直不明白公司为什么不让供餐公司把其加入菜价里,再在他们内部结算,也许是为了提醒大家刷碗是有成本的吧),一顿饭要10元左右。
  
  自助区是每人15元,品种和大众区一样,只是可以随意选用。当员工想大快朵颐或有有业务关系的外单位来人时,一般去那里就餐,不用排队,价格也不贵。
  
  二楼的面档区规模较小,象一家家的店铺,经营品种到是丰富,从水饺、面条、小笼包到馅饼、炒饭、炒年糕,还有皮蛋瘦肉粥,价格也算公道,用来满足大家换口味的需要。
  
  贵宾区是专门用来接待到公司参观的客户的,据说每人标准在百元左右,员工是没人去的。
  
  食堂中的弱势群体。每餐10元左右的价格对于有就餐福利补助的华为员工来说当然可以接受,但人们却忽视了另一部分人:清洁工。华为的清洁工作是包给专业清洁公司的,清洁公司的员工自然也要在华为就餐(华为基地面积庞大又地处关外相对偏僻地区,餐饮业特别是服务于打工阶层的快餐业不发达)。但清洁工的工资是很低的,支付如此价格的饭费就很吃力了。我经常见到清洁工们两个人甚至三个人买一个人的菜,然后在卖饭人的白眼下不停的去添饭和汤(据说是免费的),当华为的MM们为了减肥而两个人分一碗饭时,在同一个屋沿下,却有人过着另一种生活。当然华为和这些清洁工并没有直接雇佣关系,但是不是也应该会同清洁公司和餐饮公司一起为他们想想呢?食堂篇完。
我所经历的华为真相---安保制度篇
华为作为一家高科技公司,安保制度的完善与否是至关重要的。其主要是针对无形的技术资料、商业秘密和有型的实物财产两个方面。
  
  无形资产方面。近年来,随着华为实力的逐渐壮大,技术的逐渐完善成熟,泄密事件也是层出不穷。最为大家所知的就是沪科公司的几位创始人在从华为离职后,迅速的推出了全系列的可与华为竞争的光网络产品,并以此并入对华为威胁极大的UT斯达康,从而迫使华为诉诸法律的事件。不过对这个案件的谁是谁非,我没有资格判断,也不是本文的范围。为了防范日益频繁的泄密事件,华为对内尤其是对研发系统采取了严密的控制措施。每个华为员工都有一个华为内部网的ID,为其姓名的第一个字母加其5位工号,比如我就是?22%%%,凭此ID和个人密码即可以访问内部网中的各个数据库。在我刚入职的时候,可访问的内容是很多的,但渐渐的权限越来越小,到最后只能访问与自己工作相关的很小范围了。华为还大大减少了可通过华为网络访问外部网的员工的人数,对向非华为电子邮件地址发送的邮件的附件大小也进行了严格的限制,经常造成给客户发送的电子邮件被无端退回。华为还不定期的抽查每位员工的电脑,查看是否有私自打开机箱的迹象或存有超过权限的文件资料或安装有禁止安装的各种软件,抓没抓到窃密者不详,到是经常有在电脑中存放大量MP3音乐或****图片的员工被通报罚款。随着移动存储技术的飞速发展,华为还用蜡封闭了大批电脑的USB接口,华为购入电脑的标准配置当然也不会有软驱和可写光驱。华为研发员工除了出差借用部门公用笔记本电脑又很少配备笔记本电脑(在华为内部称为便携机),所以表面上看想大规模的窃取文档资料是困难重重的,但实际情况就不得而知了。
  
  有型资产方面。首先华为的每项资产都挂靠在员工身上,哪个资产丢了由挂靠员工负责赔偿,如果实在不是个人控制的了的因素(比如被枪劫)或者资产价值太大根本赔不起,可以申请少赔或免赔。有时真是羡慕那个身上挂着各办公大楼的员工,永远不用担心自己的资产会丢。其次华为建立了一个携物出门制度,即员工携带公司资产离开公司办公地点时,必须事先通过内部网向所属部门有审批权限的领导申请,得到同意后,你申请离开的大门的门卫的电脑中就会收到系统自动发来的邮件,上面写有你的姓名工号和你将携带出门的资产的名称及编码,门卫验证后方可出门。对于一些经常需要携带同一资产出门的员工(比如个人使用的便携机),可以申请一年有效的出门卡,这样一来就不用每次都要申请了。这个制度虽然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资产的丢失,但未免过于死板,比如领导太忙无法处理你的申请或者领导根本就不在。在实际中,各领导为了避免麻烦,也大都把自己的密码告诉给部门的秘书,由她们代为审批,所以在华为可不要得罪秘书MM呀。由于在各外地办事处没有推行这一制度,所以那些自由散漫惯了的办事处市场员工回深圳总部出差的时候经常被堵在门卫处,大部分是背着便携机走进办公楼的时候忘了这回事,要走的时候却没法出门,自己的直接领导又大都在外地,只好临时拿着手机四处求援借领导了。即使有了这个制度,华为每月也经常丢失便携机等高值资产,因为任何制度都是有漏洞的。我就发现了一个:在门卫电脑处,你的携物出门申请被值班人员验证后,会得到一个出门卡,在大门处你将这个卡交给保安就可以出门了。在工作时间,出入大门的员工较少,是无机可乘的。但到了下班时间,值班电脑处排满了等待验证出门的员工,值班人员根本没时间看你拿到卡后是否直接去了大门,大门的保安则忙着收卡和查看其他出门员工,也没空看着值班电脑那里,而每张出门卡又没有写着资产信息,所以你完全可以回到大楼内把你事先藏好的赃物掉包带出公司,第二天空着手来上班,下班时再填一个申请把你真正的电脑带走就行了,一切都不知不觉。可见,对于监守自盗来说,这个制度还是不够完善的,希望华为安保部门在今后注意。完。
 

你可能感兴趣的:(华为薪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