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rtual Network----网卡offload特性和网络加速技术简述

文章目录

  • Virtual Network----网卡offload特性和网络加速技术简述
    • 前言
    • 实例实操
    • TCP/IP协议栈简介
    • DMA
    • RSS
    • NAPI
    • Checksum offload
    • Scatter/Gather
    • TSO
    • Jumbo Frames
    • GSO
    • LRO
    • GRO
    • UFO
    • tx-udp_tnl-segmentation

Virtual Network----网卡offload特性和网络加速技术简述

前言

当前越来越多的网卡设备支持 offload 特性,来提升网络收/发性能。offload 是将本来该操作系统进行的一些数据包处理(如分片、重组等)放到网卡硬件中去做,降低系统 CPU 消耗的同时,提高处理的性能;包括 LSO/LRO、GSO/GRO、TSO/UFO 等。

Linux系统和周边硬件针对网络加速的一些方案,主要思想还是减少CPU处理网络数据包的时间,网络传输的核心问题是CPU可以用来处理每个网络包的时间变短了,所以减少CPU处理网络数据包所需的时间是最直观的解决方法。伴随着sdn/dpdk等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于网络层面的加速和性能提升也有了其他各种方案,比如大页Cache缓存命中和绕过内存等新技术方案的产生(这部分需要阅读dpdk的相关书籍);

在运维过程中,收到offload特性的配置在云平台虚拟网络模式下,也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可知的问题,需要对相关特性的作用和特点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才能更快的定位到问题;

相关资料文档:

《Segmentation Offloads in the Linux Networking Stack》https://www.kernel.org/doc/Documentation/networking/segmentation-offloads.txt、

《Checksum Offloads in the Linux Networking Stack》https://www.kernel.org/doc/Documentation/networking/checksum-offloads.txt

《常见网络加速技术浅谈》https://zhuanlan.zhihu.com/p/44635205

《了解 VMware 环境中的 TCP 分段清除 (TSO) 和大型接收卸载 (LRO) (2055140)》 https://kb.vmware.com/s/article/2055140?lang=zh_CN

《Packet fragmentation and segmentation offload in UDP and VXLAN》 http://hustcat.github.io/udp-and-vxlan-fragment/

实例实操

Linux 服务器查看网卡配置选项可使用命令 ethtool;

查看配置项:ethtool -k [网卡设备名]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物理机网卡有组bond,进行配置检查和修改时,需要将bond,eth0,eth1 都进行操作;

修改配置项:

ethtool -K eth1 gro off
ethtool -K eth1 lro on
ethtool -K eth1 tso on
# 查看信息:
ethtool -k eth1 | grep tcp-segmentation-offload   # tso
ethtool -k eth0 | grep generic-segmentation-offload  # gso
ethtool -k eth0 | grep udp-fragmentation-offload  # ufo
ethtool -k eth0 | grep generic-receive-offload    # gro
ethtool -k eth0 | grep large-receive-offload      # lro
# 和服务器版本和网卡 硬件强相关
[root@network-test ~]# ethtool -k eth0
Features for eth0:
rx-checksumming: on
tx-checksumming: on
        tx-checksum-ipv4: on
        tx-checksum-ip-generic: off [fixed]
        tx-checksum-ipv6: on
        tx-checksum-fcoe-crc: off [fixed]
        tx-checksum-sctp: off [fixed]
scatter-gather: on
        tx-scatter-gather: on
        tx-scatter-gather-fraglist: off [fixed]
tcp-segmentation-offload: on
        tx-tcp-segmentation: on
        tx-tcp-ecn-segmentation: off [fixed]
        tx-tcp6-segmentation: on
udp-fragmentation-offload: off [fixed]
generic-segmentation-offload: on
generic-receive-offload: on
large-receive-offload: off
rx-vlan-offload: on
tx-vlan-offload: on
ntuple-filters: off
receive-hashing: on
highdma: on [fixed]
rx-vlan-filter: on
vlan-challenged: off [fixed]
tx-lockless: off [fixed]
netns-local: off [fixed]
tx-gso-robust: off [fixed]
tx-fcoe-segmentation: off [fixed]
tx-gre-segmentation: off [fixed]
tx-udp_tnl-segmentation: off [fixed]
fcoe-mtu: off [fixed]
tx-nocache-copy: on
loopback: off [fixed]
rx-fcs: off
rx-all: off
tx-vlan-stag-hw-insert: on
rx-vlan-stag-hw-parse: off [fixed]
rx-vlan-stag-filter: on [fixed]

TCP/IP协议栈简介

当用户需要向网络发送数据的时候,用户实际上是通过应用程序来完成这项工作。应用程序向一个描述了对端连接的文件描述符(File Description)写数据。

之后位于操作系统内核的TCP/IP协议栈,从文件描述符收到数据,完成TCP分段(如果是TCP连接的话),加TCP,IP,Ethernet Header。在加这些Header的时候,也涉及到一些内容的计算,例如校验和,序列号。

最后,操作系统内核通过网卡的驱动,告知网卡需要发送的数据,这里的数据是长度合适,并且封装了各种协议头的网络数据。网卡会再加一些其他数据确保传输的可靠性。最后,网络数据由网卡从网线(如果是有线连接的话)发出去,经过各个网络转发设备送到对端。

对端,也就是网络数据的接收端,有个类似的过程,不过方向是反的。网卡从网线接收到数据,通知系统内核来取数据,位于系统内核的TCP/IP协议栈完成校验,剥离TCP、IP、Ethernet头部,拼接数据。最后将完整的数据传递给应用程序,或者说最终用户。用户程序仍然是通过一个文件描述符读取数据。

以Linux为例,传统网络设备驱动包处理的动作可以概括如下:

  • 数据包到达网卡设备。
  • 网卡设备依据配置进行DMA操作。
  • 网卡发送中断,唤醒处理器。
  • 驱动软件填充读写缓冲区数据结构。
  • 数据报文达到内核协议栈,进行高层处理。
  • 如果最终应用在用户态,数据从内核搬移到用户态。
  • 如果最终应用在内核态,在内核继续进行。

所以,可以将网络传输在操作系统内的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部分:

  • User area:应用程序发送和接收数据
  • Kernel area:TCP/IP协议栈和系统内核对用户数据的封装解封装
  • Device area:网卡实际的发送并接收网络数据

从前面的描述可以看出,User area和Device area的工作都相对简单,而对于复杂的网络协议的处理主要在Kernel area。Kernel area的任何处理都是需要CPU完成的。很显然,如果单位时间要传递的数据越多,CPU需要进行的运算就越多。

网络带宽这些年有了很大的提升,以太网从最开始的10M到现在100G,提升了一万倍。虽然CPU这些年也有很大的发展,但是单核CPU的频率并没有提升这么多。有人可能会说CPU的核数增加了很多,但是把一个网络数据流交给多个CPU核心去处理本身有一定的挑战,另一方面计算机的需要处理的任务越来越复杂,尤其是引入了虚拟化之后,计算机上不仅跑应用程序,还需要跑容器,虚拟机,CPU本身的负荷可能就已经很重。

以太网速度的提升大于CPU的计算速度的提升,使得CPU能够用来处理单个网络包的时间变少了。如果CPU不能及时处理网络数据,那必然会影响网络传输的延时(latency)和吞吐量(throughput)。因此需要一些技术/方案来降低CPU处理单个网络包的时间。

DMA

DMA全称是Direct Memory Access。**DMA可以同时应用于网络数据的发送和接收。**DMA本身是一个通用的技术,它有一个独立于CPU的DMA控制器。在数据拷贝的时候,CPU只需要告诉DMA控制器,拷贝数据的起始地址,数据长度,之后将总线控制权交给DMA控制器,就可以不需要CPU的介入,完成数据拷贝。

使用DMA,在网卡从内存拷贝数据(发送),和网卡向内存拷贝数据(接收)时,只需要很少的CPU介入。

RSS

RSS全称是Receive Side Scaling,从名字上可以看出,这项加速技术只在网络数据接收时有效具备RSS能力的网卡,有多个接收队列,网卡可以用不同的接收队列来接收不同的网络流,再将这些队列分配到不同的CPU核上进行处理,充分利用多核处理器的能力,将网络数据接收的负荷分散开,从而提高网络传输的效率。

RSS虽然能更好的利用多核CPU,但是一方面,网络数据的分发需要考虑TCP连接,NUMA等因素,本身较为复杂。另一方面,它增加了网络传输对CPU的影响,前面说过计算机本身有计算任务,不可能只用来收发网络数据。在实际使用的时候,通常会将RSS限定在有限的几个CPU核上,以隔离网络传输带来的CPU影响。

NAPI

随着网络接口带宽从千兆向万兆迈进,原先每个报文就会触发一个中断,中断带来的开销变得突出,大量数据到来会触发频繁的中断开销,导致系统无法承受,因此有人在Linux内核中引入了NAPI机制,其策略是系统被中断唤醒后,尽量使用轮询的方式一次处理多个数据包,直到网络再次空闲重新转入中断等待。NAPI策略用于高吞吐的场景,效率提升明显。

NAPI全称是New API,这是Linux系统**针对网络接收的优化。**硬件I/O与CPU的交互一般有中断和轮询两种方式。中断的CPU代价较大,但是实时性好,且不需要CPU一直值守,而轮询需要CPU定期查询I/O,需要CPU一直值守,并且不是真正的实时。对于网卡来说,一个繁忙的网络,每次网络数据包到达,如果都采用中断,这样频繁的中断会影响系统的整体效率。而对于一个流量小的网络,如果采用轮询,一个是实时性差,会导致延时(Latency)上升,另一方面CPU需要一直值守,CPU效率低。

NAPI根据不同的场景,采用不同的方式作为CPU和网卡的交互方法,在大网络流量的时候,采用轮询的方式,读取网卡数据,小网络流量的时候则采用中断的方式,从而提高CPU的效率。

Checksum offload

很多网络协议,例如IP、TCP、UDP都有自己的校验和(checksum)。传统上,校验和的计算(发送数据包)和验证(接收数据包)是通过CPU完成的。这对CPU的影响很大,因为校验和需要每个字节的数据都参与计算。对于一个100G带宽的网络,需要CPU最多每秒计算大约12G的数据。

为了减轻这部分的影响,现在的网卡,都支持校验和的计算和验证。系统内核在封装网络数据包的时候,可以跳过校验和。网卡收到网络数据包之后,根据网络协议的规则,进行计算,再将校验和填入相应的位置。

因为Checksum offload的存在,在用tcpdump之类的抓包分析工具时,有时会发现抓到的包提示校验和错误(checksum incorrect)tcpdump抓到的网络包就是系统内核发给网卡的网络包,如果校验和放到网卡去计算,那么tcpdump抓到包的时刻,校验和还没有被计算出来,自然看到的是错误的值。

[root@network-test ~]# ethtool -k eth0 | grep -i Checksum
rx-checksumming: on [fixed]
tx-checksumming: on
        tx-checksum-ipv4: off [fixed]
        tx-checksum-ip-generic: on
        tx-checksum-ipv6: off [fixed]
        tx-checksum-fcoe-crc: off [fixed]
        tx-checksum-sctp: off [fixed]
[root@network-test ~]# 

Scatter/Gather

这项加速只能用于网络数据的发送。Scatter/Gather本身也是操作系统里面一个通用的技术,也叫做vector addressing。简单来说,就是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数据的读取方,不需要从一段连续的内存读取数据,而是可以从多个离散的内存地址读取数据。例如,系统内核在收到应用程序传来的原始数据时,可以保持这段数据不动。之后在另一块内存中计算出各层协议的Header。最后通知网卡驱动,从这两块内存中将数据拷贝过去。SG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内存拷贝操作。

SG需要Checksum offload的支持,因为现在数据是离散的,系统内核不太容易计算Checksum。

[root@network-test ~]# ethtool -k eth0 | grep scatter
scatter-gather: on
        tx-scatter-gather: on
        tx-scatter-gather-fraglist: off [fixed]
[root@network-test ~]# 

TSO

TSO全称是TCP Segmentation Offload,它只能用于网络数据的发送。从名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与TCP协议紧密相关的方法。

应用程序可以传递任意长度数据给TCP。TCP位于传输层并不会直接将整段用户数据交给下层协议去传输。因为TCP本身是一个可靠的传输协议,而下层协议,IP/Ethernet都不是可靠的,下层协议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会丢失数据。TCP不仅需要确保传输的可靠性,为了保证效率,还需要尽量提高传输的成功率。TCP的办法就是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在开始后面的描述之前,先说两个相近且容易混淆的词。一个是Segmentation(分段),一个是Fragmentation(分片)。TCP协议在将用户数据传给IP层之前,会先将大段的数据根据MSS(Maximum Segment Size)分成多个小段,这个过程是Segmentation,分出来的数据是Segments。IP协议因为MTU(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的限制,会将上层传过来的并且超过MTU的数据,分成多个分片,这个过程是Fragmentation,分出来的数据是Fragments。这两个过程都是大块的数据分成多个小块数据,区别就是一个在TCP(L4),一个在IP(L3)完成。

接着回来,如果TCP直接传输整段数据给下层协议,假设是15000字节的用户数据,网卡的MTU是1500,考虑到Header,IP层会将数据分成11个IP Fragments在网络上传输,为了描述简单,我们就假设分成了10个IP Fragments。假设每个IP packet的传输成功率是90%,因为TCP协议有自己的校验和,在数据的接收端,IP协议必须将完整的15000字节的用户数据收完,并且拼接传给TCP,才算接收端成功收到数据。这样的话,传输一次成功传输的概率是(90%)^10=34%。一旦TCP接收端没有成功收到数据,发送端就需要重新将整段数据15000字节再发一次。假设发送4次,也就是总共60000字节,传输的成功率能上升到80%。

如果TCP协议本身就将数据分成小段,一段一段传输呢?前面说过,TCP是根据MSS完成Segmentation,MSS通常是根据MTU计算,以确保一个TCP Segment不必在IP协议层再进行Fragmentation。为了描述简单,我们还是抛开网络协议的头部,现在TCP将应用层的15000字节数据在自己这里分成了10个Segments。每个Segment对应一个IP packet,成功率还是90%。如果Segment发送失败了,TCP只需要重传当前Segment,之前已经成功发送的TCP Segment不必重传。这样,对于每个Segment,只要发送2次成功率就能达到99%。假设每个Segment发送2次,相应的应用层数据总共发送2次,也就是30000字节,传输的成功率可以达到(99%)^10=90%。也就是说TCP Segmentation之后再传输,需要发送的数据量更少,成功率反而更高。当然实际中,因为TCP Segmentation,会对每个TCP Segment增加TCP 头部,相应传输的数据会更多一点,但是前面的分析结果不受这点数据量的影响。所以,TCP Segmentation对于TCP的可靠来说是必须的。

但同时,它也有自身的缺点。TCP Segmentation之后,相当于对于一段数据,分成了若干个TCP Segments,每个Segment都有自己的TCP头部,这若干个TCP头部,都需要CPU去计算checksum,sequence等。同时,每个TCP Segment还会有自己的IP协议头部,也需要CPU去计算IP协议头部的内容。所以可以预见的是,TCP Segmentation之后,CPU的负担增加了许多。

TSO就是将TCP Segmentation的工作,卸载(offload)到网卡来完成。有了TSO,操作系统只需要传给硬件网卡一个大的TCP数据(当然是包在Ethernet Header和IP Header内,且不超过64K)。网卡会代替TCP/IP协议栈完成TCP Segmentation。这样,就消除了TCP Segmentation带来的CPU负担。

另一个好处在DMA。虽然说每次DMA操作,不需要CPU太多的介入,但是仍然需要CPU配置DMA控制器。DMA的特点在于,无论传输数据的长短,配置工作量是一样的。如果系统内核自己完成TCP Segmentation,那么就有若干个TCP Segments需要通过DMA传给网卡。而采用TSO,因为传输的是一大段数据,只需要配置一次DMA,就可以将数据拷贝到网卡。这也一定程度减轻了CPU的负担。

支持TSO的网卡,仍然会按照TCP/IP协议将网络数据包生成好并发送出去。对于外界系统来说,感受不到TSO的存在。

Virtual Network----网卡offload特性和网络加速技术简述_第1张图片

TSO带来的提升是明显的,一方面,更多的CPU被释放出来完成别的工作,另一方面,网络吞吐量(throughput)不受CPU负荷的影响,如果没有TSO,当CPU性能不好或者CPU本身负荷已经较大时,CPU将来不及处理足够的网络数据,会导致网络吞吐量下降,延时上升。

TSO需要SG和Checksum offload的支持。因为TCP/IP协议栈并不知道最终的网络数据包是什么样,自然也没办法完成校验和计算。

# 检查命令:
ethtool -k eth1 | grep tcp-segmentation-offload
# 关闭命令:
ethtool -K eth1 tso off

实际运维中可能会遇到由于TSO配置开启后,和业务网关转发流量模式不兼容,引起问题:

TSO是使得网络协议栈能够将超过PMTU的数据推送至网卡,然后网卡执行分片工作,即TCP 传输数据时,会不断协商和更新MSS的值;在 TSO 开启时,TCP层会逐渐增大mss(总是整数倍数增加);

而在一些网络模型下,SDN 虚拟网络的转发采用隧道模式,比如GRE、IPIP隧道模式转发时,隧道封装的报文可能由于内层封装的关系,不允许报文的分片;这样在开启TSO 时,由于MSS的增大,导致生成的转发的隧道数据包会很大,报文由不允许分片,所以超过MTU 就在网卡处被丢弃;进而引发断连或高时延等问题;需要注意;

Jumbo Frames

以太网提出的时候是按照1500字节MTU(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设计的,也就是Ethernet Frame的payload(数据段)最大是1500字节。为什么是1500字节?这是一个效率和可靠性的折中选择。因为单个包越长,效率肯定越高,但相应的丢包概率也越大。反过来,单个包越小,效率更低,因为有效数据占整个网络数据比例更低,不过相应的丢包概率也更小。 因此,IEEE802.3规定了以太网的MTU是1500。

网络传输的时候,MTU必须匹配,MTU1500向MTU9000的机器发数据没问题。但是反过来,MTU9000向MTU1500的机器发数据,因为数据太长,MTU1500的机器识别不了会丢包。因此,网络数据的收发端MTU必须匹配。另一方面,互联网从几十年前就开始构建,为了统一标准,增加兼容性,整个互联网都是根据IEEE802.3规定的MTU1500来构建。

但是,现在的网络设备可靠性有了很大的提升,可以稳定传输更大的网络包。Jumbo Frames就是MTU为9000字节的Ethernet Frames。对于Jumbo Frames来说,每个网络数据包的有效数据占比更多,因为网络协议的头部长度是固定的,网络数据包变长了只能是有效数据更多了。另一方面,以10G网络为例,MTU1500需要CPU每秒处理超过800,000个网络包,而MTU9000只需要CPU每秒处理140,000个网络包。因此,在MTU9000下,单位时间CPU需要处理的网络包更少了,留给CPU处理每个网络包的时间更多了。

支持Jumbo Frames需要相应的硬件,最新的硬件基本都支持了,只需要简单的配置即可。但是Jumbo Frames在实际使用的时候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Jumbo Frames提出时,互联网已经按照MTU1500搭建完了,而MTU又必须匹配,改造全网基本不太可能。所以Jumbo Frames一般只在数据中心内部网络使用,例如内部存储网络。连接互联网的MTU一般还是设置为1500。

GSO

GSO全称是Generic Segmentation Offload,它只在网络数据发送时有效。GSO的作者Herbert Xu说过“If we can’t use a larger MTU, we can go for the next-best thing: pretend that we’re using a larger MTU.”有点像,现在我不能吃烧鸡,那老板来两片素鸡,比什么也没有强点。既然互联网是基于MTU 1500构建,在互联网上传输的网络包必须遵循MTU 1500,那如果在操作系统里面尽量晚进行IP Fragmentation,在TCP/IP协议栈里就会有一段“路径”,其上传递的网络数据是一个payload超过1500字节的网络包,相当于在传递一个大MTU的网络数据。在这段“路径”上,CPU需要处理更少的网络数据包,相应的留给CPU处理每个网络包的时间就更多了。

其实上面介绍的TSO也有这个思想,从用户程序到网卡之间,一直都不进行TCP Segmentation和IP Fragmentation,数据包最大可以到64K。但是,TSO只支持TCP协议,并且需要硬件网卡的支持,而GSO就是为其他场合提出。其实严格来说,除了TCP,其他的网络数据大包变小包都是发生在IP层,因此属于IP Fragmentation,所以这里叫GS(egmentation)O并不是100%恰当。

因为不依赖硬件,又要尽可能晚的分段或者分片,所以GSO选择在发给网卡驱动的前一刻将大包分成多个小包。这样,虽然网卡收到的还是多个小的网络数据包,但是在TCP/IP协议栈里面,如下图所示,还是有一段路径,CPU需要处理少量的大包。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Mlqr5OkK-1595338654931)(docfile/software-segmentation-offloading-for-freebsd-by-stefano-garzarella-12-1024.jpg)]

因为在发给网卡驱动的前一刻完成,所以GSO可以作为TSO的备份。在发给网卡驱动时检查网卡是否支持TSO,如果支持,将大包直接传给网卡驱动。如果不支持,再做GSO。

根据LinuxFoundation的文档,在MTU1500时,使用GSO可以使得网络吞吐量(throughput)提升17.5%。

Virtual Network----网卡offload特性和网络加速技术简述_第2张图片

LRO

LRO全称是Large Receive Offload,或者又称为RSC(Receive Side Coalescing),从名字可以看出它只在网络数据接收时有效。LRO是TSO的逆方向实现,是指网卡将同一个TCP连接的TCP Segments 合并成一个大的TCP包,再传给操作系统。这样避免了操作系统处理并合并多个小包,减少了CPU的运算时间,并且在TCP/IP协议栈,CPU需要处理更少的网络数据包。与TSO一样,LRO也需要网卡的支持。

Virtual Network----网卡offload特性和网络加速技术简述_第3张图片

但是与TSO不一样的是,LRO并没那么好用。因为TSO发生在数据的发送方,发送方掌握了网络数据的全部信息,发送方可以按照自己的判断控制发送的流程。而LRO发生在数据的接收方,而且是相对于数据发送方的异步接收,所以LRO只能基于当前获取到的有限数据和信息做出合并,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就像我们拆一个东西很容易,但是要重新组装回去很难一样。

LRO可能会丢失重要的数据,例如数据发送方在Header加了一些字段来区分不同的网络包。合并可能导致这些字段的丢失,因为合并之后只有一个Header了。而且当操作系统需要转发数据时,合并之后的网络包可能需要重新被分段/片。再重新分成小包,原来Header里面的差异字段就彻底丢失了。因为LRO的局限性,在一些最新的网卡上,LRO已经被删除了。

GRO

GRO全称是Generic Receive Offload,这是GSO在接收端的对应。GRO的作者与GSO是同一个人,都是Herbert Xu。不像GSO作为TSO的替补,GRO逐渐取代了LRO。因为GRO运行在系统内核,掌握的信息更多,GRO可以用更加严格的规则来合并网络数据包。因为合并的时候更严格,所以可以避免关键的信息丢失。另一方面,在一些需要转发的场合,GRO可以利用GSO的代码来重新分段。

其他的优点还有,GRO也更加通用,不仅不依赖硬件设备,还支持TCP协议以外的协议。

UFO

UFO全称是UDP fragmentation offload。从名字可以看出,这是针对UDP的优化。但是不像TCP,UDP没有Segmentation的过程,用户程序发给UDP多长的数据(当然要控制在64K以内),UDP都会转给IP层。IP层会根据MTU进行Fragmentation。UFO使得网络设备,例如网卡,可以将一个超长的UDP数据段(超过MTU),分成多个IPv4分片(fragment)。因为在网卡做了,所以,CPU的运算量被节省下来了。

不过,在最新的linux内核中,UFO已经被弃用了。因为除了TSO,其他的offload基本上都是在IP层做Fragmentation,那UFO也没有必要单独存在,因此它与GSO合并表示了。

tx-udp_tnl-segmentation

Overlay网络,例如VxLAN,现在应用的越来越多。Overlay网络可以使得用户不受物理网络的限制,进而创建,配置并管理所需要的虚拟网络连接。同时Overlay可以让多个租户共用一个物理网络,提高网络的利用率。Overlay网络有很多种,但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是VxLAN。VxLAN是一个MAC in UDP的设计,具体格式如下所示。

Virtual Network----网卡offload特性和网络加速技术简述_第4张图片

从VxLAN的格式可以看出,以VxLAN为代表的Overlay网络在性能上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Overhead的增加,VxLAN在原始的Ethernet Frame上再包了一层Ethernet+IP+UDP+VXLAN,这样每个Ethernet Frame比原来要多传输50个字节。所以可以预见的是,Overlay网络的效率必然要低于Underlay网络。另一个问题比传50个字节更为严重,那就是需要处理这额外的50个字节。这50个字节包括了4个Header,每个Header都涉及到拷贝,计算,都需要消耗CPU。而我们现在迫切的问题在于CPU可以用来处理每个网络数据包的时间更少了。

首先,VxLAN的这50个字节是没法避免的。其次,那就只能降低它的影响。这里仍然可以采用Jumbo Frames的思想,因为50个字节是固定的,那网络数据包越大,50字节带来的影响就相对越小。

先来看一下虚拟机的网络连接图。虚拟机通过QEMU连接到位于宿主机的TAP设备,之后再通过虚机交换机转到VTEP(VxLAN Tunnel EndPoint),封装VxLAN格式,发给宿主机网卡。

Virtual Network----网卡offload特性和网络加速技术简述_第5张图片

理想情况就是,一大段VxLAN数据直接传给网卡,由网卡去完成剩下的分片,分段,并对分成的小的网络包分别封装VxLAN,计算校验和等工作。这样VxLAN对虚机网络带来影响就可以降到最低。实际中,这是可能的,但是需要一系列的前提条件。

首先,虚拟机要把大的网络包发到宿主机。因为虚拟机里面也运行了一个操作系统,也有自己的TCP/IP协议栈,所以虚拟机完全有能力自己就把大的网络包分成多个小的网络包。从前面介绍的内容看,只有TSO才能真正将一个大的网络包发到网卡。GSO在发到网卡的时候,已经在进入驱动的前一刻将大的网络包分成了若干个小的网络数据包。所以这里要求:虚机的网卡支持TSO(Virtio默认支持),并且打开TSO(默认打开),同时虚机发出的是TCP数据。

之后,经过QEMU,虚拟交换机的转发,VTEP的封装,这个大的TCP数据被封装成了VxLAN格式。50个字节的VxLAN数据被加到了这个大的TCP数据上。接下来问题来了,这本来是个TCP数据,但是因为做了VxLAN的封装,现在看起来像是个UDP的数据。如果操作系统不做任何处理,按照前面的介绍,那就应该走GSO做IP Fragmentation,并在发送给网卡的前一刻分成多个小包。这样,如果网卡本来支持TSO现在就用不上了。并且更加严重的是,现在还没做TCP Segmentation。前面花了很大的篇幅介绍其必要性的TCP Segmentation在这里也丢失了。

对于现代的网卡,除了TSO,GSO等offload选项外,还多了一个选项tx-udp_tnl-segmentation。如果这个选项打开,操作系统自己会识别封装成VxLAN的UDP数据是一个tunnel数据,并且操作系统会直接把这一大段VxLAN数据丢给网卡去处理。在网卡里面,网卡会针对内层的TCP数据,完成TCP Segmentation。之后再为每个TCP Segment加上VxLAN封装(50字节)。这样,VxLAN封装对于虚拟机网络来说,影响降到了最低。

从前面描述看,要达成上述的效果,需要宿主机网卡同时支持TSO和tx-udp_tnl-segmentation。如果这两者任意一个不支持或者都不支持。那么系统内核会调用GSO,将封装成VxLAN格式的大段TCP数据,在发给网卡驱动前完成TCP Segmentation,并且为每个TCP Segment加上VxLAN封装。

你可能感兴趣的:(Virtual,Network,Linux虚拟网络,云计算)